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菜根谭》中四字词语的英译策略研究

2022-11-20 06:02:00张颂王洪华
现代英语 2022年12期
关键词:菜根目的论英译

张颂 王洪华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许多大型国际活动在我国陆续举办,许多国家都开始出现了“汉语热”。《菜根谭》作为我国典籍文化的珍宝,被译为多种语言,其各种英译本中,保罗·怀特的版本流传度最广,并被纳入了《大中华文库》。《菜根谭》文本的显著特征是观点明晰、思想内容较为深入;篇幅较短,其语言却异常简洁精辟,四字词语使用较多。四字词语作为汉语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其含义丰富,概括力强,言简意赅,作为“文化瑰宝”,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往往容易成为西方汉语学习者乐于学习的内容。其特殊的语言结构形式,为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相比而言,英语更注重形合,其表达更注重明晰确切。针对两种语言结构和表达的差异性,在忠实原文本的情况下,如何在翻译汉语四字词语过程中准确表达其具体内涵,是一大挑战。

目的论,作为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主要理论,由弗米尔(Hans J.Vermeer)在1978年于 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1]一书中首次提出,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忠实性原则。

文章将以目的论为理论视角,对《菜根谭》中四字词语的英译进行分析,探讨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菜根谭》译文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如何忠实原文,又能使译入语读者体会四字词语的含义,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二、翻译目的论综述

弗米尔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既然都可以看作一种行为,那么就都有一个目标或者目的。[2]而且,一种行为会导致一种结果、一种新的情景或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新的事物。因此,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交际行动”。[3]所以,译者如何保留文化特色并准确传递出其价值观也是值得探究的。因此,不难看出,目的论适用于语录体文本研究。因《菜根谭》文本中篇幅简短,语言精辟,四字词语较多,所以文章将从目的论三原则视角下对其四字词语进行研究,并探寻其使用的翻译方法。

(一)目的原则

目的论指出,“目的原则”是一切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的选取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只有译者知道自己的翻译目的,才能调整自己的翻译意图。

(二)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指出译入语读者必须能够理解译文,即翻译时要对译入读者的背景、文化水平等仔细斟酌,要让译入语读者读懂,并要在目的语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必须连贯,即保持语际连贯一致。“译者应当同时把握原语与目的语的环境,基于‘忠诚’角度,对读者负责。”[4]即相当于严复“信、达、雅”三大翻译标准中的“信”。

三、四字词语的概述

四字词语(四字格),顾名思义,即由四个字组成,包括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也称其为固定四字格与非固定四字格。四字词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就是内容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划一,语音顺口悦耳,表达效果形象生动。[5]

《菜根谭》中大量使用了四字成语,非常具有特色,如:淡泊名利、尽心尽力、婉言相劝、悔过自新等。《菜根谭》中,除了出现大量的四字成语外,还大量使用了非固定四字词语,如主谓式:心地宽厚、态度严厉等;动宾式:谨防危机、远离灾祸等;偏正式:定中式:宝贵时光、清苦生活等;联合式:烦躁不安、天真纯朴等。

四、目的论视角下的《菜根谭》中四字词语的英译策略

本章节将从目的论视角下具体分析固定四字格(即四字成语)及非固定四字格(四字词语),探讨四字词语的具体类型,四字词语及其英译的具体结构构成和含义,并讨论其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分析出遵循目的论的具体原则,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一)遵循目的原则的英译策略

例1 才干超群者,辛勤工作,却常常招致众人之怨,他们哪里比得上笨拙之人,安逸舒适,且能保全本性。[6]

A person of talent strives hard,and yet he only provokes widespread envy.Farbetterofisthe bumpkin,who lives a comfortable life and preserves his innate nature![6]

“辛勤工作”是偏正式四字词语,文中将它译为“strives hard”。 “strive”的意思为努力、奋斗,不难看出“hard”修饰的是“strive”。原文中的“辛勤工作”,状语“辛勤”在前,中心语“工作”在后;英译中,中心语“strive”在前,状语“hard”在后。 构成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汉语与英语的结构不同,但可以看出,译文中依旧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保证了读者的可读性,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保留了原语的完整性,使其意义实现了完全对应,可见遵循了目的论的“目的原则”,促进了跨文化交际。

“保全本性”是动宾式四字词语。“保全”指的是聪慧的人擅长保全自己;“本性”指的是固有的性质或个性。译文中,“preserve”的含义是保护、维护、保持的意思,“nature”的含义是大自然、性格、秉性、本质等。不难看出,对“保全本性”进行了直译,为“preserves his nature”。实现了形式与意义的完全对应,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目的原则要求译者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要选用最恰当最合适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不难看出将“保全本性”译为“preserves his innate nature”遵循了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运用了异化策略,使译入语读者了解其含义的同时,又忠实原文,保留了其特色。

(二)遵循连贯性原则的英译策略

例2 身居官位者,不能没有山林隐士的思想;归隐田园者,必须怀有治国安邦的大志。[6]

The great officers of the court must foster in themselves a bit of the mindset of the hermit who lives in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At the same time,the recluse must never abandon the ambition and ability to serve his country.[6]

“山林隐士”是指隐居山林之中,不愿步入仕途的人,是偏正式的四字词语。“山林隐士”,“山林”做“隐士”的定语,“隐士”即为中心词。 “hermit”的意思为隐居者、隐士,不难看出,对“隐士”进行了直译;“山林”作为中心词“隐士”的定语,英译中选用了从句对中心词进行修饰,译为“who lives in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不难看出,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并对读者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考虑,将“山林隐士”译为“the hermit who lives in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考虑到了读者的表达习惯和其文化差异,同时考虑到了语篇内的连贯,可见遵循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性原则”。

不难看出,“治国安邦”属于四字成语中的联合式成语,属于“动词加动词”式,其含义是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治国”是指治理国家事务,使强盛安定。“安邦”是指使国家平稳安定。可以看出,“治国安邦”属于语义重叠型并列结构四字格,前后部分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后面的词语只是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译者采取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和省译的翻译技巧,将其译为“serve his country”,以此来避免语义的重复与赘余,使语篇更为连贯。由此看出,遵循了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所以在处理“治国安邦”此类语义重叠的四字格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可以直接选取部分词进行翻译,就可以理解四字词语本身蕴含的含义。

(三)遵循忠实性原则的英译策略

例3 如果名利思想没有根除,纵然对国君的富贵不屑一顾,愿意过清苦生活,总要堕入世俗的境地。[6]

A man who has no uprooted his hankering for fame and fortune,even if he disdains enormous wealth and delights in plain living,will in the end descend to the level of the vulgar world.[6]

“不屑一顾”是动宾式四字词语,形容蔑视,看不起的意思。译文中选用了“disdain”直译词语,其意思为“蔑视,不屑做某事”。不难看出,对“不屑一顾”进行了直译,虽然在结构上并不对等,但与原文本意义对等,语言表达含义以及特色一致。可见遵循了目的论中的“忠实性原则”,选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不仅向译入语读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信息,并且做到了意义对应,忠实于源文本,从而显现了跨文化交际。

“清苦生活”指生活贫苦的意思,属于四字词语的偏正结构。不难看出,“生活”为其中心词,“清苦”为其“定语”。那么在翻译时,将其“定语”适宜地翻译为修饰性词语,修饰其中心词,即“生活”。“plain”的含义为无装饰的、朴素的、单纯的等。“plain living”翻译过来就是朴素的生活的意思。通过分析,很明显,译者选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plain living”,做到了译文与原文信息对等,不仅可以传达中文想要传达的意义,还将原文信息准确传递给了国外读者,遵循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并选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入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含义。

(四)小结

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以上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译者选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对四字词语进行英译

对文本中四字词语的英译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对语义重叠的联合式四字词语结构的表达形式,译者多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以译入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对源文本的内容进行传达;对没有文化缺失的四字词语表达形式,译者多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做到了忠实原文,尽量保留了四字词语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这样有助于译入语读者对汉语四字词语的进一步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

2.针对四字词语的不同结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主谓式结构的四字词语,多选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式四字词语,多选用直译方法进行动词加名词格式的翻译;翻译偏正式类别四字格时,多选用形容词加名词的方式进行直译;联合式的四字成语,译者在翻译时大多选用直译与省译相结合的方法,原文本四字词语中前后部分含义相近时,译者会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翻译。

通过分析总结不难看出,译者在翻译文本时,真正做到了尊重原文本,忠实原文本。在保证忠实性的基础上,选用了适宜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对四字词语进行了英译,既保证译入语读者的可读性,又准确地传达了源文本想要传递的信息,真正地实现了跨文化交际。

五、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汉语热”已经在全球出现。四字词语作为汉语表达的常见形式,其英译表述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在四字词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当遵循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诚三大原则,恰当地选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忠实于源文本的情况下,针对四字词语不同的结构,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翻译,从而更好地传递其内容,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猜你喜欢
菜根目的论英译
最忆扬州菜根香
华人时刊(2023年9期)2023-06-20 08:31:40
陈洪渊院士:为科学“嚼得菜根” 为国家“做得大事”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18
锦句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8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