江苏省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 王瑶瑶
吟诵教学是跨学科教学的实质发展。古诗词具有较强的音乐性特征,而吟诵又多强调腔调和韵律,能够给学生带去多样的审美感受。古诗词吟诵教学有多种路径可循,教师范读,架接吟诵桥梁;学生独诵,检验诵读成果;接力轮诵,增强吟诵体验;学生齐诵,鼓励吟诵参与;等等,这些都能为古诗词吟诵教学增添艺术风采。
教师范诵能够为学生古诗词吟诵提供参考依据。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时,不能拘泥于词句表面意义的解析,而要以吟诵的方式培养学生古诗词吟诵的语感,为学生架接通往诗人精神世界的桥梁。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亲身示范,为学生提供吟诵参考,学生的古诗词吟诵审美意识被成功激活,古诗词吟诵语感得到相应培养。
《山行》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内容,出自唐代杰出诗人杜牧之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吟诵是帮助学生走进古诗词、体会其意蕴之美的绝佳路径。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工具,找到能够营造舒缓氛围的背景音乐,借助音乐氛围,开展古诗词吟诵。学生被教师的深情吟诵所感染,不知不觉走进古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所营造的绝美氛围。教师古诗吟诵结束,学生久久没有回过神,教师顺势向学生描述《山行》一诗所描绘的深秋山林画面,并让学生分析古诗中“寒”字的表达效果。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指引,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教师再次对古诗进行吟诵,提醒学生注意吟诵过程中语气、语调、停连、重音的变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范诵,在停连和重音之处做好标记,教师对学生的标记行为表示肯定,鼓励学生以吟诵为《山行》学习的起点,走进《山行》所描绘的绝美景象中。学生听教师范诵,收获了大量的吟诵感悟,迫不及待地进行吟诵实践。
教师范诵对学生古诗词吟诵有着参照意义。吟诵是感受古诗词意境的绝佳方式,但是学生的吟诵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引导。教师借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吸引学生走进古诗词吟诵氛围。学生被教师范诵所深深感染,迫不及待地吟诵《山行》。教师再次对古诗进行吟诵,要求学生对《山行》吟诵技巧和细节进行深刻的把握,课堂吟诵气氛浓厚。
独诵是检验学生吟诵成果的最佳方式。小学生古诗词吟诵学习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古诗词吟诵方式能够起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吟诵是一种古老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是能够有效表达古诗词情感的方式之一。学生单独进行古诗词吟诵展示,不但能够展示个人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吟诵展示的欲望。
《赠刘景文》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赠刘景文》时,提出问题:从古诗的题目来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一首写给刘景文的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这是一首苏轼写给友人刘景文的勉励诗。教师请学生从勉励友人的角度出发,感受作者对友人殷切的关怀,并让学生试着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劝勉友人的呢?学生深入古诗词内容,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荷尽”“菊残”,却仍要保持傲视冰霜的气节,作者以“橙黄橘绿”劝慰友人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切不可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大家吟诵古诗,将作者对友人同陷窘境的关怀与劝勉表达出来。学生凭借着对古诗意蕴的理解,快速进行吟诵练习,教师再请学生进行古诗吟诵展示。学生踊跃参与,对古诗字句进行吟诵斟酌,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勉励之意表达了出来。
教师在教学《赠刘景文》时,首先设置古诗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古诗的题目信息进行检索,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探究古诗义理。学生了解古诗内容义理之后,教师发动学生吟诵古诗,力图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接受教师发出的吟诵邀请,对古诗内容和义理进行深度挖掘,对古诗情感进行二次表达,加强了其他学生对古诗情感内容的观照和理解。
接力轮诵是语文古诗词教学常用的吟诵方式之一,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古诗词吟诵体验。接力轮诵极为考验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对古诗词进行吟诵,在这个接力轮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关注自身的古诗词吟诵情况,还要对其他同学的古诗词吟诵情况做出反馈,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参与感增强,古诗词吟诵体验也得到增强。
教师在教学《夜书所见》时,发动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吟诵方式走进古诗内容。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吟诵,教师对学生的古诗吟诵进行指导,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仄起平收式的吟诵语调,并将学到的语调运用到《夜书所见》的吟诵过程中。教师随后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秋夜,本应该和家人欢聚,但是你却身处异乡,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学生纷纷对问题进行讨论,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心情应该是苦闷的,内心会有一种凄然之感,思乡之情也会越来越浓。教师继续对学生做吟诵引导:大家是否能够将这种复杂情绪以吟诵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学生进行尝试。教师组织学生以接力的方式对古诗进行轮诵,学生开始细致分析诗句的平仄规律,对古诗内容进行仔细研读,之后按照座次顺序,对《夜书所见》进行吟诵。接力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古诗吟诵的积极性,学生既要仔细揣摩古诗吟诵内容,也要认真倾听他人吟诵,积累了古诗吟诵的相关经验。
教师在教学《夜书所见》时,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吟诵方式走进古诗内容。学生吟诵古诗,教师关注学生的吟诵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学到了仄起平收式的吟诵语调,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应用于吟诵实践中。教师让学生以接力的方式进行古诗吟诵,学生具有较强的吟诵紧迫感,反复揣摩古诗吟诵方法,吟诵体验感增强。
齐诵是一种常见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也有差异,齐诵能够帮助一些学生清扫吟诵障碍并让他们重建吟诵信心。学生对齐诵这种吟诵模式并不陌生,齐诵营造了古诗词学习气氛,学生在古诗词良好的吟诵氛围中快速进入古诗词感知过程。
《望天门山》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望天门山》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望天门山》一诗写了什么呢?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陌生,迅速对古诗内容展开了探索。有学生认为:《望天门山》一诗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写出了江水奔流浩荡的场面,所以这首诗的基调应该是雄浑的。教师补充信息: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从两岸青山中看到的远景,全诗通过描写天门山景象,赞美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乐观豪迈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傲然于世的精神风貌。学生对教师补充的答案深感赞同,教师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齐诵,力求读出所见之景的雄伟壮丽,感受作者内心的释然与豪迈。学生领会教师的吟诵要求,对古诗进行吟诵。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教师在教学《望天门山》时,发动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氛围进行感知,学生完成初步感知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学生了解古诗内容和古诗整体基调的过程,就是古诗吟诵蓄势的过程。学生齐诵的气势磅礴,天门山雄伟壮丽之景恍然若现,取得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吟诵是语文古诗词教学常用的方式之一,是走进古诗词义理的最佳方式。语文古诗词教学重视吟诵的引导作用,旨在通过吟诵,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古诗词情感二次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古诗词吟诵的学习主体地位,精心设计了古诗词吟诵环节,学生的古诗词吟诵热情被点燃,加深了对古诗词情感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