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雯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将减负提质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任务,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减负提质为切入点,展开简单阐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动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特别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所以让日常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能够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问题探究产生无限的兴趣时,他们就会自觉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运用与迁移,实现高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提质,老师要重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自觉投身于新知识的学习中,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创造力,实现知识的探究与内化,从而提升自身能力,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当学生自觉投入到预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能带着一定的基础进入到新课讲授中,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课和学习。以《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讲课之前,老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微课,第二部分为导学案,微课视频的内容为《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草船借箭”的视频片段;导学案的内容包括全部的预习任务与要求,即本次阅读教学中所包含的字、词、句等等基础知识和文本结构、中心思想的学习、相关的练习题等等,当把预习作业分发给学生时,先给学生制造悬念:“同学们,在这两个预习作业中,一定要先看微课内容,因为这里面老师会送给你们一个小惊喜,然后,再认真完成导学案。”通过有效的预习指导和趣味性的悬念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预习活动中来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学习基础知识,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基础上,能够让他们主动学习内化知识,从而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提质,应该将课堂作为“主战场”。只有在课堂上融入更多趣味性的因素,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才能够让他们积极配合老师,与老师互动,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建构。
老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信息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在语文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让课堂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也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真正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能力,助力高效提升。比如,在《开国大典》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导入部分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1949年10 月1 日开国大典时的视频资料,当学生看到这一声势浩大、人山人海的场面时,就能够为之震撼,为之陶醉,使得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同时,当学生看完历史视频资料时,也能够对开国大典整个的场景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整篇阅读文本,助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将课堂变得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融入,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老师要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融入趣味游戏,通过游戏元素的融入构造轻松活跃、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从而真正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跟着老师一同学习。比如,识字教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并且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认识汉字,学写汉字,可以设计“汉字大转盘”的小游戏,老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形旁转盘,在里面有很多偏旁,如冫、冖、讠、厂、亻、廴、阝、勹、艹,然后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部首,如“也”,老师作为转转盘者,每转到一个偏旁时,学生就要将这个偏旁与“也”组成新字,然后再现场组词造句。以这样的小游戏为平台,足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在师生互动之下,也能够培养师生感情,当学生在课堂上学汉字、组词、造句时,也能够加深对于汉字的记忆、积累与运用,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中的快乐感,又能够实现高效教学,从而真正有效减负,真正提质。
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临的学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试想,每一次老师授课,一味地进行大锅乱炖、一刀切,忽略了学生接受程度和学习基础的差异,那么班级中有的学生就可能“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根本“消化不了”,对于“消化不了”的这些学生,肯定有着很重的心理负担,对于总体教学来说,又怎么能够达到减负提质呢?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提质,就必须要实施分层教学。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获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是一样的,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分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量体裁衣,落实分层教学,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1]。
实施分层教学,老师必须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并且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交际能力的不同出发,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如,老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语文基础很强,具有很强的自学探究能力,还具有很强的探究进取精神;B 层次的学生,语文基础一般,能够自觉学习,对书本上的内容能够全面掌握;C 层次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弱,学习态度消极。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告知学生三个层次是流动的,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每个人都能够具有进取心和竞争心态。另外,针对不同的分组,老师在预习任务布置、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等的实施中都要体现分层的原则。如,在《草原》的预习中,老师布置预习任务:①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③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④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草原的美;⑤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C 层次的学生只需完成前两个作业,而AB层次的学生则要对这几项预习作业全部完成。这样既让C 组的学生面对陌生的问题,不产生畏难心理,又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学到知识,收获学习信心,从而真正让全部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提升和发展。又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在提升教学成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的,老师要改变教学评价观,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所以老师要重视实施差异性、分层次性的评价,对于C 层次的学生,老师要降低评价标准,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被肯定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B 层次的学生,老师要多提出中肯性的评价,既鼓励又指导,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A 层次的学生,老师要提高评价的标准,严格要求,促进提升。
落实分层次教学,能够真正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摘一摘够得到的桃子,从而真正助推教学成效提升。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生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以书面作业为主的作业形式与单调枯燥的作业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这种枯燥单一的作业形式也无形地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被动地完成作业,不但达不到以作业的完成提升能力的目的,还产生了语文学习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情绪,所以,为了实现减负提质,必须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特色作业,让学生乐于去参与,乐于去完成。比如,每一次阅读教学都会包含一些生字,这时,老师就要将原来抄写生字的作业变为“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生字小报”,并且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一些图案,当学生喜欢的事物出现在自己作业纸上,让学生创意的想法变得更加鲜活,这样作业更加有趣,学生积极完成,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另外,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比如,古诗词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语句需要背诵、一些重要的文本需要背诵,但是单一的背诵作业会给学生增加负担,这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将背诵作业裹上趣味性的外衣,让他们利用微信,用音频视频展示自己的背诵过程,这样的作业形式不是死板的背诵作业了,而是变成了一种自我展示。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要展示在别人面前的作品去完成,这样的作业既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又能够真正让他们乐于完成作业,积极完成作业。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类的作业,通过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提升。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为学生布置撰写公益广告的语文作业,这一作业可以是标语,也可以是结合音乐、图画等等设计的具有创意性的广告,这样的作业既能够让学生活学活用语文知识,又能够真正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促进他们成长[2]。
通过一系列趣味性作业的布置,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与内容中解放出来,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能够驱动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以完成作业为途径实现教学成效提升。
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的压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老师布置的沉重书面作业,二是来自家长给报的大量辅导班,学生一边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一边又要在课后的时间跑到辅导班上课,无形之中,又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提质,语文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老师要向家长传递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念,同时,在保持良好沟通中,也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状况。比如,语文教师建立微信群,在群内为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且及时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家长积极辅助老师,配合老师,监督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进行个别的沟通,真正落实“一生一策”,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并且在与家长进行个别的沟通中,还能就孩子身上的问题展开交流与反馈,在取得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家校合作更加成功,学生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这样家长也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的辅导班方面。以微信作为沟通的平台,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及时的互动,当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取得老师的帮助。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探究的欲望,当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家长的辅助下,将作业情况反馈到微信群中,从而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提质是长期的实践,是系统的工程。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对日常教学进行有效的布置与设计,优化教育路径和方法,打造人文性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成效,从而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