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 李金兰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校园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实际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开展课堂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掌握各种不同的自救方式,提高学生自救能力与安全危机防范意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安全教育的正确开展,有利于促进小学安全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直以来,个人的人身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安全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隐患和风险。因此,在校园教育阶段,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合理掌握自救方法中,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而安全教育的实施,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娱乐活动变得日益丰富,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学生与社会各界活动之间的接触可能性,外界诱惑变得越来越多。此时,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也将迎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尤其在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新闻影响下,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教育需求,在为社会培养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由此可见,班主任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的教育方针。而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属于一种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行为,可以有效迎合小学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事实上,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从来都不能是口头空话,必须将该理念落实到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安全教育课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对班主任这一职位而言,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基本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在组织班级内部活动与维持班级纪律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人身安全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唯成绩论”的错误观点必须得到重视与解决,要避免“唯成绩论”思想影响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工作效果也是决定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在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之间的管理工作中,要让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其中,促进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小学生教育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普遍十分重视文化课成绩。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唯成绩论”思想深入人心,很多家长时常利用孩子的文化成绩衡量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甚至用成绩评价学校的教育水平与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如此,学校管理层同样习惯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衡量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在这种逐层递进关系的影响下,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时常将抓住文化课作为管理重点,以提升学生文化课成绩为目标,但是普遍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课堂安全教育,甚至会挤占学生的安全教育时间上其他文化课。这种教育方式同样存在着强制性现象,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更别提如何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于小学生群体的管理工作而言,班主任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也是维护班级安全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在这其中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完善学生的安全意识,以促进学生规避安全事件技能得到进一步培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导致实际安全教育质量很难得到真正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在针对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未重视对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忽略了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开展水平是否满足实际标准要求;其次,在学生的安全考评工作方面,学校在这方面的考评指标多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劳动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严重忽略了考评学生的安全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在实际考评过程中很难关注学生的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习惯是否真正满足要求。
在小学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自身的安全教育素质尤为关键。但是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情况下班主任的安全知识存在着更新缓慢的现象,大多数班主任的安全知识来源多以互联网、电视媒体为主,甚至个别班主任会结合自身安全经验开展教育。但是在实质上的安全知识了解程度上普遍存在着不够统一与深入的现象,导致班主任在开展课堂安全教育中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加上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学生人身安全的潜在隐患因素也逐渐增加,仅凭教师自身的安全经验,很难满足现阶段的课堂安全教育需求。此外,很多班主任都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衔接契合点,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将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导致对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甚至很多班主任在班级课堂安全教育中存在着应付的形式主义现象,导致对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很难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还有部分小学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具体表现为:细节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较差等。近年来,与小学安全相关的事故频发,但是依然还有一些小学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心存侥幸,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忽视了对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导致小学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隐患。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以“交通知识我最懂,安全出行你我他”为主题的交通活动,开展“红灯停、绿灯行”“交警叔叔的旗语”“道路千万条,靠右最安全”等安全教育活动,借助布置良好的环境、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交通规则与交通安全常识,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安全防范意识。
部分小学生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关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这对小学生正确安全防范意识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小学生在遇到危险时不知道该如何自救或者是求救,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机渗透安全管理内容,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保护意识,用心呵护小学生健康成长。
教室并不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唯一的活动场所,因此在小学生离开教室参与活动时,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小学生。在一些户外活动中,如滑梯、跷跷板等活动器材,很少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又比较活泼,对危险的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如果无法及时解决小学环境安全系数低的问题,那么小学生将会生活在充满安全隐患的小学中。
很多家长没有积极响应与配合小学所制定的安全教育要求,甚至自身就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法给孩子带来正确的示范。家长对小学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不理解,对小学的规章制度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会出现自己因为有事不能接孩子时没有提前通知教师、遇到孩子生病无法来学校的情况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向教师请假,甚至在报名时没有给孩子做体检等。这些都会给小学生的健康生活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树立安全意识永远是安全教育的关键环节,如果在安全教育中无法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安全意识,再多的安全教育知识也无法发挥实际应用效果。从理论角度来看,所谓安全意识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可以针对个体周围的一切隐患因素产生心理防备的一种动态状态,良好的安全意识可以及时规避不必要的安全风险,而正确树立安全意识也成为安全教育中的重要目标。比如,班主任在每周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中,可以通过借助学生的生活案例,阐述学生周围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如教室中的桌椅板凳,学生在课间嬉闹中因为绊倒而磕到桌椅角上,导致出现伤口流血等现象,甚至有可能直接造成昏迷事故,对学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再如,学生在零食购买中,一些过期的食物有可能会产生拉肚子的现象,吃这些零食极有可能出现腹泻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可以看到,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存在许许多多随处可见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班主任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引发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行为开展安全模拟演练,让学生从演练活动中加深对这些隐患和风险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正确树立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学会警惕风险、时刻保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参加各种活动。
班主任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树立基本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学生合理掌握自救方法,同时学会逃生、他救等相关安全知识。由于教育对象为小学生,因此在安全自救方法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开展教育,体现安全教育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比如,在遇到安全风险时,通常可以通过自我救助、向他人求救的方式,在自我救助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如火灾风险,要第一时间懂得用水灭火,如果是电器着火,需要尽快求助他人,避免因为救助处理不当而产生伤害事故。在求助他人过程中,要掌握基本的报警技能,如110、119、120 等号码,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电话号码的拨打目的是什么,如遇到歹徒劫匪需要求救警察,就要拨打110;如遇到伤者需要尽快拨打120 进行求救;如遇到火灾,需要拨打119。当然在一切安全风险面前,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自救。比如,在遇到风险的时候要学会思考,自己能否脱离险境?如果不能,就要思考怎样进行自救,如不能自救而需要求助他人的话,要思考附近是否有成年人、是否有人能及时帮助自己,在必要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报警。在实际自救方法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最好结合实际灾情模拟场景,为学生演示各种自救方法与他救方法,帮助学生合理掌握逃生技巧,促进学生自救能力的有效提升。
班主任是学生在接受安全教育过程中的引路人,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救助知识等责任,还要在班级管理中尽快完善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班级安全能效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在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还可以达到深化学生安全意识的作用,使学生学会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预防能力,从制度约束中将安全隐患和风险降低至最低。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成立安全监督员职位,由学生轮流担任安全监督员,职责是结合班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纠正同学的安全隐患行为。这在做好定期登记与安全检查记录工作中,有利于优化班级安全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每一名教师都无法保证学生能否在校园生活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普及安全教育知识、改善校园安全环境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比如,在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中,由教师与学生一同承担应有的安全责任,促进每一名教师、学生都能理解安全的重要性,能在其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为学生创造更安全的良好班级环境。比如,由安全负责人每日负责检查班级安全事务,如在放学后针对班级电灯关闭状况、电源与多媒体设备等状况进行检查,掌握班级门锁安全质量,从共同承担安全责任中,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基本的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尽可能地减少班级中所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风险。从这里可以看到,共同承担责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自我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杜绝一切影响学生人身安全的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安全教育是这些群体所缺乏的教育内容。在今后的小学教育中,每一名班主任都有责任、有义务加强班级安全管理,在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安全意识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救助能力,促进学生人身安全质量的提升,这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