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博川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应急抢险中心
石油和天然气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油气站是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安全问题是油气站的生命线。做好油气站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认真分析油气站安全隐患,分析潜在风险因素,规划防控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油气站安全管理质量,保障油气站安全运行。
危险源以事故发生后所产生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第一类事故危险源和第二类事故危险源。第一类风险事故危险源为事故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潜在排放所致危险,即事故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危害材料、能量载体或有害物质等;第二类风险事故危险源包括在控制有害物质时产生的不安全条件、人类滥用行为和恶劣环境等各种因素造成伤害所致的危险。
石油、天然气站是石油、天然气运输的关键环节,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运输设施。石油和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具有危险性。
在油气站,对象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油气站的过程设备、现场设备、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的故障状态。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泄漏石油和天然气,阀门泄漏或因腐蚀和侵蚀而导致多余的金属塌陷;各种法兰及整体连接密封不当造成的石油、天然气泄漏;电气设备的错误操作引起的爆炸;油气泄漏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如果不首先检测和预防危险,自动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的故障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爆炸危险。
不安全的人类行为是指可能造成伤害的人类行为,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类。有意不安全的行为包括: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一群人看到其他人违反规则却没有造成伤害或得到惩罚;所以效仿,相信自己的技术技能可以避免事故。无意不安全行为是指除了心理和客观因素外由于技术原因无法正常工作。在石油和加油站,不安全的人类行为主要包括非法活动和操作失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明火和事故。
预防重大生产危害的第一步是识别或验证高风险生产区域(风险源)。需要由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根据毒性、爆炸性物质联合制定危险物质的等级及其临界值。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一定的工业生产条件,合理明确有害物质含量及其临界值标准。该标准应该能够代表该国最重要的风险管理依据,并且易于根据新经验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对重大风险进行日常研究和登记时,即使项目数量尚未达到临界水平,但也应该根据行业指标,预估发生意外的死亡人数、财产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如若不然,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则经济损失量更大,社会负面影响更大,同时资源使用量更大。
能够灵活地将消防知识运用到油站和加油站的工作实践中,对消防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员需要了解各种装备器材的操作,同时在规划和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消防设备和技术操作流程有完整的了解。
因为加油站危险点多,且距离较远,训练有素的消防员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道德操守和心理素质,还要对加油站的各个区域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可以提前计划并更好地了解实地情况。此外,更好地了解油气站各个区域的特点也有助于使现场通信和消防设备更加高效地投入使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灭火速度和效果,也可以保证消防活动的安全开展,达到彻底提高消防质量,减少经济损失和油气站破坏的目的。
其一,在消防工作中,应加强新消防员平时的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并将其作为安全管理、减少各类隐患事故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体系上狠下功夫。此外,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规划,明确各相关部门以及各类管理机构的职责,督促各级各类机构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持之以恒构建有消防专业特色的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体系。
其二,消防安全教育必须从新进职工抓起,以提高其在突发情况时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在教育中,重点将消防知识教育纳入入队的基本教育内容,与其他教育内容同等对待,帮助其深刻认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为消防安全知识普及以及其他教育内容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消防救援行动逐渐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消防员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灭火能力。在消防救援人员的日常技战术训练过程中,需要重点提高消防装备性能,提升消防救援人员对装备的操作技能水平,并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的灭火能力,从而将消防员的消防救援能力进行提升。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作为油气田的保卫者,消防工作不能纸上谈兵。因此,在掌握了扎实的消防理论知识后,需要进行实践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提高消防人员专业水平的关键,也是培养积极思维和强大心理素质的重要一步。例如,在实战结束后,进行救援分析,共享救援信息,以进一步提高消防员理论知识与消防实践技能的融合,使其认识消防救援过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当前消防员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现在大多数消防员都是90后、00后,因为成长环境等因素从小没有吃过太多的苦,身体素质相对较弱一些。但是救火任务不同于一般的任务,是需要体力、耐力与灭火知识、经验相结合的,如果身体素质跟不上也会影响救援的质量。因此,在消防实战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对消防人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不仅要保持其灵敏性,更要保证其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力量,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消防员的灭火处置能力。
消防车辆在实战中合理的应用,可以确保在实际救援中能够科学合理布置战术位置。接到火灾报警后,消防员要根据日常“六熟悉”所掌握的现场情况,在赶往火灾现场的行驶途中合理调整车辆编队位置,使消防车辆能够快速停靠到有利于火场灭火的位置,从而充分发挥消防车辆的战斗效能。人员与装备有机结合才能保持消防救援队伍的战斗力量,为今后接受更加复杂困难的任务,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关部门要先收集油气田场站的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对油气田场站的生产流程及周边环境情况做好评价报告,根据生产流程及安全现状判断生产设施中不同程度的危险与生产类型,油气田场站的基本情况包括类型、基本功能及所处位置等,生产流程包括工艺装置、功能设备等,周边的环境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等。同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还应该包括对油气田场站周边环境的调查,有关部门还要评估油气田场站中敏感区的爆炸危险及硫化氢重度危险系数,以便于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用于整改。值得一提的是,油气田场站中的危险区域划分工作可以从具体的生产流程及安全现状评价中出发,具体划分为油气田场站的装置区、生活用气区、脱硫装置区等。
有关部门要统计油气田场站中的设备与设施故障,并按照危险区域的划分来分析故障处理的程序与具体的步骤,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研究可能在油气田场站生产过程中突发的事件类型,比如微泄漏、穿孔、爆炸、中毒等,以此来判断事故的泄漏部位及是否会出现其他现象。微泄漏主要发生在设备与管线的连接处,阀门元件的密封不合格等都可能引发天然气的微泄漏。设备和阀门的连接点因为内部压力,需要向外释放介质,就容易引发天然气、硫化氢等物质的泄漏。泄漏事故又可以根据程度划分为一般泄漏事故与严重泄漏事故,主要是依据油气田场站泄漏事故是否能够采取阀门进行控制,一般事故可以通过双级阀门进行控制,严重泄漏事故则可以根据单级阀门进行控制。如果是特别严重的泄漏事故,则油气田场站中的控制是无效的。
此外,油气田场站还容易出现着火事故,主要是在油气田场站发生泄漏以后产生的次生事故,油气田场站内燃烧的部位如果能够通过双级阀门进行控制并且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就属于一般性的燃烧事故;如果可以通过单级阀门进行控制则属于严重燃烧事故;如果油气田场站的泄漏部位控制无效,则属于特别严重的燃烧事故。
油气田场站中的爆炸事故通常是因为燃气与空气混合物在密闭的空间内出现了局部的燃烧,容器内的混合物在一瞬间被完全燃尽,所以容器内的压力猛然增加,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这种现象就属于爆炸事故。而爆炸事故也可以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一般爆炸事故发生以后,人员与设备都没有损伤,严重爆炸事故虽然会造成人员与设备的损伤,但不影响后续的正常生产。如果是特别严重的爆炸事故,则不仅会损坏设备,还会影响油气田场站的正常生产。爆炸事故一般会在油气田场站置换与升压的操作中发生。中毒事故则主要发生于油气田场站的天然气泄漏问题中,容易导致现场的工作人员出现中毒的情况。这时候,有关部门就要依照油气田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报告,测定在极限条件下中毒事件的影响范围,并对事件的后果进行准确分析,评估油气田场站的现有应急能力,并根据现场人员的配置情况,分析油气田场站周边的环境,做好油气田场站本站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提升油气田场站本站的应急能力。同时,有关部门在分析与评估工作中,应统计油气田场站同类型场站、设备及设施的故障情况,用于更加具体的分析工作。
有关部门要在发生事故以后携带气体检测仪到现场,判断作业安全区域情况,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以100ppm为界定,大于这一标准属于危险区域,小于这一标准就属于安全区域,要据此设置油气田场站现场的警戒距离标准,根据油气田场站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进行分析,确定警戒线的距离。现场的警戒人员要携带相应的安全防护器具及气体检测设备完成群众的疏散工作,劝阻非抢险人员离开本区域,尽可能地切断油气田场站中危险区域的电源,以免发生电火灾害。同时,在警戒区中要悬挂警示牌,用于疏散人员,依照油气田场站的周边调查情况,参考油气田场站集输规模与热辐射影响距离,可以参考现场硫化氢浓度为20ppm时的扩散范围,其爆炸云团的不同超压时爆炸半径都可以参考这一标准。此外,根据油气田场站危险区域的划分,有关部门要完成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工作,根据油气田场站周边环境的调查信息,制定油气田场站应急控制措施与应急联系通讯录,经由相关管理部门审批以后,保证应急处理预案的规范性,由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签署发布以后,可以在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在企业员工消防宣传教育方面,要尽可能创新消防安全宣传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通过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覆盖面,使消防安全教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级,使大家都能掌握基本的防火、避灾、自救、互救技能,以达到人人都有消防安全意识的目的。同时,各个企业应与地方消防部门、社会消防培训教育机构形成联动教育机制,对消防知识的教育普及也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知识教育和火灾初期扑救技能培训。也就是说,在企业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中,应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的作用,培养综合型职工,切实将消防安全知识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质量。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可以及时配合消防员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油气田场站灭火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提高消防人员的灭火知识和实践能力,针对石油天然气场站火灾发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找到现存消防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和提升,为实现石油天然气场站安全生产和高效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