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柱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中心小学)
在开展小学素质教育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发展学生的品行素质,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教育应该面向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促使学生身心素质提升,并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小学班主任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出的号召,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班主任这一职位的优势,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或是避免学生出现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结合小学生实际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班主任通过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渗透式教育方式体现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教师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自觉地融入其中,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第一,应该遵循渗透性原则,小学生受自身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等方面因素所限,其无论是在社会常识方面,还是在生活经验方面,均比较浅薄,并且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还具备叛逆的一面,在学习生活中渴望被理解和关注,一旦未能达到这种渴求,将容易产生逆反、沮丧等不良情绪,需要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这种渗透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以免因过于直接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第二,应遵循针对性原则,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及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个体的不良情绪存在差异,班主任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避免健康教育措施与学生个体实际情况不符,从而造成健康教育失效;第三,应遵循榜样性原则,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倾向于对他人言行的模仿,班主任与学生在校关系最为近密,班主任应该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掌控,保证自身的心理状态良好,从而发挥榜样作用,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健康向上。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避免直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效性,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深刻地渗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所以将该教育方式应用于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现阶段,许多学校基本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处,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密切接触人员之一,肩负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责任,所以小学班主任对该任务予以承担责任,借助班主任职位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一点一滴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端倪,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消除或是缓解不良的心理问题,并通过长时间对存在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具有双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的任课教师,另一种身份是学生的教育管理指导者,与学生的亲密程度要高于其他任课教师,通过这种关系,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更高,班主任在学生眼中的权威性更加十足。基于这种近密关系,可为班主任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将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小学班主任不仅能够在师生之间发挥纽带作用,而且在学生及其家长之间也可发挥纽带作用。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非常了解,可作为学生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引导者,可以从学生教育管理整体着眼,对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均衡,使学生在面临困难时能够得到激励和鼓舞,也能够缓解学生与其家长、师生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种纽带作用,可避免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将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是可行的。
基于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适用性,可以将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但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发挥其作用,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笔者结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制定了以下几种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榜样所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班主任是学生的天然榜样。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具备优质的思维品质、敏捷的观察能力、坚强的意志力以及稳定的情绪。小学生在认识班级对自身发展成长的意义之前,非常注重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因此,班主任的言行均在学生的监督范围内,学生的目光总是盯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相互认同、相互亲近,将彼此的吸引力放大,小学生对班主任越来越信赖,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才会更大。所谓“身正为范”指的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发挥着示范榜样作用,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心理状态等方面均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程度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所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应将自身的榜样作用予以充分地发挥,这不仅是因为班主任承担教育管理职责,而且还是因为班主任自身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若班主任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则学生的心理健康便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班主任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改善心态,以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时,首先要将自身的耐心以及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态度进行改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如果因学生调皮而生气,将会导致其他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同时,在为学生树立榜样时,还学习了一些调整心态的方法,例如,听音乐缓解教育管理压力,也可以多想一些与学生相处快乐的时光,回想学生天真灿烂的笑容,这些均能够缓解内心的压力。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和谐的心理环境可对学生心理状态及活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心理学研究显示,心理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当人的心理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时,其外在表现是积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将这种外在表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则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生活健康且丰富多彩。而心理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则会导致相反的情况出现,人的学习效率会降低,生活也会变得悲观和枯燥乏味。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重视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班级的环境氛围变得自然、轻松,消除压抑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使学生受到认同和尊重。班主任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人喜好,通过一系列欢快愉悦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和谐的心理环境,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向良好方向发展。通过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持续营造,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在营造学生的心理环境时,主要是以小组游戏的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项目,通过游戏能够使之忘却心中的烦恼,使不良心理状态转化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协作配合能力,而且还能够构建一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小组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形成伙伴关系。班主任可以选择的游戏包括诗词大比拼、成语接龙游戏、字谜游戏等。通过营造小组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忘却烦恼,转变自身的不良心态,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班主任通常担任着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班主任不仅应该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还应该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心理学,尤其是采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方法及原理,通过心理辅导来调动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解决学生智力及非智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与学科教材内容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从而在学习活动之中提升效果,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在开展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潜移默化地提升,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并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改善。
在开展日常教育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尤其是在学习和欣赏一些抒情、写景的文章或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通过学生的阅读表现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使学生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景色,让学生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同时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根据接触的心理学疏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实现心理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最大程度地缓解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很多小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后,并不愿意将心事讲述给他人,而是在没人的地方闷闷不乐,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更是一言不发,即便教师通过开展沟通和心理疏导也无济于事。对于这种情况而言,班主任应该改变教育思路选择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将内心的不快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无声教育”便是针对这种情况制定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种主要是以日记、书信等方式来达成的方法不仅能够将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为班主任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依据。
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鼓励学生以书信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主要是鼓励学生在书信中畅所欲言,将心中所想、心理症结全部写出来。如当学生不开心,可以在书信中写出不开心的原因,即导致不开心这种心理状态出现的人、事、物,通过这种直接的表达可以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因为什么不开心,究竟如何去做才能够使之不良心理状态恢复正常,从而解开学生内心症结,鼓励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当前很多家长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陪伴孩子,造成孩子出现孤僻、冷漠的性格,并且还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班主任应该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然后由班主任和家长协同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走出不良心理状态。同时,班主任也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转变自身心态,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先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线上”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笔者还组织了主题家长会、亲子活动等,通过这种“线下”的方式拉近师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关怀。此外,笔者还将自学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鼓励家长积极配合笔者开展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升教育管理效果。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亲近,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地采取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来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科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改善自身心态,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最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