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辉勇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性能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因使用岗位不同,操作系统应对其设定不同的性能指标。首先,使用者一般比较关注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应用系统操作响应时间,通过点击操作系统界面按键,可迅速显示操作系统结果。如果响应时间较短,使用者的体验感较好,那么用户对应用系统特性的主观印象就会逐渐增强。其次,运维人员不仅要重视系统响应时间,还必须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内在效率、最高服务量、CPU使用率、数据库状况保持关注,完善对最高用户数等信息系统状况等有关信息的调研工作[1]。最后,开发人员还必须关注影响应用系统性能的多种因素,从根本上加以科学调试,合理优化信息系统的总体特性。
用户可利用计算机运行控制系统,仿真各种峰值、一般和特殊负荷状况,并使用自动测试工具检验系统的各种指标特性,从应用层次出发,综合测试系统集成测试、单元测试等功能,检测整体的系统性能。性能检测必须基于系统的稳定状况,以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之间变化相对稳定。
开发商可以运用性能检测结果,在产品上线之前科学地评估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促使产品有效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上线后可能发生的问题,降低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检测技术成本、应用出现问题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2]。首先,开发商应全面评价系统性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对系统扩展时机准确预估,以便为系统扩展计划制订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根据。其次,从应用层面上来看,性能检测技术可以在系统扩容计划中起关键性作用。使用性能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系统应用的体验与效果,也能在产品投入市场之前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重大缺陷,从而避免出现事故[3]。同时,通过性能检测借鉴系统采购,能让用户的投资与利用更科学合理。最后,开发人员还需通过大数据分析检测结果,正确研判系统硬件配备、数量及带宽租用情况,从而避免因系统性能缺陷或者系统性能过剩等造成资金耗费。
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实际测试阶段,一般可分为测试、调查和测试准备、测试执行、测试报告和测试总结等过程。首先,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建一支专业的性能测试团队,需要专业人员保证计算机各方面的性能,满足计算机运行需求,这要求工作人员对测试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清晰的认识,确保分工和计划合理、有效。其次,做好测试和研究的准备工作。在测试阶段,需要制定计算机性能测试计划,并根据计划和测试模型分析数据、环境和测试策略。再次,在测试执行中,执行人员应注意使用专业测试工具进行场景测试。如果发生事故,测试人员应及时调整系统并恢复正常测试。同时,测试人员应随时保持监控跟踪产品性能并及时发送测评结果。在测试报告方面,开发人员对测试对象、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如实报告遇到的问题,及时弥补不足。最后,在总体测试结论中,技术人员还应全面总结分析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发挥测试作用。
近几年,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几乎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系统承担的负荷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为网络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是计算机系统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想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安全、准确、可靠、智能地为网络用户提供资源和系统支持等工作需求,系统测试人员的工作尤为重要。工作人员需要模拟分析计算机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性能问题,并用详细的数据说明问题,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依据。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检测,一般分为两种。
服务器端性能检测目的在于检测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性、稳定性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功能的完整性与应用性,一旦该系统功能损坏或失灵,设备将无法正常使用。因为现代计算机应用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长时间、高负荷地运行很可能导致系统的TPS和HPS下降,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极有可能出现卡顿、硬件死机、通信信号短路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感下降,也可能使一些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生产企业出现安全隐患。
计算机客户端的并发性能测试是系统性能测试的重点,通过模拟大量用户在线,重复执行指令,不断增加系统负载,直到负载出现瓶颈。测试过程必须以真实系统的输出量、响应时间和内存使用量等业务为依据,这样才能根据负载瓶颈的系统性能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4]。此外,开发者还必须检测系统中按键的舒适感、便利性、用户界面的整洁程度、对话框等内容,确保使用者更好地体验应用系统。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工作会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系统的测试成果准确性出现问题,导致后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了防止这一状况发生,工作人员应先了解哪些因素会造成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出现问题。
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注意电脑的硬件设施。随着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性能越来越好,其自身系统的稳定性会大幅提升,在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方面也会超过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系统还会受其自身所配备的软件设备的影响,周边网络环境在1 000 M光纤和10 M光纤之间,带来的网络系统运行效率会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别[5]。
在固定时期内,计算机所需运算的数据量越多,对其自身特性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但整个计算机应用系统本身是一个以数据库系统为主要基础而组成的信息化程式,需要有输入和输出信息。为合理地保证整个软件系统工作质量,人们通常会优化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施,使得系统在完成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工作量问题而受到负面影响。
计算机用户因各自的工作差异,对功能的实际应用也会形成一定偏差。比如程序员倾向于对系统程序设计方面进行应用和管理,而视频剪辑等技术人员更倾向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图像处理部分,这些偏差都会改变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特性,并引起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计算机应用系统特性检测技术的过程中,往往必须针对实际状况分析整个网络系统的处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网络系统所能接受的最大压力数据,叫作网络系统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的最大处理速度是这一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关技术人员在实施操作时能通过观测最大网络吞吐量,确定网络系统的最大传输能力。假设结论是某系统的最大网络吞吐量无法达到有关规定与标准,则需开展相关的更新换代工作,以改变甚至替换网络系统,合理保证用户的生活工作品质。
该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用TPS度量。TPS是指系统中每秒处理事务的总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指标。针对各种程序,工作人员可按照实际状况选用适当的评估系统,保证最终数据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利用用户综合指数,可分析单位间的系统模型以及根据应用请求数量等检测实际系统所能承担的最大压力。通过提高指数,能全面协助和合理提升应用系统的监控水平,并在一定时期内,提升测试网络设备的最大容错性。结果表明,在网络正常传输的前提下,整体上需要接近适当时间段的网络,而通过整体间的数量,系统也可适应一些需求。不过,一旦网络传输能力不够,网络系统将无法适应实际的任务。简单而言,网络吞吐量测试的最主要目的是测试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工作水平,该技术指标通常和计算机硬件的配备水平有关[6]。另外,测试项目还必须包括网络资源使用率,这样的指标反映了测试系统对部分系统资源的有效使用水平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有效评价系统资源。用户负荷越多,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率也通常越高,当系统负荷量到达一定程度时,系统网络资源使用率会到达峰值。所以,网络资源使用率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网络系统的响应时间、网络系统的实际操作数量。在试验过程中,要保证试验资料的时效性,通过此指标体现试验系统对各种资源的使用程度。在多模式分析中,用户系统总负载数的多少直接关系着系统资源的效率,系统的响应时间就越长,用户体验越差。通过分析相应的时间,得知用户在计算机对某个领域提出相关请求后,反馈所需时间,促进开发人员详细的分类系统时间和提示时间。在系统服务时间保证用户数据的发送,当已知客户收到消息后的完成时间,按照系统要求将其整体判定为网络传送服务或者网络应用,并分析延迟提示时间;当客户端接收数据后,表示数据,缩短时限。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应纳入测试体系,利用TPS实现检测是此体系指数的重要测试。对用户的检测,能够全面激活使用者的事实数量,透过综合指数,反映技术体系的现实模型。另外,对这样的操作系统,如果操作员不愿意把模块用作测试的重要目标应用时,可测试操作系统当前支持的用户访问模块,用户访问模块会随着未来的用户数量增加而增加。
集成测试方向是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的基本要素。目前,计算机集成测试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包括从上到下及从下到上。对前者,测试人员在计算机集成测试的范围内确定测试量,从整体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对后者,测试可从子系统测试范围逐步扩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面向对象的测试越来越普及,且已逐渐成为保证测试精度和满足不同环境的有效测试方法。在实际测试环节,人们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确定集成测试的方向[7]。
在整个检测结束后,系统将总结整个检测过程并保存测试报告,存档以供管理人员审阅。测试通过严格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和存储的稳定性,详细地标记计算机硬件的数据指数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各项技术参数,为电脑管理者统计和验证信息和数据处理提供便利。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工作环境日趋复杂,影响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也随之增加。要想有效改善系统性能,就必须深入研究和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检测技术,全方位认识与把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确保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克服,同时为系统维护人员、开发人员今后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使计算机应用系统稳定、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