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飞
积分入团,顺应《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少先队改革方案》的推出,使队员的入团机会更平等,辅导员的评价方式更科学,团组织的执行标准更规范,很大程度上促进并改善了队员的入团工作,赢得了队员、家长、学校的一致好评。
作为积分入团工作的一线参与者、实际推进者,辅导员的角色不可或缺。那么,辅导员在队员“积分入团”工作中,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作为省“积分入团”试点学校的一线辅导员,我认为辅导员应充分扮演好“摆渡人”角色——“政策”宣讲员、成长领路人、精神慰藉者,以助力队员积分入团。
绝大多数少先队员都有加入共青团的强烈愿望,他们积极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积分排位,以期早日加入共青团。但是,往往一段时间后,他们在自我约束、努力程度、进取精神等方面逐渐凸显差异,这直接导致队员入团积分“两极分化”。这往往源于部分队员对积分入团认识的不足。
学校团委包括中队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虽然做过积分入团的宣传、解释,但仍有部分队员并不完全清楚。
作为辅导员,此时应恰到好处地扮演积分入团“政策”宣讲员的角色。
何时宣讲?宣讲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七年级建队仪式后,作为中队辅导员,我往往利用队课,有计划、有目的地给队员宣讲共青团的历史,引领学生不断增加对共青团的历史认知,培养学生对共青团的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配合校团委、道德与法治老师循序渐进地宣讲积分入团的一些基本要素。
我要求队员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校团委、道德与法治老师以及我所讲的内容认真记录下来,常复习多巩固,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是熟悉积分入团的过程,更是引领他们对照各项积分要素去自找差距、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以不断进步的过程。
通过宣讲,队员对共青团的认识增加了,对积分入团的要求明晰了,更重要的是自我进步的欲望强烈了,以辅导员宣讲倒逼队员进步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通过辅导员的宣讲,队员已经被领进了积分入团的大门。若此时辅导员自感任务完成,就此抽身,任由队员发展,那也是万万不行的。毕竟他们还只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在积分成长的道路上走得还不够沉稳,需要辅导员的适时“搀扶”和正确引导,领着他们在积分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基础积分的“三大指标”中,有些内容是刚性的,积分细则“高大上”,指向性不太明确,量化标准模棱两可,可操作性不强,队员不易得分,导致不少队员徘徊在低分区域,久而久之,他们的耐心和韧劲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时,辅导员可以结合队员实际,对部分刚性指标适当调整,使得这些指标更柔和一些,更接地气一些,让队员易上手、能得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他们端正品行、认真学习,不断走向成熟。
比如,一级指标中的“有优秀道德品质”,我将此刚性指标灵活细化为“尊敬老师: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谦虚对待老师的批评。团结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说脏话粗话,在同学需要帮助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体谅父母:在家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孝敬父母,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如此细化了的、接地气的指标,队员容易理解,也能做到,辅导员容易评价,也能量化,队员的积分一下子就“窜”上去了。积分“窜”上去固然可喜,更可喜的是队员的道德品质在这一积分要素的“引诱”下不断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讲,积分入团的初衷就不断地得到实现。
积分入团,是一段相对“漫长”的奋斗征程,没有人能一蹴而就。在这“漫长”的奋斗征程上,队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精神状况。
积分排位靠前的队员,往往是所谓的“四有”队员——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有优良的学业水平、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他们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使得自己的入团积分排位靠前。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飘飘然”:自我约束放松、道德水准下降、行为举止失仪、学业成绩停滞……这不仅有损“准团员”的良好形象,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其他队员的入团积极性。
此时,辅导员应及时介入。我往往密切关注并快速搜集“证据”,全面、客观把握情况,然后通过个别谈话、情感熏陶、集体教育等方式,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其改正错误的行为,使他们在积分入团的大道上继续“昂首阔步”向前进,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积分入团氛围。
当然,由于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勤奋程度、自身修养等因素,有些同学的入团积分始终在班级的中下游徘徊,久而久之,这些同学精神萎靡甚至自我放弃。此时,辅导员要立即给予高度重视,理性研判其入团积分相对低下的相关环节和因素,采用抚慰本人、小组帮扶、集体关心、家校合作等方式,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引领这类同学在入团积分路上跟上“大部队”,如此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