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处处现德育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2022-11-20 19:49高浚轩山东省日照市天津路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4期
关键词:德育内容同学

高浚轩 (山东省日照市天津路中学)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整体文明的发展。有效的品德教育途径是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四方面品德教育的良好配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就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谈一谈个人见解。

一、渗透初中美术课堂的德育

(一)以单元为单位德育目标的设置

根据现行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设置德育目标,按照总目标设置具体德育内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另外,可以考虑双课、多课整合,将两节课的内容统筹安排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弘扬真善美”两节课中,我国建国初期的美术作品比较多,教师可以将两节课合并起来,以建国初期的作品为主要学习对象,通过欣赏评述使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抒发情感、表达理念,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学会根据作品背景、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此,便可将一个个分目标整合为主要德育目标加辅助德育目标,目的性更强,德育效果也更好。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单元的课题都是如此直抒胸臆,有一些单元很难设置一个主要的单元德育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笔墨丹青”单元中,既有不畏命运压迫而奋发向上的《潇湘竹石图》,也有即使年迈也愿投身奉献的《竹石图》,还有讽刺封建官僚的《不倒翁》、祝愿祖国万年长青的《祖国万岁》、寓意清正廉明的《蔬果图》、不忘故国的《兰花图》、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漓江山水》等。像这样的单元课程,不适宜设置总体德育目标,不如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画面、总结思想情感。

(二)备课时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要明确、具体

在备课时,每一节课都要将知识与技能教会、过程与方法统筹安排好,并且明确这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清楚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并受到积极的影响。

如七年级下册“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一课中的两幅作品:《血衣》表现了土地改革时期“斗地主”的场面,这幅作品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通过分析整体画面和局部,使学生深入感受作者传达的精神内涵。学生通过画面分析深刻地明白了这三个字凝聚了多少老百姓的鲜血和共产党人的努力,才能换来今日没有剥削压迫的幸福日子,进而学会珍惜当下的生活。《格尔尼卡》则是立体主义画派大师毕加索的名作,学生们乍一看完全不能明白画了些什么。跟随教师的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那凶恶的牛头、破碎的尸体、抱着孩子痛哭的母亲、坠下楼梯的少年、惊慌失措逃窜的人们分别意味着什么?画中为什么不用彩色?为什么那马儿嘶鸣?为什么战士倒下仍不肯松开握着武器的手?最终,这些问题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变被动灌输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从而间接塑造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提升教育智慧,抓住德育关键点

有一次在笔者课上一位体型稍胖的同学没坐稳摔倒在地上,周围哄笑一片,这位同学尴尬又难过,笔者首先配合同学扶他起来,询问有没有摔伤,然后维护课堂秩序并赞扬了第一时间帮他的两名学生,继而就这件事与学生们讨论“他人有困难是应该看笑话还是帮忙”“他人有失误是应该讥讽嘲笑还是鼓励或适当沉默”等话题,将这些话题引申到当节课所学内容《青蛙》中,最后感谢这位同学为了配合老师上课表演了那个挣脱不开的小青蛙。经过这样一番讨论,学生以为这是提前准备好的节目便不再和那个摔倒的同学开玩笑,此事也止步于本节课内。而那位同学当时默契地没有说明自己并非表演,在毕业后回校看望我时提起,真挚地表达谢意。

像这样的德育关键点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随机应变,如果能够灵活地将这些联系到课堂上来,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效果。

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聪明”,有时在德育过程中老师、家长说了上句,学生便能漫不经心或嬉笑着接出下一句。并非学生麻木不仁,实际上往往是因为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过于刻意和重复的频率过高。

在带领九年级学生共同欣赏《清明上河图》时,他们起初只是照本宣科地将作者、年代、作品类别、画面内容等知识点分析了一通。笔者将这幅作品的全貌展示出来,分析作品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着重点出作品中体现北宋晚期商业发达与文化繁荣,在他们感叹宋代的强盛之时,引导他们寻找那空无一人的城市消防单位、喝酒吃肉的守城士兵、松散的军事等,再对那时政治情况稍作解释,学生们立刻明白了北宋是如何灭亡的。笔者问他们:“若是你处于《清明上河图》时期,你会如何去做呢?”学生各抒己见,虽然对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没有理解得那么深刻和到位,但是却给他们起了一个好头。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格局和眼光,也引导他们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爱国之心。这样的德育并不刻意,甚至老师都没有明确指出他们一定要爱国、为国家奋斗,而学生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道德教育。

三、以身示范,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

某学期笔者请假陪家人到首都做手术,回来后学生问:“老师您去哪里了?” “老师的家人生病,上次的手术不成功,需要再去首都做一次。”学生群情激愤,笔者说:“谢谢同学们的关心,老师心中特别温暖!虽然上次手术没成功,但我坚信医生们都想把病人治好的。但即使技术再先进、设备再齐全,也没有任何人能保证百分百手术成功。医护工作者们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希望同学们给予医护工作者们多一点信任。”学生突然鼓起掌来,还大声说:“老师,你的三观好正啊!”我笑了笑,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他们的掌声。

想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应抓准潜藏在学习、生活中的德育契机,用一颗心碰撞另一颗心,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

四、紧随时代发展,更新德育观念、手段和内容

当前德育方法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呆板化、单一化。从呆板化而言,往往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并且不适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成年人倾向。缺少针对性,既缺乏创新也缺乏实践,不能很好地将课堂教学、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外教育紧密结合,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紧密结合起来。就单一化而言,当代中小学生面临着复杂的多元化社会环境,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传承、轻思考创新,漠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以往灌输式教育效果越来越差。

我们应紧随时代发展,更新德育观念、手段和内容,弘扬德育的主体性,追求多样性。当前的网络道德、生态伦理、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等等,都是德育内容的新范畴,这些新的德育内容需要多样的德育方法来实施。初中美术课程完全可以脱离开固定教室上课的定向思维,走向室外、走向校园、走进自然,用写生、辩论、实践等各种手段进行教育。在内容上,也不能仅限教课本、学教材,而要将新鲜事物引进课堂,如手账、新媒体艺术、插画、自流画等都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新鲜感,只要课程设置得当,就能在知识的传承中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根据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全球性特点,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以弘扬主体性和追求多样性的原则为指导,反思德育方法的变革,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德育实效性的发挥,以增强德育效果,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德育内容同学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