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陈晓吟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多媒体等一系列专业名词已深入人心,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环境与教学实例,在现代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探索学科融合,发掘信息技术课堂的人文色彩。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强大的辅助力量。相较于传统课堂,信息技术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渗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
新学期伊始,不少学生都还在回味假期生活,迟迟不能进入上课的状态。学生小唐是班里的“活跃分子”,上课很积极,但是因为太过自由散漫,常常让笔者很是头疼。这不,新学期第一节课,他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向笔者介绍他假期去苏州园林的所见所闻。笔者想到语文课文里有一课讲的就是苏州园林,便顺势问道:“你看到的苏州园林和语文书本里讲的一样吗?能给我们讲讲吗?”小唐绘声绘色地描述完,同学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正好这学期要学习“遨游网络世界”,笔者就接着问道:“同学们想不想也去苏州园林看看呢?”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说:“想。”笔者接着说:“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网络世界,借助因特网‘云’游苏州园林吧!”于是,笔者操控鼠标,点开了网页……
跟随儿童,走进他们的世界,逐步引导,就能和他们实现有效的互动,在上述案例中,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情境,为学生打造学科互融的平台,加强他们的思维整合性,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死”知识,而做到了寓教于乐。从儿童本身的特点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对色彩丰富的动画较为敏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而信息技术学科恰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让他们感受到传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那么枯燥,而是新鲜、有趣的。这种因势利导的结合,让学生不再为了掌握技术才去学习技术,并且懂得了信息技术是可以兼容并包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中很多内容的教学设计都过分强调步骤的讲解,但仅仅局限于教授几个功能,完成某项任务,就会使信息技术课变成简单枯燥的操作方法传授课,课堂犹如一杯“白开水”,虽能解渴,却提不起学生继续喝下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融合多元学科特色,赋予教材人文色彩。
作为三年级第一单元入门基础课,了解信息技术基础是学生步入信息技术课堂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将贯穿整个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学生要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学会使用鼠标,最重要的就是认识键盘,并能熟练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
要想练好打字,首先拼音要过关(拼音输入),而汉语拼音也是一年级语文学习最为基础的内容,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是极好的。以信息技术三年级第6课“认识键盘”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一年级所学习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在键盘上将以26个英文字母的形式呈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以《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对照表》和《韵母表》为例,让学生尝试用键盘上的英文字母标注汉语拼音,尤其是要强调几个特殊的韵母,如“Ü”对应的是键盘上的“V”, 并加强记忆,养成习惯,这也是键盘练习至关重要的一点。
再如,在教学第7课“驾驭键盘”时,要注意对字母键位的练习,这也是整个击键练习的第一关,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正确打字的姿势和基准键指法分工。学生反复练习过后,就能够很快调整自己的姿势,这也为其后续的打字练习做好了铺垫。而到了第8课“用键盘打字”,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拼音打字,这是在前面几节课的基础上拾级而上的结果。在拼音输入之前,教师要分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是拼音输入最基本的练习,拼音音节练习中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多种形式,在讲授音节练习时,教师可以结合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让学生重拾信心,当学生多次练习过后,熟能生巧,手指已经能够慢慢形成“肌肉”记忆,这样打起字来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节输入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输入完整的词语。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了解了词组是由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和多字词构成的,每一种类型教师都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进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特征。同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对比演示,如输入“兴高采烈”,单字输入需要一个一个地选择文字,而使用词组完整地输入,一下子就能输入我们想要的词组,学生感受到了按词组输入的便捷。
文章输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所学的“断句”方法,鼓励学生对大段的文字内容进行分层分析,半句半句、一句一句地输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提高。
受词语“听写”的启发,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安排“听打”练习,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读、学生打,这就需要学生同时协调手指、眼睛和大脑。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跟字打”,即教师读一个字学生打一个字,这是极不科学的方法,一定要培养学生“跟句打”的意识,更确切地说是按“意群听打”,不用严格地按照整句来打,要让学生听懂句子意思、学会分配句子的“意群”,因此,教师也可以选择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的文章或寓言故事作为“听打”的练习内容。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语速和句与句的间隔,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多加停顿,帮助学生断句、分配意群,几次下来学生慢慢适应后,可以适当地尝试“跟段打”,这时候学生不再追求“不丢字”,重点放在对整段文字的内容把握上。一次“听打”, 既是对学生打字指法的练习, 更能培养他们自然形成整体结构思维的能力。
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认知环境,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旺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技”,还要重“道”。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教授四年级WPS文字时,教师在让学生制作电子板报前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提前上网搜索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素材,引导他们“夸一夸我们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民族保存最为完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要以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为排版素材,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现代课堂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WPS软件操作技巧外,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要会选择合适的主题,如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个,为什么喜欢,在这个节日有哪些传统习俗等。
电子板报的文字部分可以运用诗歌、散文等不同的体裁,内容的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可以摘抄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优秀作品,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加以引导,可以是一首诗歌,也可以是一段感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素材时,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作品,否则可能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有兴奋、新奇,其他则一无所获。
当学生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好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提醒学生适当摒弃一些不合理的信息,明确主题,提升分辨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汲取传统文化思想,还要体现创新教育精神,力争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熏陶。教师还要遵循创新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自主感悟、积累、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不仅仅只是一门技术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应富有人文色彩。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软件,将学生置于相对开放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多媒体环境中接受诗文、图片和影像的熏陶,更好地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交互活动中,自主感悟、积累、创作,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等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更多地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属性,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