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措施
——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

2022-11-20 05:07李清洁
名师在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材情境

文 /李清洁

引 言

初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的讲解与阐述,还要拓展一些课外内容。教师应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历史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相应的知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其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初中历史这门课程学习的基本技能,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使其适应各种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且繁杂,学生普遍对其中的基本知识不感兴趣。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有的纯粹是为应付考试,迫不得已而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欠缺、合作探究的意识不强,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上情况导致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低下,课堂氛围不活跃。同时,基于初中历史知识零散、复杂的特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该实现充分互动,然而大部分情况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讲台下听得糊里糊涂,课堂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这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模式,却并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繁杂,这往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主要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利用历史典故,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取历史知识。

历史教材在初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合理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加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感情。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感悟历史事件及发扬历史人物精神。比如,在讲述“台儿庄战役”时,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首次胜利的战争是哪一场吗?”这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新课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说:“请同学们结合教材96页的‘相关史事’,简述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的相关故事,分析台儿庄战役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答案的规范性。通过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课堂探究,可以让学生深入其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回答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能积累素材,使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2]。教师合理引用历史故事,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的教师虽然非常注重课堂的导入,但是形式较为单一,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的教学导入形式多为提问,即课前提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甚至还要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找到合适正确的互动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像赵登禹、佟麟阁、姚子青、谢晋元、张自忠、左权等众多历史人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故事的同时,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进行表演前就已经预习甚至深入了解过书本内容,并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会到历史人物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认识到优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对其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二)还原历史画面,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其良好品质,也阻碍了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还原历史画面,使学生能够自主进入历史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全民族坚持抗战”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让学生根据教材105页第一段和相关史实尝试归纳全民抗战的经过,然后根据表格列出国共两党、社会各界和各民族坚持抗战的史实。教师还可以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影片和图片资料等展示出来,从而进行课堂情境导入,还原英雄无畏的抗日画面。这种教学方法更便于课堂的情境导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使用历史资料,通过多角度解读史料还原历史现场,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回归历史教学的本真;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体现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要求。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教材知识相符的图片与视频。视频素材集声音、图像、色彩于一体,具有直观、感性、动态的特点,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历史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情境中,为教师进一步知识讲解与传授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

(三)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在课堂内外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实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双方的探索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质量、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模式课堂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在当下许多教学示范课上,教师经常设置游戏互动环节,把主要知识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抢答,这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

课堂互动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有的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个教学方法,为了互动而互动,只注重表面形式,不能深化互动内涵。课堂互动不应该停留于表面,“形”动而“意”不动,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内心情感的沟通,这样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当确定好互动的目的、互动的方式后,教师不妨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互动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深层次的互动才是有效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发挥导向功能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初中生掌握更扎实的历史知识,在升入高中后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无论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是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抑或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养成,都是伴随着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样,学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很好地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是为了深化学生记忆;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是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只有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才能知道采用何种互动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进入学习状态,如开展“当今背景下的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辩论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到各处革命遗址或抗战纪念馆去实地观看和学习,加深学生对教材中抽象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实践一般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以学生讨论为主要环节,但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主线进行引导,对学生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实践,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纠正,以提高实践成效。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实践中合理渗透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结 语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像数理化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的导向功能,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有效地调节初中历史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其获得多角度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性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感受中国近现代不同阶层的人在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伟大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理念,让学生“既看到昨天,又知道明天”,进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历史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