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陈 洁 吴丹凤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少先队按照上级少工委要求,把握时机,全面开展引导少先队员学党史感党恩活动。我们认真指导队员以家乡著名革命人物为资源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如以革命先辈沈安娜为核心开展活动。
2021年5月,锡剧《蝶恋花·沈琬》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谢幕时,演员们迎来一份特别的礼物——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上台向她们敬献鲜花和红领巾。顿时,全场掌声如雷,观众大声叫好,这个场景把该剧的红色氛围推向高潮。
沈琬是谁?为什么无锡锡剧院要把她的故事表演出来?让我们跟随队员们的红色寻访足迹一起寻找答案。荡口古镇的华襄义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战争年月,这里走出了以华明之、沈安娜为代表的地下革命党人。沈安娜,原名沈琬,是我党优秀的地下情报工作者,1935年打入国民党机关,长期向共产党提供国民党高层内幕情报,在党史研究中,她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校少先队引导队员挖掘家乡“红色名人故事”,队员们参观华襄义庄——沈安娜故居,了解沈安娜的革命生平,寻找故居里的红色物件进行研究,学习沈安娜的速记技术、速记密码等……在无锡少工委倡导的“红色故事我来讲”红领巾宣讲员活动中,队员们再次来到沈安娜纪念馆,作为红领巾小讲解员,为其他小伙伴和游客讲解“情报世家”华氏家族的革命故事。
听说无锡锡剧院赶排的庆祝建党百年献礼大戏将正式公演,为加深队员们对沈安娜这位杰出党员的了解,校长带领部分辅导员和队员们组成一支特别的“蝶恋花”党团队观摩小队观看锡剧《蝶恋花·沈琬》。他们被悲壮的剧情场景、被“沈琬”的逼真演绎深深打动。队员激动地说:“在台下,我听到沈琬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时的呐喊;听见了她在失去姐姐时,哭着说:‘无名无姓为主义,甘为报春化春泥……’我感觉她的形象那么高大,让我更崇敬了。”演出结束时,队员们上台向主要演员献花、献红领巾,并在后台进行现场采访。锡剧院院长和演员们都被这特别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并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热情解答。
《蝶恋花·沈琬》用现代锡剧的形式、以艺术形象让队员们沉浸在感人的红色故事情境中,沈安娜的光辉形象真切地铭刻在队员们心中。队员们在学校分享自己的观演感受,沈安娜成了我校全体队员心中最引以为豪的偶像。大家再次查阅资料、感悟台词含义,纷纷写下自己的体会。有队员说:“通过参观沈安娜故居、宣讲红色故事、观看锡剧演出,我懂得了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途中,有许多像沈安娜那样的英雄。他们隐姓埋名、深入虎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我为家乡有沈安娜这位女英雄而自豪!”
学习英雄榜样,赓续红色血脉,大家纷纷制定自己学习沈安娜奶奶、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成长计划。更多的队员走进古镇,宣讲沈安娜感人的故事和光辉业绩。
作为活动的策划和参与者,对这个活动的开展和收获成效,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与感悟:
(1)因时制宜,把握建党百年教育契机
2021年是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史、重温中国共产党艰难卓绝奋斗历程、全心全意以国家人民利益至上的光荣伟大业绩的好时机。百年以来,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儿童革命运动史表明少先队作为党的事业的后备队,在党的历史和建设中一直发挥着后备军、小先锋的作用。新时代,少先队应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秉承少先队的主责主业,履行好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领、政治启蒙的光荣任务,担当组织使命。少先队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红色传承的教育职能,帮助少先队员坚定热爱党、热爱国家的理想信念。我们充分认识特殊的年份背景,自觉把握红色教育契机,因地制宜,主动履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功能,在学校组织开展以“红色名人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探寻家乡的党史故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务实的活动辅导,让队员们走进家乡的党史故事,追寻红色名人的足迹,了解和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革命精神,提升少先队员对党的热爱之情。
(2)因地制宜,点亮家乡红色教育资源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认真按照无锡市文明办、市少工委倡导的打卡无锡红色教育资源、寻访家乡红色故事的号召,收集家乡红色资源、实地参观革命先烈故居、观赏红色名人锡剧,旨在通过相关系列活动升华少先队员热爱党、崇敬革命先辈的情感。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实施措施:
① 收集资源,确定学习对象。我们无锡市锡山区有许多红色教育资源,经过思考研讨,我们把红色寻访的目光聚焦到队员们生活的家乡荡口古镇的华襄义庄,因为这里有以沈安娜、华明之等为代表的红色名人。尤其是沈安娜在打入国民党高层十多年后,胜利完成任务全身而退,成为我党地下情报史上的传奇人物。大型党史教育纪录片《国家记忆》在多集内容中提到她,对她高度评价。一个乡下女子,在人生的颠沛流离磨难过程中,踏上革命道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奋斗。其坚韧不拔的革命情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也是当今时代我们所要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所以,因地制宜,利用家乡独特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便把沈安娜作为本次爱党教育活动的重点学习对象,全面深度开展学习沈安娜光辉事迹的寻访体验活动。
② 实地参观,学习红色精神。参观考察革命遗址、纪念馆活动,历来是少先队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活动伊始,我们组织队员参观近在身边的沈安娜故居。同时指点队员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件、物件进行小课题研究;尤其针对沈安娜这个人物的特殊情况,还将什么是速记、密电码、收发报以及沈安娜的速记技术、速记密码等知识,依托游戏、网络模拟等形式详细认知,指导他们模拟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之后,我们及时让各中队举行中队交流活动,分享自己参观沈安娜故居后的心得体会。同时组织开展以沈安娜故居为实践基地的“红领巾讲解员”活动,让队员自己准备讲解词,互相帮助,上岗讲解,宣传沈安娜和华氏家族的传奇革命故事。
(3)因势利导,创新社会融合浸润教育
新时代的少先队组织教育备受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少先队组织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方向。社会各界对党的事业后备力量少先队工作的支持与关爱,让我们少先队辅导员更清晰地看到,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教育活动必须要走社会融合的道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得知无锡市锡剧院献演《蝶恋花·沈琬》这部红色现代剧,我们认为带领队员观看这场演出,是我们的“沈安娜”红色活动向社会化发展、融合社会资源的极佳机遇。大队部争取学校领导和锡剧院支持,组织带领少先队员观看锡剧。观摩演出时,队员们被悲壮的剧情、被沈婉高尚的情操深深打动,他们自然而然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这种以艺术为载体的沉浸式教育活动,正是少先队教育专家陆士桢、柯英、顾岫荫等前辈大力倡导的红色教育好举措之一。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观看现场泪流满面,上台献花、献红领巾时情绪激昂。
为使队员们在活动中能更好地动情明理,我们又与锡剧院沟通联系,得到锡剧院蔡院长等支持,在演出后的第一时间让队员们和演员们面对面,进行零距离现场采访。队员们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他们主动讲述自己观看演出后的体会,并向蔡院长等提出各自的问题。蔡院长和演员们一一解答,并讲述他们作为共产党人在排演这部红色戏剧过程中的情感信念。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活动中辅导员的辅导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发挥了队员的主体积极性。通过观看感人肺腑的演出加深队员对英雄人物精神的体悟,再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形式彼此间相互交流,有效提升了“参观”基础上的活动氛围和文化高度,有效增强了队员的自信和参与活动的激情。
“七一”前,无锡锡剧院两次走进我们学校剧场,为沈安娜奶奶的家乡后人演出,少先队和《蝶恋花·沈琬》成功牵手。鹅湖镇党委领导、优秀党员和我校师生都观看了这场讴歌家乡红色名人的感人锡剧。线上线下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此次红色寻访活动,在更大范围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探寻家乡的党史故事”活动在学校公众号推出后,得到了学习强国、中国辅导员、江苏少先队、我苏网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引发了红色寻访活动策划开展的热潮。无锡锡剧院同样也在多个媒体报道这项与我校少先队牵手合作的演出及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作为少先队组织爱党教育的个案,有力地体现了少先队组织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百年党史教育中儿童组织的教育功能、社会作用。
虽然以“搜寻家乡的党史故事”为主题的活动圆满结束,也得到了家长、学校及社会的一致认可,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英雄品格不是靠一次活动就能完全继承塑造的,队员们的红色寻访才刚刚开始。荡口实小的队员们继续了解家乡红色革命人物,组建“红领巾宣讲”小队,前往荡口古镇当“小小宣讲员”,将家乡的名人故事讲给游客听。队员们还自编剧本,从看锡剧到演锡剧,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不忘把家乡文化也传承下去。
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证书获得者、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科研指导团专家、原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岫荫认为,荡口实验小学的活动从寻访百年党史里的名人先锋开始,顺势而为,逐浪推进,在少先队和文化界有较好的反响。这次活动有几点值得称赞:一是辅导员很好地把握了家乡特有的红色人文教育资源,始终聚焦沈安娜这个被称为“摁住蒋介石脉搏的人”——中共地下情报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英雄身上。这就使得该活动自带神秘色彩,提升了少年儿童对这类打入敌人心脏、从事隐蔽战线工作的“英雄崇拜”情结。其次是“沈安娜”寻访活动的社会拓展,利用锡剧《蝶恋花·沈琬》融合教育,加大了原本以沈安娜故居为活动基地的寻访活动力度。该校辅导员关注无锡庆祝建党百年的社会活动,让队员走进红色锡剧,融合同样肩负使命的锡剧艺术家的教育力量,有效放大了少先队教育的社会影响。三是以艺术的审美体验让先锋名人高大形象及崇高精神激发队员真实情感,创新少先队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路径。艺术活动形象的、感性的形式容易吸引儿童,使其沉浸其中。观家乡戏锡剧的方式,让常态的沈安娜寻访活动“化境”于美的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