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2022-11-20 10:15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学陈碧洪
家长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红色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学 陈碧洪

(宋行军)

本土红色资源是指地方红色革命的遗址及其文物,还包括一些地方红色革命事件,是体现本地百姓革命精神的载体。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对本地的历史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理解,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爱国情怀。近年来,校本课程得以大力推行,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本土的资源,从而理解教学重点,构建知识框架。而本文中提到的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应用,虽然没有开发校本课程,但是其目的与校本课程相似,主要是将地方性教学资源融合在教学中,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熟悉地方历史,进而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收集当地的红色资源,并分析和总结本地区红色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点,进而将其教学价值得以发挥,让每名学生铭记自己家乡的百姓在革命历史中做出的贡献,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一、新课改下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中国历史教材中传递了红色文化,但是并没有界定红色文化,所以学生对红色文化不是很理解。随着精神层面教育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被多次提及,因此学生要想学好中国历史,实现革命精神的教育和传承,必须对红色文化加以认识。然而,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红色文化的内容有限,不足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而本土红色资源的融合则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将本地有关红色文化的物质及精神资源在高中历史中加以应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在历史课堂中认识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文化知识框架。

(二)实现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自身所携带的基因,但是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够导致他们对这一基因无法传承。教师将本地区的红色资源融入历史课堂,能加深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印象,并深入解读红色文化,他们能自主寻找关于红色文化的影视、书籍以及故事等,在观看和阅读中理解红色文化,最终培养红色精神,将红色基因传承,体现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

(三)丰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在中国史教学对红色文化的讲解仅限于几节课,内容不够广泛,且涉及不到本土的红色文化。而将本地区的红色资源引入之后,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某段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以及革命战争加以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全国到局部对红色革命的影响加以认识,体会不同地区在革命时期做出的努力,以此实现由概括到具体思维的转变,从而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新课改下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地方性

新课改背景下将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以应用时,教师首先要遵守地方性这一原则。原因在于,将地方性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消除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陌生感。再者,将地方性红色资源融入历史课堂之中,利于学生对故乡的认识,进而教师借助学生对家乡的依赖以及认识,传递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地方性的原则是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原则,选择并融入合适的教学资源,勾起学生的恋乡情结,进而一步步深化自身的情感。

(二)实践性

教师在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历史教学课堂中时,需要分析当下的教学活动实际,并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习本土红色资源,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将本土红色资源进行应用时,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当地的历史知识加以了解。例如,在将本土红色资源引入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并且还会组织学生与教师一同参加红色夏令营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利于学生对本土红色资源的认识,并在探究中深化红色精神。

(三)思想性

教师在将本土红色资源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时,除了遵守地方性、实践性原则之外,还要遵守思想性原则。教育的本身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精神,所以教师在红色资源的引入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故事、英雄人物的所作所为加以分析,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宁死不屈、为振兴中华民族不折不扣的精神,让学生在认识了本地红色资源后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为成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新课改下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内容,找到本土红色资源的融合点

要想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要先分析高中历史教材,找到本土红色资源与历史课程的融合点,以此将红色资源展开讲述,一来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教学重点加以理解,二来让学生能从本地历史作为突破口去分析全国的革命历史,实现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详细的转变。从而增加历史学习的价值,并让学生学习革命英雄的精神,并丰富自身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中可以发现,第21 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笔者将本地支部的诞生这一红色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比中国共产党对比本地党支部成立的年限,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员在全国的组织性。第23 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部抗战”中,笔者将本地人民英雄在集训抗日时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为抗战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第25 课“人民解放战争”中,笔者将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在抗战时的生活条件的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百姓的艰难,让学生意识到解放战争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困难,学习英雄人物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到融合点后方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此找到衔接点,提升融合效果。

(二)丰富教学形式,助推学生对历史重点的理解

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教师不仅仅是运用图片的形式融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相关的影片,朗读诗歌等形式加以渗透。这样不但可以体现历史教学的多元化和灵活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形式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依据教师的教学思路探究和解答问题,理解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开展历史素材群文阅读时,教师要将本土议题的确定作为群文阅读开展的第一步,也是选择文本的依据。群文阅读的开展不是简单地将几篇文章集合在一起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文章的体裁、内容、传承的文化以及审美,最后让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中不仅积累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还要注重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作者意图、学生学情来确定群文阅读议题,进而让学生明确群文阅读的方向,以此积极阅读,完成阅读任务,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如以“史论”为议题让学生阅读《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这三篇文言文,指导学生对比三篇文章在史料的应用、喻今上的侧重点,明确本次阅读的方向,理解文章的结构,学习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

此外,红色资源融入历史课堂,还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渗透:第一,运用图片的方式将本地区的英雄人物进行讲述,将革命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生活用具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文物进行认识,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体会革命战争的不易。第二,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本土游击队洋边革命战争的情况有所了解,认识游击队这一组织,体会人民的智慧。第三,为学生播放本地区红色文化的相关歌曲——《韭菜开花一杆心》《禾口淮土比参军》《学好犁耙好持家》等,让学生在歌曲中体会大家团结一致的力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第四,为学生讲述关于本地区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每一位战士为守护自己的家园而做出的牺牲,体会他们的可贵精神。就这样在多元化的形式下让学生对“全民浴血奋战”这一教学重点加以理解,并将其内化。

(三)开展实践活动,展现本地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

本土红色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融合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课上融合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故乡的认识;课下融合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认知,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探究意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体验历史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将本土红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融合时,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红色文化夏令营、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让学生跟随教师共同探究本土革命历史的遗址、博物馆、纪念碑等物质红色资源和精神红色资源,从而体验本土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学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本土的红色资源,体会当地人民一致抗战时的齐心协力,笔者在周末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革命史纪念馆,让学生对管内有关革命历史的史料进行学习。纪念馆中以电、声、光等形式为游客展示了革命时期的人物、文献、事件等历史画面。学生走进馆后,就可以按照顺序观看五四运动馆、土地革命馆等,声、光、电三者的配合,为学生生动、逼真地讲述了历史,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且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走进纪念馆让学生得到了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体验,真正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游览完纪念馆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将当日的所见、所感、所想写成一篇文章,从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举办演讲比赛,检验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

教师将本土红色资源在历史课堂中得以应用之后,为了检验融合效果,可以在课下开展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探究红色文化,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互相学习中提升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演讲比赛的开展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在参观完本地革命史纪念馆之后,笔者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之后,笔者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其中一名学生这样讲述:通过参观本地革命史纪念馆,我认识到当下美好的生活是由无数个抗战英雄的鲜血换来的,他们的精神将一直鼓励我前进。作为中学生,我将不负韶华、不负使命、努力拼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另一名学生这样讲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词语能表达我的心情。我只想说要铭记这些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祖国的未来。我们应铭记英雄,崇敬英雄,学习英雄。在这里,我要向英雄致敬。通过演讲可以发现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感情的抒发,从而在演讲中将自己的斗志得以发扬,并发誓做一个爱国家、爱人民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演讲比赛的开展检验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利于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落实。

(五)完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教学评价是指引教学方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评价,一来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二来检验红色资源在历史中的融合效果,学生对红色基因是否理解并加以传承。为了完善这一教学评价,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形式出发进行改进,从而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并根据教学评价实施精准教学,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

例如,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对红色基因加以传承,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评价标准:从图片的欣赏中来看,学生是否能认识和了解图片中的实物,如果再次展示同样的图片时,学生能否说出图片中实物的名字。从故事的讲解中来看,学生能否复述故事,并能将这些故事讲述给他人听,对革命英雄的精神加以学习。从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能否对本地区有关红色文化的遗址、文物等进行总结,能在实践中发现本土百姓的智慧和勇气,以此向他们学习。从演讲比赛中来看,学生是否能将自己的家国情怀得以抒发,对英雄人物加以认识,从而将红色基因进行传承。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深化学生对本土的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最终完成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因此,本土红色资源的应用是历史教学开展的一种趋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地方性和历史性,教师应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加以改进,以此将这一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最终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让学生喜欢学历史,进而发挥自身的潜能探究历史知识并主动建构。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红色资源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