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丹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公共课部,陕西 西安 710300)
在国内,很多专家深入研究了高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陈艳君、刘德军(2016)做出了英语核心素养的本土化研究[2]。袁辉(2017)探索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7]。孟祥芳、孙宝玲(2017)关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方面,提出了运用5E探究性教学法,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5]。
在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阐释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和结论,国内很多学者对此做了介绍。刘新阳、裴新宁(2013)介绍了从整体层面而言,欧盟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政策和教育计划项目[6]。刘永凤(2017)研究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评估、可持续性教育,以及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教育实践[3]。
虽然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不尽相同,核心素养的内容结构,以及核心素养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力和促进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但这些都为我国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都是研究中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很少有关于核心素养在高校教学的研究,研究英语核心素养与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几乎没有。因此,文章主要探究如何培养提升高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英语教师科研素养方面来研究,希望为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新视角。
核心素养具体就是指在21世纪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则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部分[1]。
语言能力指的是在社会环境下,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是借助听说读写教学以及其他综合实践活动来训练和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强英语的综合实践,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不同文化时,能够敏感地看出独特的文化现象,具备敏锐的文化鉴别能力,能够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做到求同存异,从而成为有着高尚的文化修养,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思维品质指的是学习语言的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展现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训练融入英语课堂内与课外实践中,在课堂内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文本,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反思、质疑、评价语言与文化的各种现象,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有着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现象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帮助其能够规划明确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积极参加英语实践活动,能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语言能力是四要素中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观取向问题,思维品质是健康活跃心智的保障条件,学习能力则是发展与提高的必备条件,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必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能够帮助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时代性,是当前英语学科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问题和任务,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参与,在解决难题或完成沉重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心理状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和运用能力,还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高超的学习能力等素养。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取决于他从事某种或多种文化所获得的价值观,是文化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的沉淀,是一个人能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鉴赏与评价其他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的能力,它对人的思想、情感、心智和“三观”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则是西方英语世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蕴含与凝聚着西方民族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思想渊源等。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若是能够挖掘语言背后潜藏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就能够带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传承世界文化,促进文化更新,保障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英语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恰恰体现了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也使英语教学回归到教育的育人本质。
随着“思辨能力”这一概念在1996年的提出[4],以及1998年“思辨缺席症”的提出,不少学者从认知、心理等角度对我国英语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构建了多种批判性能力模型。也有学者提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随着自主学习理念被引入英语教学领域,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师中心”模式转变为教师的权威性逐步淡化的英语课堂[8]。学习的主动权重新回到学生手中,教师也从课堂的统治者、决策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监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制定适合课本内容的教学计划,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保证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需要依靠听说读写译的教学,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来完成。具体来说,在高校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语言学习、语篇把握以及语用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注重意义的建构和语言的组织方式。在听说课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谦虚的倾听力、流畅的表达力以及卓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品格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差异,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英语学科素养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若是能够挖掘语言背后潜藏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就能够带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能帮助传承文化,促进文化更新,实现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
思维品质主要是指在英语课堂内与课外,加强英语思维品质发展与提升的训练模块。在课内,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分析、反思、质疑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复杂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多元开放的社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逻辑方面的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还包括教导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探究的动机,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并能够和同伴一起协作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及英语的运用能力。
学习素养是教师进行课例研究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态度,是由知识素养、问题素养和创新素养三个维度整合形成的一个立体结构,在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迅速且有效地筛选,创造性地加工与处理并最后将其运用于教学中的能力;教师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基本知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情感。良好的科学素养赋予教师一双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并自始至终对教学研究充满热情。
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述了发展高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表现,提出了培养高校英语核心素养的建议。英语学科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够传承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