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军
(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本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欧厝小学南侧,幼儿园用地面积4 514.02 m2,新建建筑面积为5 000 m2(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4 700 m2,不计容建筑面积300 m2),容积率1.04。新建规模为12个班幼儿园。欧厝幼儿园鸟瞰图如图1所示。除了满足教学需求(包括活动室、寝室、多功能活动室、兴趣活动室、晨检室、教室办公室等),还包括室外运动场地及市政配套设施。
幼儿园空间设计对于建筑师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儿童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不同于成年人,不能将其他公共建筑的空间尺寸直接生搬硬套。在满足基本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还要激发孩童对于新世界的探索,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体验,难度较大。另外,幼儿园的设计和布局要与周边环境紧密结合,体现厦门当地的文化传承,通过对多方因素的融合与协调,使幼儿园具有有活力的空间、开放的形态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
该项目在欧厝小学区域内南侧,用地面积紧张,寸土寸金,同时还需要满足12个班的教学和活动空间要求。幼儿园教学内容往往安排丰富,除了要求在建筑室内完成教学,室外的空间设计也至关重要。如何在紧张的用地限制中设计出较高教育需求品质的空间,第一个策略是采用集中式建筑平面,放弃分散式或庭院式空间。在底层平面设计中最大限度地预留室外空间,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空间需求。
在JGJ 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中明确规定了室外活动空间与建筑教学空间的日照要求。因此,设计时除了要减少南边4栋住宅对日照的影响外,幼儿园本身的体量不能影响现有北侧欧厝小学的日照。通过日照软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基地中寻找集中式体量的最优解。在功能配置上,设计将教学单元全部布置在建筑的南区,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日照,而将教师用房放到了顶层,结合退台的屋顶花园增加幼儿活动的场所,创造了孩子们在不同高度看自然的空间。附属设备用房、库房等后勤用房都安排在地下室,尽量不占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日照资源较好的南侧场地和屋顶花园区,都设置了班级种植区,孩子们可以在认识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学会如何与其他人接触交流。
总平面图上在西侧设置了人行入口(主入口),整个建筑从西侧进入,北侧布置了公共活动场地,南侧布置了班级活动场地,包括30 m跑道、沙坑、水池等。遵循人车分流原则、校园内日常不进入车辆的原则。考虑学生安全及教学环境的影响,校园内交通组织原则为人车分流,西侧入口为校园主入口,是主要的人行出入口,设置小广场便于家长接送学生。东南侧入口为校园次入口,是后勤、车行以及对外服务的出入口。入口广场与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突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各层次的景观相互呼应,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设计采用多层建筑形式可以集约用地。另外,建筑共由两大功能部分组成,1~3层布置晨检室、隔离室、保健及观察室、活动室、寝室、多功能活动室、兴趣活动室、厨房等,4层为办公及配套用房。3层及以下空间全部用于孩子们的日常需要,建筑平面采用单廊形式,教师功能区布置在4层,既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将可用空间用于孩童。
2022年,中小学教学新课标的要求强调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不能采用传统的老师教知识学生满堂灌的方式。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除了要满足建筑设计对消防、功能、结构规范中的最低要求,建筑空间还应能够激发幼儿在空间内的主动探索的兴趣。土建设计时,要提前对室内装修(包括家具的选择和摆设)进行前期介入。空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让教师在教学实操中可以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也让儿童能够在视觉观察、听觉记忆、空间想象、认知思维多个角度得到提升,在方案设计阶段也会让水、暖、电专业在前期介入,对整体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预判,比如,插座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灯具的位置选择是否满足幼儿使用尺寸、暖通空调的形式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等。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请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代表参加讨论,设计不能是建筑师们的一厢情愿,应该是教学、经营、家长孩子们多方面的共同推进。幼儿园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方盒子,除了多方介入外,还必须不断地通过后评价修正来满足不同阶段的教学空间需求。以入口门厅台阶为例,设计师在楼梯下方的区域设计了孩子们搭积木的空间,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建构能力。在楼梯上2层的区域,结合图书阅览室的空间,设计了电子触屏人机交互型游戏区,以体育活动游戏为主,尽量减少孩子们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兴趣活动室里,准备了非常初级的编程游戏区,供中班、大班的小朋友们探索。
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问题,JGJ 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的强制性尺寸是作为底线不能突破的。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应强调孩子们不断探索空间的过程。
孩童们对颜色的敏感度远大于成年人,特别是明度大且饱和度强的颜色,但颜色的选择是有讲究的,需要结合少儿心理学选择对孩童成长健康的、有认知提升的色彩。所以,在设计中需要对色彩进行专项研究,对色彩取值(RGB)会给出范围建议值。在同一个空间中不能超过4种高明度的色彩,否则在心理学上会引起孩童们情绪的紧张焦虑,这是一种色彩过度设计的误区。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抱着谨慎且克制的心态来选色。在建筑风格和手法上,参照周边建筑简洁现代的风格,考虑文化传统建筑中的特色,外墙采用白色建筑材料。在色彩的处理上,以木色和白色线条为主。以白底为基础底色,在上面增加色彩点缀,以点带面地激发活泼轻松的氛围,外立面采用多彩真石漆,耐脏耐久。
光是孩子们最自然的第一任教师,建筑师要通过光影变化创造出空间的明暗关系。
光是有方向性和时间性的。从进入主入口门厅,利用南侧的落地窗使室外的光线与室内的色彩相结合,弱化室内外的空间界限。从白天到傍晚,随着光线的移动,孩子们可以在门厅内活动,玩耍追逐,随着光照度的强弱变化,颜色的照度和饱和度也会发生变化。选择玻时,在局部使用了彩色玻璃。全面使用彩色玻璃不合适,会造成色彩的晕眩,但是局部点缀会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探索色彩和光,再加上光随着时间的运动,很容易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思考。
在设计过程中,与园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希望将厦门的文化融入幼儿园里,通过教学活动,将闽南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所以,设计过程中,对教学空间、活动室、中庭和走廊的每一个空间都经过了精心的布置。由于大班、中班、小班的教学安排不同,根据教学需求,调整了师生的互动空间、游戏和交流空间、休息和运动空间,通过对活动行为更精准的把握,使孩子们更好地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单元是整个幼儿园建筑中最核心的空间,因为孩子们大部分的活动都发生在这个空间,考虑到活动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尽可能给足南向窗边的空间,让阳光可以进入室内,同时采用了非固定的作为模式,可以更好地形成轻松活泼的友好交流。而其中的家具隔断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儿童年龄阶段的需求,橱柜架子隔而不断,可以形成相互观察的舞台,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层次性。因为空间紧张,在设计中使用了可伸缩式的收藏设计,除了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了卧室空间的使用效率,也把单一功能空间转化成具有多重使用功能的可能性。
在设计过程中,将各方的要求进行了统一考虑,同时也邀请了厦门岛内教学质量较好、家长好评多的几个幼儿园的教师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特别在儿童行为学和儿童心理学方面要下狠功夫。人们常常会用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在设计上会有经验惯性,使很多幼儿园空间设计过于“成人化”,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天性,主动保留孩子们的纯真,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储备对幼儿园进行设计。
另外,结合幼儿园老师们的意见,在中庭处设置了一系列留白,比如,在活动室、走廊的局部区域设置了简洁的墙面,让教师和儿童有更多自主发挥的可能。并且尝试将两个教学单体之间的墙设置成活动墙,两个教室可分可合,尝试使两个教学班可以有不一样的活动方式。
厦门欧厝幼儿园方案设计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理念,成为标志性的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时,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轴线清晰,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充分利用了地形防护间距和其他空地布置绿化,合理布置消防及卫生设施,优化交通组织,避免人流、车流相互干扰,满足了幼儿园工程的性质及功能,创造出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幼儿期是人在社会性情感、性格、认知及行为方面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幼儿园的建筑空间设计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们一生中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幼儿园设计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套图集模板,而是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孩子们的教学需求,让孩子们从家庭中顺利地过渡到幼儿园。这次设计的12个班虽然不大,但是非常重要。除了满足建筑相关规范中活动面积、疏散距离、防火、日照等安全要求外,对孩子们的活动可能性都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幼儿园建筑设计强调要保护孩子们对生活的体验与对世界的探索,使建筑师身上多了一份社会责任,需要调整设计策略,强调孩子们的体验探索与生活认知,如何为孩子们创造出更丰富的幼儿园空间,是设计者在今后应该不断提高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