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芃芃
(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1)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更新。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普遍,而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小学音乐实现信息技术化教学,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省时方便的优点,利用学生的感官,进而创造优异的学习成果,这就为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与此同时,这也为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提供了重要途径,极大推动了音乐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音乐文化的普及,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得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是当前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1.2 将现代音乐先进因素进行融合,推动信息技术的实用化。目前,想要音乐文化能够广泛传播,就需要一定的音乐载体。而音乐学习也是同样如此,大多数的音乐载体发展都与现代科技发展有直接联系。因此,音乐教师都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音乐的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的情感内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虽然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多媒体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都存在使用误区。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反而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件变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则变成播放音乐课件的人员,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虽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加课堂教学,轻松的获得音乐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就很难完全超过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始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实际感受,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3.1 利用信息技术以视觉刺激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欣赏不仅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提起兴趣,但是随着音乐形式的不断变化,音乐欣赏与视觉音乐的联系也愈发密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改进音乐欣赏教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加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现代视觉手段有效对接传统听觉音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
首先,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情境的建立契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和视频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全新的感知内容。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建立起个环节的过渡与衔接,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达到承上启下,感知全新审美意境的教学目标。并且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艺术之美,让学生的审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为优质的审美效应。
在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听教师的演奏以及音频的歌唱,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枯燥单调,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且学生在听自己不感兴趣的音乐时,注意力也极容易分散,这样就无法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所具备的独特美感情绪与力量,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此时教师就可以将音乐作品与影视作品剪辑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强烈音乐学习兴趣。
以《鹿》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首歌曲表现的是麋鹿与小白兔的角色对话,但是如果单纯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去感受动物之间的对话和故事是极为困难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歌曲利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编造成为一个小故事,如在一片美丽的森林中居住着麋鹿和各种小动物,其中麋鹿和小白兔是好朋友,经常会玩耍,但是有有一天他们在玩耍过程中天黑了。他们遇上了猎人,在逃命的过程中小白兔与麋鹿发生了多种有趣惊险的故事,没有被猎人抓走,利用这样的剧情故事与歌曲有效结合,就能够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将会在教学活动中迫不及待的听从教师安排全身投入到歌曲的教学活动中去。
3.2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活跃课堂,帮助学生降低音乐欣赏难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将视觉元素融入到多媒体技术中,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将音乐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从视觉的角度去了解音乐,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习音乐知识,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因此,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去了解和认知音乐,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给予学生动态刺激,那么教学效果要远高于静态刺激,并且可以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属于静态素材。而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活化静态素材,利用flash动画的方式将教学课件动态化演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标注出来,还能够以更加直观具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具刺激性,所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乐队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乐队演唱的实际情况,就可以通过录像的形式将乐队演奏的真实规模和情况以及指挥的手势风格加以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更加清晰的方式了解乐队演奏的实际情况,从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语言演唱的方式来表现不同乐队乐器在演唱和表演过程中的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练来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并未真正到过彝族家庭,所以并不了解彝族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境,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可以构建彝族家庭生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于彝族的服饰舞蹈乐器和音乐,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能够从互联网中搜索有关于可以模拟彝族乐器的软件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结合个人所学习到的乐理知识来进行乐器的创作,这样别具一格的彝族少数民族风情音乐,就会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跃跃欲试去自主实践探究彝族乐器的独特特点和音乐风格,以此来萌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学生音乐欣赏难度。
3.3 利用信息技术发散学生音乐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每一名学生对于音乐的自我认识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音乐审美上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审美思维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中则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才能够让学生对艺术拥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发展,学生的个性智慧,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鸭子拌嘴》这首歌曲的教学活动中等歌曲是一首独特的民间吹打乐曲,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群鸭子嬉耍打闹的可爱情景。但是如果单纯让学生跟随录音来听歌曲,那么学生所听到的歌曲较为复杂,繁乱很难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达到现实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发散学生音乐,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真实的鸭子过河视频图像来为学生展示可爱的小鸭子,让学生可以从抽象的音乐作品中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鸭子形象,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合奏乐章,就变成了一副副生动有趣的情景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随后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二次单独欣赏,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在脑海中描绘鸭子相互玩耍的实际情境,并且可以让学生将这一情境以绘画的方式加以描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并且还将音乐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全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情感。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对音乐音色拥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与自我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不要停下来8分音符酱》这一个以音符作为感知机制的音乐游戏。学生的发声越大,那么游戏中的小角色将会跳得越高,让学生可以感受如何正确发音提高音量。学生在娱乐玩耍的活动中,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和音乐感知能力。
3.4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在音乐学习中经常会哼唱出一些教师没有教过的音乐旋律,该音乐旋律是由学生脑海中所自我生成的,这样的音乐作品就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审美,此时教师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让学生去自我创作音乐旋律,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并未对学生的主观创作思维加以引导。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艺术创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创造美。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学习能力并不强,所以不要给学生带入过多的乐理知识,而是让学生随着个人性子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即可,还可以要求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和舞蹈来进行音乐创作和伴奏,例如在进行动物说话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动物真实情境和动物的吼叫特征,随后让学生通过模拟音频软件,将动物的声音进行音乐形式的创作,并且让学生将动物的名称编到歌词中,再简单的编译汇总下,学生就会很快边做出自己的创造歌曲,学生的成就感意义非凡。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教师不能够限制学生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思维,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个人想象力来完成创造,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选择与审美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孔雀轻轻跳》这一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旋律来设计舞蹈动作。让学生组合成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都需要设计一个动作,并且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并且促使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
近年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人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课件内容,才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