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德育:网络时代学生品格形成的有效路径*

2022-11-20 19:24衡永昌
江苏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品格德育情感

衡永昌

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以智能手机、即时通信等为代表的IT 软硬件走入人们的生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认知与行动。学校从学生生活出发,发挥网络媒体及时性、互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网络世界中的“微”事物为主题,通过抖音、微视频、微信、QQ、微博等现代媒体和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作业等传统载体,开展内容精炼、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微德育实践活动。

主题微德育的主要特点是“微”,即德育资源“微小”,德育手段“不大”,占用时间“不长”。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从“微”入手,通过发现“微情感”、活用“微语言”、开发“微产品”、进行“微传达”,形成丰富的德育微体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线上线下的空间,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品格内涵,形成良好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

一、发现微情感

因为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不同,学生在网上可以更积极主动地表露自身情感,如发帖说出内心想法,记录学习与生活经历和个人状态等;同学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进行更加广泛的、敞开的、真诚的交流,更加真实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自然流露的情感即是微情感。教师主动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微情感,积极改进德育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我校的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合作,设计“初中生情绪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情绪、个人想法等,同时借助线上平台与学生沟通,他们结合生活中的鲜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情绪疏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品德的自我建构。

二、活用微语言

那些蕴含正确价值观,具有激励、引领作用的短小精湛的流行语就是微语言。教师可以运用微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比如,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口号,就是一条微语言,初二年级借此开展了“逐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微德育实践作业评比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以冬奥会为主题的手抄报,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观看冬奥会比赛和闭幕式并上传观看照片,学校美术组从创意、主题和美感三个方面进行评比。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动员们永不言败、奋勇拼搏、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和为国家荣耀而战的精神,活动效果显著,凸显了微语言的育人价值。

三、开发微产品

所谓微产品,就是基于生活中的一些微现象、微事物、微问题等,通过漫画、小故事、微视频等形式,整理、创作形成的微型德育资源。微产品可以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与创作,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设计与开发。比如,初一、二年级开展的班旗设计活动,每个班级的班旗都是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微产品。当学校电子大屏滚动展示这些微产品时,这面班旗就代表了这个班级,成为班级所有学生心中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事物,成为他们的精神象征。微产品可以是孝亲敬老、垃圾分类宣传、关心社区生活主题,也可以是弘扬爱国精神、传播正能量主题,这些微产品从“微”处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切身感受,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四、进行微传达

微传达主要指借助抖音、微视频、微信、QQ、微博等现代网络平台,通过新闻事件、动画与电影片段等微产品传达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正能量。如学校注册抖音号,在抖音平台发布军训、音乐节、最美少年等学校活动的精彩瞬间,这些内容在一天之内的点击量往往都会超过2 万次。微传达显示了即时性、快速性的特点,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微传达可以有效展现学校教育,赢得家长、社会的认可,成为家校联系的窗口;可以建立起亲子共同关注的话题,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现青春,展示自信,获得成就感,进而热爱生活。

新时代网络技术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借助网络资源与网络平台,学校将线下德育与线上德育有效融合,让主题微德育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延展了德育时空,丰富了德育手段。

猜你喜欢
品格德育情感
《中国德育》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冬季暖男必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