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20 06:2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九里小学贾建刚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品格培育活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九里小学 贾建刚 杨 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成才先成人,要培养学生从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校基于“恩泽生命”的办学理念,紧扣学生的感恩教育,围绕“知恩、感恩、践恩”开展感恩系列活动,有效培育学生的感恩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背景与意义

(一)实施感恩品格教育的背景

感恩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在国内,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学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成才先成人”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共识,而感恩教育对于正面引导学生思想、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感恩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意义

当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育学生的感恩品格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意义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感恩向善、励志向上的追求。一方面,感恩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净化,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传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感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感恩品格培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同感恩文化、践行感恩理念,有效“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感恩品格培育,让感恩成为学生的一种道德品质、一种文明行为和一种价值追求。

其次,感恩品格培育可以让师生体会到感恩应是一种常态,更是一种行为力量。学校要在工作中全面渗透感恩教育,让全体师生主动认可并接受感恩教育,让感恩意识一点一滴地深入到师生内心,使感恩行为内化于每一位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感恩品格培育,可以有力地凝聚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实践

本校学生感恩品格培育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把学生的感恩教育全面渗透于学校的日常工作、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学校日常工作、学科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契机,引导教师以感恩之心来善待、宽容、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感恩之行来感染、发展、成就每一个学生。

为使学生感恩品格培育活动更具成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对学生感恩素养进行专项调查,设计了学生感恩素养的调查问卷。问卷围绕“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自然、感恩祖国、心理健康”等七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设计了五道题目,以此全面了解学生的感恩素养。调查发现(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恩意识,他们对父母、教师的付出,对同学的帮助内心是认同的,他们的感恩意识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感恩行为与感恩意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知行没有统一。另外,学生在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方面有所欠缺。鉴于此,本校把感恩品格培育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相整合,构建“感恩”主题德育活动,拓展了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推进了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力度和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师生合作设计感恩场景

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学校感恩文化的设计,不断丰富校园感恩教育的环境,营造和谐向上的感恩教育氛围。师生通过亲自参与设计,加深了对感恩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对感恩文化、感恩教育的认同度。如在学校公共区域设计了感恩苑、感恩墙、笑脸墙、感恩树、感恩书吧等;在教室内设计了感恩角、恩泽少年展示区等。感恩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一部分,感恩环境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感恩主题班会紧扣时效

感恩品格培育活动要与时俱进,要主动结合国家倡导的教育主旋律,要善于以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作为感恩教育的资源,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3.感恩读本提供阅读平台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恩阅读,本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组织教师编撰了低、中、高三套《感恩伴我行》学生读本。读本中精选了具体感恩教育意义的人或事,每套读本含“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生命”五个篇章,每个篇章分“故事园、交流园、展示园、实践园”。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形成,感恩的种子也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

4.感恩培育课程形成序列

本校把学生感恩品格培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形成感恩品格培育主题的课程序列,进一步规范感恩品格培育的途径,确保了学生感恩品格培育的常态化和实效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认同感恩、践行感恩,让感恩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主要有:

(1)完善节日活动课程。根据传统节日或重要纪念日,利用课程的理念,精心策划每月的节日课程。节日课程重在全员参与、亲身体验,使学生通过记录或拍摄活动过程、交流实践体会、撰写活动感悟等,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素养。如一至十二月,分别开展元旦、春节、学雷锋日、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交通安全日等节日课程。

(2)丰富校园五大主题节。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本校设立了五大主题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和感恩节。尤其是每年12 月的校园感恩节,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感恩节的十大专题活动——做感恩的事、听感恩的声、唱感恩的歌、看感恩的片、绘感恩的画、讲感恩的话、咏感恩的诗、写感恩的信、储感恩的卡、评感恩的人等。在感恩节的活动中,学生接受感恩的洗礼,对感恩由感性认识到理解内化,再到认同践行不断发展,并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形成和谐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学校成为师生的感恩乐园。

(3)开展感恩主题月活动。学校统筹安排感恩主题月活动,每月安排一个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沟通和互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主动融入感恩教育中,争做感恩活动的学习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如3 月感知自然;4 月感怀先烈;5 月感恩父母;6 月感恩伙伴;9 月感恩教师;10 月感谢祖国;11 月感知科技;12 月感谢生命。

5.拓展校外感恩实践基地

为了丰富学生校外感恩品格培育的实践活动,本校积极发掘学校周边资源,拓展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如我们走进新北区九里稻麦原种场,通过技术员的讲解,了解了现代农业的管理模式、稻麦种子的培育方法,并走进田间尝试简单的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切身感受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当学生看到现代农业中的机械设备,尤其是高科技设备时,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6.家校联动促进感恩教育

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加强对家长的培育、指导和沟通,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每年,学校会分批召开一至六年级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变化。同时,深入开展家访工作,要求每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对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让他们积极做好孩子的榜样。在家校联动中,重点解决好学生教育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确保家校联动机制良好运行,让学校的感恩品格培育有效地延伸到家庭。

7.完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感恩教育的特点,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策略。主要有:①设立低、中、高年级学生感恩品格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线上完成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学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从而不断调整、优化学校实施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②建立“恩泽之星”评选体系。“恩泽之星”评选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具体细分为十二个评选项目,如爱国好少年、诚信小天使、学习小能手等,各班每周根据学生表现评选出一至两个“恩泽之星”,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集中表彰,树立优秀学生的榜样;③制定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手册》。《学生成长手册》重在记录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精彩时刻,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旨在激励学生不断向善、向上发展。

8.积累学生感恩教育资源

对学校实施的感恩品格培育活动及时总结与反思,不断调整感恩品格培育的内容与方式,不断积累、丰富具有本校特色的感恩品格培育资源,形成感恩教育的资源库。如常州中华孝道园是一个以宣传、弘扬孝道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里面有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参观“思恩广场、先祖庙堂、菩提大道、太湖观音”等景观,了解、体会到中国的孝道文化,理解孝道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

感恩品格培育的资源是教师实施感恩品格培育的智慧结晶,更是学校拓展感恩品格培育、提升感恩品格培育的基础和保障。

学生经历小学六年的感恩品格培育系列活动过程,他们对感恩的认识与体验不断深入,表现出良好的感恩意识,学生的感恩行为也呈常态化趋势。笔者希望,学生能在“感恩向善、励志向上”的陪伴下,在践行感恩的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品格培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冬季暖男必备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