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2022-11-20 09:08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第一中学杨斌
家长 2022年26期
关键词:函数教学内容探究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第一中学 杨斌

毋庸置疑,课堂提问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教学全过程中均具有极为突出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知识的导入与讲解,还是习题的解答,都需要将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发现、提问、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而教学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等方面,而是同样兼顾学生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也需不断对课堂提问策略进行改进与完善。为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同时,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提问策略。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问题的积极作用,需充分保障提问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提问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讲,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问题难度。在备课环节,除了要了解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要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合理调控问题的难度。通常来讲,要保障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难度太大,会使学生的思考陷入“僵局”,并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容易使课堂变成“闹市”,并且难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在问题设计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避免设计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第二,优化问题梯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常会表现出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针对那些超出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学习难度适当降低,以此帮助学生调控思维活动。在课堂提问中,设计问题串是一种基本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合理使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同时,梯度性的问题设计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层层剖析,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问题的解决。

第三,选好问题角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需要更加契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具体来讲,既要能使问题可以被学生所接受,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体现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力求采用新颖的提问方法,并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从而增强问题的灵活性,并通过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

第四,调节问题密度。尽管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看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有效,并非看教师提出了多少问题,而是要看问题是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即便是有效的问题,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过多设计问题,有时容易影响教学的进度,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保持。因此,问题设置需要做到张弛有度。

二、高中数学有效提问分类

高中数学中的提问形式是多样化的,综合多种因素,可以将高中数学的有效提问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预设性提问和应激性提问。这种分类方式主要依据是否在课前预先准备好。若教师在课前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提问,那么这种提问方式就属于预设性提问。比如,新课导入环节的提问与课后总结性提问。与之相对应的是应激性提问,这种提问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某种特定的需要,或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态需要而提问的方式。比如,当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无法打开思路时,可以用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点拨。

第二,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这主要是根据提问对象的差异而划分的,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即个别性提问。相反,如果依据课堂中的普遍性问题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就是集体提问。需要指出的是,当个别提问具有典型性时,也可以鼓励全体学生回答问题。而集体性的问题也可以让某些学生进行回答。

第三,教学提问和非教学提问。这种提问分类所依据的是提问内容与教学是否有关。若问题直指教学内容就是教学提问,反之则是非教学提问。需要说明的是,非教学提问并非完全与教学内容无关,而是存在一种间接的联系,并且能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新课导入中,可以通过一些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提问和话题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引出教学内容。

第四,引导性提问、强调性提问与巩固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提问,以便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性提问的直接目的通过恰当的问题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等。巩固性提问是指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而进行的提问。

第五,记忆性提问、思考性提问与探索性提问。这类提问是根据学生的思考水平划分的。记忆性提问的目的是对知识进行再现,避免学生出现遗忘,其思考层次比较低,学生只需记忆即可。思考性提问具有一定的深度,学生需将相关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中。探索性提问具有最高的思考层次,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与调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一)循循善诱,注意启发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在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避免使问题沦为形式,而是要充分考虑问题的价值。为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循循善诱,并在问题中充分贯彻启发性。

以“指数函数的定义”为例,在引入阶段,得到了一个和y=2x类似的关系式y=1.073x(x∈N*,x≤20)。结合这个式子,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y=2x(x∈*)与y=1.073x(x∈N*,x≤20)这 两个解析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这两个式子是否可以构成函数?(3)如果可以的话,能构成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哪个函数?如果这个函数我们之前没有学习过,那么能否根据其特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呢?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这样层层设问的方式,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此前所学的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内容进行对比,以此使学生自主发现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了解其概念以及函数名称。这样一来,有利于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产生一定的理解。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联系生活,优化体验

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的生活现象中,蕴涵极为丰富的数学知识。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此外,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一的数学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结合生活现象进行课堂提问。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入了一个生活现象:将适量的糖加入一杯温水中,糖越多,糖水就会变得越甜。结合这个生活现象,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杯子里的糖水会越来越甜呢?这种变化能否用一个数学模型刻画呢?(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变量也有定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定量?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3)在此前的学习中,又没有出现过“随着一个量的增大,另一个量也不断增大的”现象呢?如果有的话,能否举例说明?(4)之前有没有学习过“随着x的增大,y也随之增大”的函数呢?如果有的话,能否说出几个具体的函数呢?(5)之前有没有学习过“随着x的增大,y随之变小”的函数呢?如果有的话,能否说出几个具体的函数?(6)对一般的函数,当x不断增大时,y是否都呈现单一变化的趋势呢?函数单调性是高中阶段第一个用符号语言刻画的函数性质,而符号语言的描述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利用这样几个问题,可以使生活现象成为学生思考的起点。这样一来,可以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讲求过程,不重结论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最主要的目标不是引导学生得出准确的结论,而是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推导问题结论的过程,准确把握学生在问题思考中的思维脉络。同时,还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问题探究空间,从而使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以“对数函数的性质”为例,在引导学生对函数图像初步形成直观印象后,笔者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问题:研究函数性质的途径有哪些?经过一定的思考,学生逐步归纳出了以下几个函数探究的角度:定义域、值域、对称性、单调性、过顶点等。接着,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知识探究。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的问题探究过程出现无序性,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线索,鼓励学生对比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思考,并通过列表的方式分析两种函数的性质。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但是,直接引导学生记忆并应用函数性质容易使学生出现知识的混淆。而通过对比探究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经历对比问题推导的过程,而且能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四)及时变换,灵活多变

从本质来讲,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而课堂提问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变式问题,增强问题的灵活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思考,有利于使学生及时变换问题解决思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集合的基本运算”为例,在课堂提问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A和B是全集U的两个子集,并且A⊆B,那么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A.∁UA⊆∁UB;B.∁UA∪∁UB=U;C.A∩∁UB=∅;D.∁UA∩B=∅。同时,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分别利用特殊值法、运算法、韦恩图法这三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从问题探究的效果来看,利用第一种方法,能使算法的结果更加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判断,所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利用第二种方法需要熟悉和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有一定的难度。而第三种方法中,韦恩图的使用可以使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在解题中作出准确和快速的判断。利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设计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五)新颖别致,生动有趣

为了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做到问题形式多样以及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问题设计的有效形式,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新”。一方面,问题的设计的方法以及问题的载体要有新意。另一方面,问题本身的内容要有新意,如提问的角度与口吻要更加新颖。(2)“奇”。课堂提问要经过巧妙的构思,使问题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3)“趣”。问题要具有趣味性,除了用幽默的语言引出问题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比如,可以将问题融入故事。(4)“准”。提问的新颖并不是一味求新,还需要将提问内容准确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重难点知识。总之,在课堂提问中,合理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是极为必要的。

综上所述,尽管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对课堂提问模式的研究是一种系统复杂的体系。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教学活动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课堂提问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加强观察研究,及时了解课堂提问策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对课堂提问方法加以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函数教学内容探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