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瑞
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思路的定义;教会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理清文章思路。
师:七年级三班《班级志》的《我心目中的老师》专栏向大家征稿啦!本次收到非常多的稿件。看看这幅画,猜猜是谁?(屏显学生手绘的老师画像,以及介绍老师的文字片段。)
生: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一眼看出这幅画画的是咱们的班主任,说明画得很逼真哩。配文呢,觉得如何?
生:我认为写得不错。外貌写得很全。
师:可是编辑的建议是“退回修改”。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是因为他的描写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师:“写人抓住特点”这一章学得很扎实嘛!
生:可能是因为他的描写很乱。
师(竖起大拇指):思维有序的孩子!
师:其实,作家朱自清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思路不清就是层次不清,也就是无条理。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写作思路。
(屏显标题:“纲”好遇见美。)
师:这里的“纲”怎么理解?
生:“纲”指提纲。意思是提纲写好了,文章就美了。
师:解读词句,你很有方法。
师:什么是思路?我们来看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怎么说。(屏显: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师:我们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思路就像一条线,将我们的语言连缀起来。怎样做到思路清晰呢?翻开课本,阅读书上的内容,并圈出关键词。
生:先整体构思,再确定顺序,最后列提纲。
师:怎样整体构思?
生:整体构思,就是先想清楚表达的中心,再取舍材料,并思考文章结构。
师:读得非常细致。那么取什么?舍什么?
生: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保留,与中心无关的舍弃。
师:对。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接下来呢?
生: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事件。
师:几件事平均用力吗?
生:要有详有略。
师:考虑得很细致哩!那详略安排的依据是什么?
生:与中心紧密相关的事件要详写,与中心关联小的要略写。
师:拿到作文题,按以上步骤依次思考,并写出来,就成了……
生:提纲。
师:《班级志》编辑部决定帮助这篇来稿的作者理清思路。咱们今天的写作对象是——
(教师拿出学生手绘的班主任陈老师画像。)
生:陈老师。
师:第一步是?
生:确立中心。
师:你们觉得陈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幽默。有一次上历史课,陈老师扮演明太祖,很有趣。
生:严格。平时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高。
生:和蔼。老师虽然要求高,但当我们考得不好时,会安慰我们,鼓励我们。
(教师板书:幽默风趣、严格、和蔼。)
师:围绕这一中心,大家可以想到与陈老师有关的哪些事件?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生:扮演历史人物。
生:与同学谈心。
师:目前,你们所说的事情大多发生在教室。还有补充的吗?
生:运动会上陈老师给我们加油。
(教师板书:事件——课堂上扮演历史角色、课间与学生谈心、运动会上为学生加油助威。)
师:好的。暂且选取这三件事吧。确立中心,取舍素材,接下来做什么?
生:确立顺序。
师:你会怎么排序?小组讨论看看。
(学生回答,略。)
师:详略怎么安排呢?
生:详写事件1。因为这件事最能突出陈老师的幽默风趣。
生:详写事件2。因为这件事最能突出陈老师的和蔼。
师:一篇文章中有多件事时,若能找到一条线索串起它们,文章会更紧凑完整。那么你会选什么做线索呢?
生:我选择“老师的眼神”作为线索。陈老师在历史课上扮演明太祖时,眼神是庄重的;与同学谈心时,眼神是慈祥的;在操场上为我们加油时,眼神是充满鼓励的。
师:细微的眼神变化,被你捕捉到了。很不简单!
生:我选择“耸肩”。陈老师平时经常耸肩。
师:观察得真仔细。说说你的理由。
生:陈老师平时走路时偶尔会耸肩,不过课堂上扮演历史角色时不会耸肩,与同学谈心时好像也没有做这个动作。这个好像不能做线索……
师:感谢你的真实表达!老师看到了你爱思考的美好品质。也感谢你提醒我们写作要围绕文章中心。没关系,再想想!
师:《班级志·同学篇》征稿又开始啦。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在学案上列出提纲。
(学生写好提纲,并用投影展示学案。教师进行点评。)
(略。)
在平时的作文批改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学生写作前,对他们的思维进行一定的训练,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课上,笔者不断地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他们在实际操练中一步步学会理清思路。
在引导学生“找线索”这一环节,有的学生一下子找到不错的线索,如“老师的眼神”;有的学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找到线索,如“老师的脚步声”;还有的同学一直到最后的总结环节才想到合适的线索。对此,教师要始终抱着相信、包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成长。
这节课仅仅是笔者对写作思路教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还有更远、更长的路等待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