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练 张景浩
电影凭借其直观生动的视觉表现力,成为人类表达情感、教育民众的文化工具。大力发展电影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帮助民众构建起视觉化的知识体系。2016年我国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确指出要将电影公益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采取措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观看有利于健康发展的电影。2018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3到5年的时间里实现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要将校内外的观影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指导。然而实现影视教育的普及并非易事,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对于电影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内不少学者都有所探讨。周星认为银幕是温暖和美善的世界,然而这种银幕的教育功能并未与现实世界建立起密切联系[1]。刘军指出: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推动电影进校园,但电影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没有将电影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现有的教育系统相融合[2]。余韬基于浙江的调研数据分析,认为现有的电影教育课程实践性不足,并且尚未将地方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3]。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对国外电影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学者谭慧总结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电影教育模式,并认为“视觉语言”必将成为现代社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影教育体系的意识。谭慧还提到,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就广泛开展“媒体教育运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电影教育体系,其中以法国国民电影教育体系最具代表性。
早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文化教育当局就提出电影教育的三个目的,即通过教育提高国民对电影的理解水平和选择能力,提高国民的电影摄制能力,培养国民运用电影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在国家层面设计与布局,并逐渐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地方管理机构和影视公司合作参与的电影教育体系。本文尝试对法国国民电影教育体系的组成要素和实践路径做初步探析,从而为国内相关政策设计提供经验,也为国内电影教育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
法国作为电影起源地,很早就意识到电影教育对社会价值观、公民认知等方面的多重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对法国电影市场的不断侵蚀更是让法国人意识到建立全民电影教育体系对于确保文化安全的意义。1968年,法国文化部联合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以下简称“CNC”)举行了一次关于建立全民电影教育体系的座谈会。在该次座谈会后,法国政府决定将电影教育纳入国民全年级教育的整体框架,并要求在综合类大学开设电影相关专业。同年法国颁布《关于艺术教育的若干规定》,明确将电影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有能力的机构、学校发挥专长,开设特色的电影教育课程,这标志着电影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确立[4]。1971年,法国教育部与文化部共同出资成立了“电影教育基金”,为法国电影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加强学校的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法国文化部从1977年开始在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设立电影教育联络行动处,与国家、地方电影教育有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寻求教育资金、电影资源以及电影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帮助[5]。这一措施保证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管理机构对不同学校的电影教育情况有了直接问询对象。1981年,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要求教育部与文化部联合评估电影教育在法国的普及程度,并发布了《法国电影教育系统评估报告》,报告指出电影教育政策实施十余年来,在K12教育上采取的视听教学方案克服了传统单一的美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极大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奠定了基础[6]。教育部长还在报告中建议,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专业电影学院以及中小学影视教育体系。1983年,弗朗索瓦·密特朗宣布开放电影教育领域给社会组织和企业,以寻求对电影教育环境的改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这一措施标志着以国家为主导、以地方基层与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法国电影人才教育系统初步成形。
同时,为实现各类电影教育机制的有效衔接,保证电影人才教育体系的完整运作,CNC于20世纪后期推出面向不同年龄、不同受教人群的三种电影教育系统:电影与学院计划、电影学徒计划、区域图像教育中心计划。这三种电影教育系统是法国图像教育政策的现实抓手,有利于促进各年龄阶段学生参与电影制作以及提高观众对电影文本的解读水平。电影与学院计划旨在为幼儿园和小学学生提供电影课程。各学校(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向所在省区的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将电影与学院计划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通过审批后由大区文化事务局(以下简称“DRAC”)、地方教育管理机构以及学校确定片目后进行电影放映,绝大部分是艺术电影或极具技术代表性的电影。电影学徒计划是一项学分制艺术教育计划,它的教育对象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学徒训练中心的学生。在这项计划中,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电影专业的培训,为之后就读电影专业提供初期教育。1999年开始实施的区域图像教育中心计划,目的是提高社区公民的图像逻辑能力和保证电影教育的连续性,并作为其他两个电影教育系统在社会层面上的补充。区域图像教育中心通过开发教育工具、整合社会资源以及交流经验,联合商业电影院线系统以及社区文化教育组织,实现各地区基层电影教育的全覆盖。一方面,中心利用CNC拨款以及募集到的资金在基层社区设置电影院、实践讲习班等;另一方面,鼓励地方艺术家与公民进行交流,对具有电影艺术潜力的公民进行训练和培养,使其实现从非专业到专业电影人士的转变。
合适的影片选择以及科学的课程设计是电影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法国当局早在20世纪末就与各大电影出品方以及学校、社区等合作,开发相应的教育资源网站,实现了电影资源共享以及科学使用。比如在国家层面有大型的欧盟电影资源库,向法国全部学生和教师免费开放[7]。在地方层面,许多欧洲公司也凭借流媒体平台和自有影视资源,与法国各大区DRAC合作开展了新的创意欧洲影像计划,计划旨在为各大区电影教育提供辅助教学工具,并且这一计划特别添加了面向青年观众的电影种类。同时为减轻电影教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授课效率,2004年CNC成立了专门的电影教育资源网站,为授课教师提供了上千章的课程大纲以及300多个课程方案。该资源网站一方面与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合作,用最低的价格购买电影版权,将其推广给教育机构和教师;另一方面,与国家教育文献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邀请专业的电影学院教师对网站中的电影进行分析评价。网站不断更新电影资源库中的片目,在保证经典影片持续放映的同时,也注意及时补充国内外最新的获奖影片。除此之外,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该网站访问800多家电影院,查看每个电影院的影片安排表,有效建立起电影教育机构与电影院线之间的联系,为电影教育提供了相对低廉的观影条件。法国当局开发的这些数字电影教育资源包含了创作、放映、评价等多种教育形式,并且在电影的选择上并不限于国内电影,使学生得以在学习各国电影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电影素养,建立起自身的电影评价标准。
在国民电影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教学方式与教育团队的专业程度决定着电影教育能否成功。法国将电影教育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作为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相关管理机构从一开始就施行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多种培养方案。中小学的影视教学教师必须以学校名义向其所在大区的DRAC以及CNC申请执业资格,并接受DRAC组织的相关培训。课程多是由当地的电影学院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并协调当地的电影院线放映较为经典的电影片目。所有教师需经过实践与理论双重考核并拿到资格证后方可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因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对不同题材和流派的电影都有所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让课程更加生动丰富。比如制片人米歇尔·贡德里的业余电影工厂项目,邀请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参加3个小时的集体电影制作,并且将作品在当地的影院进行放映,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层面,法国文化当局也积极与欧洲其他国家合作开展电影教育项目,选拔具有潜力的法国公民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公民进行电影项目上的交流。2006年,法国电影资料馆牵头,联合英国等17个国家的有关部门,共同发起了电影无边界项目,鼓励各国电影教育组织进行民间的交流合作,举办跨国别的电影讲习班和放映室,使对电影感兴趣的公民领略和学习不同国家的电影文化。法国电影基金会也会选送优秀的影片参加各类电影展,不仅促进了电影文化交流,更是激发了参与者对于多元电影文化的兴趣和对现实反馈的深刻思考。
法国国民电影教育体系的参与主体通常包括CNC、地方当局、发行商、院线、学校等,并逐步形成了国家层面监管调控、地方执行、市场主体配合的合作模式。其中CNC负责统筹规划,按照文化部和教育部的要求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每年6月份,CNC会根据电影教育委员会的建议选取新一年放映的影片,并直接与电影发行商签订电影教育发行计划合同,合同内容包括版权价格、合作院线安排以及电影租金等,之后转交地方有关部门执行,放映期间的分销、拷贝等相关费用皆由CNC承担。同时,CNC将电影教学工具的设计制作委托给专业的教务服务提供商,并负责在使用期间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发行商则承诺向地方有关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宣传材料,允许对电影做非商业化复制传播,并配合教师制作教育素材,包括制作拍摄脚本、翻译成其他语言、制作字幕等。地方当局要按照CNC的指示在电影发行计划合同中选择适合所在地条件的影片,并与院线合作,协商放映价格,以最低的价格满足电影教育项目的需求。除此之外,地方当局要承担学生或民众参加各种电影节、比赛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并根据当地需要编制相关教育材料。而电影院线不仅负责电影上映的安排,还要承办相关的电影活动,并且需要统计各种影院数据反馈给电影教育委员会,为之后的影片选择和放映提供参考。每年电影教育项目的放映量和上座率则是电影院申请补助的重要依据。
法国的电影教育补助资金主要由CNC募集,其中包括私有资金以及赞助商的资金支持。在补助资金的使用上,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补贴中小学校。大区DRAC按照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安排计算补贴金额,若学校或社区提出新的电影教育项目,则会由大区DRAC向CNC申请专项资金,在项目后期也会根据项目开展情况追加或减少补贴金额。这类补贴也包括对辅助教学工具设计开发的资助。如2020年CNC实行新的创意欧洲影像计划,项目预算8.187亿欧元,其中65%的经费用于制作各种电影辅助教学工具。二是补贴社区电影教育中心。为鼓励社区居民参加电影作品比赛,社区电影教育中心直接对参赛者发放补贴。三是补贴电影教育系统中的院线。比如1992年由CNC与欧盟文化基金会共同创立的欧罗巴项目,覆盖法国大部分城市和院线,该项目定期对在电影院中举办过多个电影教育活动的院线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最高可以达到该院线年营业额的20%。此外,各种社会机构或组织若举办公益性的电影培训课程,可以直接向当地专门机构申请数额不等的资金补贴。法国电影教育体系对各个主体的补贴既有力度的主次之分,也尽可能覆盖各个方面,使中央政府与地方管理机构在电影教育体系发展中形成了统一、权责分明的资金分配模式。
法国国民电影教育体系构建之初,就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电影教育的地位,并从政策入手,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法国在电影教育立法上不仅注意与整体国民教育规划对标,也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为此,CNC每年会联合地方教育管理机构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查和数据搜集,并研制《电影教育报告》等建议性文件提交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8]。在法国政府看来,电影教育政策的出台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法理层面达成最广泛的共识。为此,法国教育部组建了地方电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专业院校的教师、地方教育机构负责人以及行业内部人士组成,为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实施项目时提供意见参考,从而有效破解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脱节等难题。
在法国国民电影教育实践中,政府将社会多方参与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现实基础,通过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使其有序、合理地参与全民电影教育。每年CNC会公布新一年的教学设备和影片资源目录,并通过竞标形式购买社会服务。地方教育管理机构也会发布电影教育项目,邀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机构参与项目。对于院线,政府并没有直接购买影片的放映权,而是通过协商制定最低票价,使电影放映覆盖各个阶层和群体,同时政府会在电影院引入各种电影教育培训活动,激发参与电影教育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多方参与主体的良性关系。
法国政府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电影教育国际化的理念。首先在教学片目选择上,法国与欧洲大部分国家共同建立了电影资源库,比如DocNext网站,汇集了18个国家的经典电影,并配有不同语言的字幕。其次法国政府鼓励年轻人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交流电影文化和电影制作[9]。法国牵头8个国家共同开展电影教育年项目,将几个国家的学生聚在一起,让他们在电影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影片的制作,目前该项目已持续开展了20年。法国艺术与电影协会每年也会组织为期两周的电影交流活动,邀请国际电影专业人士对参与电影教育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联合英国、德国等国家的电影博物馆举办展览,吸引国内外学生和居民参观交流。法国的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产、展、教三位一体的国际视野下的电影与教育融合。
目前中国全民电影教育尚未形成系统高效的运作体系。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将电影教育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关部门也积极在各地进行试点,但目前还未形成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影教材,面对不同学生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如何提高参与电影教育的教师自身的影视素养,如何将国民电影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相融合,这些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基于这些问题,结合法国的经验,笔者对我国国民电影教育的发展以及政策制定和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在政府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共同制定电影教育课程标准,实现与现有国家美育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这一标准是国民电影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教育的具体情况有差异,需要有关部门坚持统筹兼顾、贯穿始终的原则,建立从教学大纲、教材设计到教学设备等方面一系列的教学参照。政府还应建立电影教育专门机构,配套以相应的电影教育基金,建立起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部门与社会辅助的电影资源协调分配机制。电影教育专门机构负责每年电影片目的筛选和整合,根据不同学生或居民的教育需求制定课程计划供地方相关机构、学校参考;并利用电影教育资金补贴地方电影教育项目,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政府还要加大扶持力度和补助范围,对参与电影教育课程设计和提供教学资源的企业或社会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其在提供电影教育服务方面的积极性。
在社会层面,社会机构和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电影教育项目,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工具以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专业的社会教育组织往往拥有丰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灵活的运作方式,可以成为供给电影教育资源和开展电影相关课程培训的有力补充。电影院线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与当地社区和中小学校合作,以包场或低价的形式按照国家制定的电影教育课程标准放映影片,并借助影院条件开展相关的电影教育主题活动。具有组织能力的电影公司也可以举办相关的电影节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励热爱电影的学生和居民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电影,另一方面电影公司也可从中发掘具有创作潜力的人才,培养影视行业新生力量。
在学校层面,中小学校应重视电影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通过与当地的专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合作来设置相关的课程,培养电影教育师资。学校还应与电影专业机构、人士沟通合作,挖掘本地影视文化资源,为具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创作机会。借鉴法国相关经验,学校可与专业院校、电影公司、电影博物馆等机构合作,举办电影教育培训班、电影见面会等,邀请对电影感兴趣的师生参与电影实际拍摄和制作,邀请优质影片的主创人员进校园与师生互动,从而在校园中营造电影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