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以英专口译课程为例

2022-11-20 06:15杨欣捷杨静
现代英语 2022年8期
关键词:口译英语专业应用型

杨欣捷 杨静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

一、研究背景

“丝路兴,天下通。”古有张骞“凿空之旅”弘扬锦绣中华之优秀文化,今有“一带一路”倡议尽显中华民族大国之风范。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蕴含安全价值的战略资源,更是彰显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1]。以口译人才为例,当今国际市场中,应用型口译人才与社会需求极度不匹配。因此,为进一步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互联互通理念,我国亟需具有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知识储备以及专业素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全新要求。

二、面临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理念尚未得到普及

顾名思义,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以“应用”为重,其教育应致力于面向社会需求,教授实用性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当前应用型高校仍处于转型过程中,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受传统观念影响,以专业理论知识、学术能力的培养为主,对培养学生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理念尚未构成体系化、全面化的普及。这就容易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眼高手低,不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缺乏社会竞争力,从而出现就业市场需求与人才供应不匹配的现象。

(二)教师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学实践平台较为短缺

面对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亟待调整。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学术型本科院校而言较为薄弱,英语专业教师授课任务繁重,高端复合型教师人才不足,教学方式大多仍受传统模式的桎梏而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学校能提供给学生进行英语专业实践,尤其是口译实践的平台也颇为匮乏。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素质以及创新创业技能。

(三)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尚待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将构建起“互联互通”的新丝路,为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唱响新未来,而这个过程更需要大量优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口译人才。目前,国内高素质的口译人才非常紧缺,各个层次的口译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新时代口译人才并鼓励其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极为迫切。然而,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大多难以迎合市场需求。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会把学习精力放在词汇积累、语法提升、写作技能强化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英语听、说能力的深造,这无异于学习“哑巴英语”;再加上学校能提供的口译实践平台非常有限,实践大多拘泥于校内课堂练习,对于口译学习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需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道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及实践能力,培育新时代口译优秀人才。

三、教学模式创新具体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改变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方式,首当其冲就是要创新教学模式,从“唯理论是从”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检验真理”的创新型教学。

1.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核心,以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实用性为目的,打造学生喜爱的创新型课堂[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传授更具针对性,更富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要引导学生具有发散型思维,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课外教育活动

高校学习不应基于应试目的,而应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发展的平台,让学生以纵向深度进行知识积累、技能应用和能力升华。单纯的课堂教学使得知识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与灵活性,也难以使学生探索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深入贯彻理论知识的学习,综合发展学术能力及专业实践水平。

3.课下作业类型

高校学生仅凭上课时间学习知识是很难得到显著提升的,教师更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效率差。笔者认为,造成该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循守旧的自学模式枯燥乏味,缺乏创新性,进而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创新课下作业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培养自学意识,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对实践教学的技能和平台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高校应提升教师素质,组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优化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具体可参考如下措施:

1.提升教师素质及教学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首先要加强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加强课堂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可采取集中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提出建议,切磋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高校可以鼓励各学院教师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如集中观看慕课精品课程,学习优秀教师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创新的课堂组织方法,结合个人教学特点以及课程需求,以学生为本,着力打造优质课堂,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良好的课堂内容。

2.加强“传帮带”模式,夯实教学能力

新老教师之间可以实行“传帮带”的模式,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帮助新教师,传授宝贵经验,从而让资历较深的老教师感受新教师的创新思维,增加创新灵感,为传统教学注入活力;同时,新教师也可以向前辈虚心请教,汲取经验,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更优秀的课堂。“传帮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师能力培训,优化现有师资队伍。

3.产学研相结合,丰富课外实践平台

应用型高校应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增加与企业的联系与交流,校企合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口译实训平台和实践机会[3]。在校外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脱离课堂,在社会环境中得以锻炼,感受口译工作带来的挑战性与成就感。同时,企业在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现口译人才,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认真观察,以“伯乐之眼”发掘并留住优秀人才,着力进一步培养,既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也能为企业带来潜在效益。校企双方形成合作之后,企业可以在招聘季向校方申请开展专题宣讲会,招贤纳士,吸收优秀学子为企业员工,而高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率。长此以往,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使校企之间形成稳固且长远的互利共赢的良性合作。

(三)提升口译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带来了更深层的跨文化交际,其中口译起到非常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口译工作者更要注意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学生多元化的知识储备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专业翻译人才。

1.提升口译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口译人才

优秀的翻译人才应做到“通百艺而专一长”,其理论知识仅仅局限于基础语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涉及更为广泛的覆盖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专题材料作为课堂素材,分层次进行专题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并建立语料库。例如,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各国领导人演讲稿为材料,从中提炼中英文的谚语、俚语翻译,让学生分析其中翻译的精妙之处并加入个人的语料库之中,进行积累。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口译训练,如观看优秀翻译现场的视频,并指导学生进行影子跟读训练以及视译训练,结合口译笔记符号的讲解,让学生练习短时记忆,初步探索口译技巧。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专业口译能力的练习,如小组教学,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相关材料为参考,让学生两两成组结成口译搭档,进行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每组练习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现场点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译专业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心理抗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口译员来说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以上方法,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力求锻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存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译人才。

2.强化口译实践,着眼创新能力

第一,带领学生建立口译工作坊。教师可以以小组学习为出发点,模拟进行实战口译,加强课外训练,使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具有更高的实践性,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第二,指导学生参与学术项目以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教师可以通过该方法带领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实践,让学生的口译能力从纯理论知识武装逐渐向符合社会需求过渡。第三,鼓励学生进行竞赛或参加口译志愿服务等。教师可以建立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参与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勇于实践,并及时复盘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应对措施,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在研究中提升学术能力,在竞赛中锻炼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在创新创业项目中激发思辨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全面素质,塑造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4],在未来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更具社会竞争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3.融入思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育人”应先“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教师应加强素质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创新课堂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口译课程素材,带领学生研读原句,学习精神挈领并进行口译,再借鉴官方译文探讨优秀的翻译方法。通过此方法,教师在传授口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口译人员不仅要培养其专业素养,更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高校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养青年学生明德立志,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青年之声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未来。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口译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当前人才济济的社会以及供求不平衡的就业市场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分析当今市场对人才需求所面临的问题,迎难而上,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打造优质教师团队,拓宽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等方法,应用型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口译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并输送向社会,让优秀的口译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贡献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口译英语专业应用型
反思口译教学:历史、学理与现实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