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
(河北省邢台市逸夫小学 河北 邢台 054001)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部提倡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之间肯定存在个体差异性,老师针对学生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致使教学目标最终难以实现。随着分层教学的不断普及,老师可以将此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和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老师都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方案进行小学课堂教学,根本就不利于好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无法突破自我挑战新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无法帮助一般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兼顾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分层教学方式的开展可以从课堂提问入手,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
比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就可以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进行分层,将简单的问题教给班级弱的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老师需要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针对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以开放性或者思维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渐的扩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针对语文基础中等的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通过思考的形式帮其巩固课堂的教学;针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以基础性的问题,帮其有效的巩固语文知识。这种针对性的提问形式,有效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分层教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以科学的方式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及时的观察学生,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通过分析整理的形式。进行教学路径的创新,逐渐的构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比如:你心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后面的问题老师需要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想象小蝌蚪找妈妈都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带领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接下来问题不计要层层递进,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性。比如:(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都有那些变化;(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那些动物;(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让学生带领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然后在课堂的回答中,老师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的机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这种探究式学习中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谈论,让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通过有效的交流让探究式的问题变得逐渐透明化[1]。
在结束一课教学内容之后,老师必定会预留相应的作业进行知识的巩固。传统作业的预留,根本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和学习能力,没有进行作业内容的分层,导致学生的错误率和抄写的想象逐渐严重,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老师在作业布置的情况上,需要将作业的难度进行分层,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的作业,另外一方面是探究式的作业,学生可以自行进行选择,让作业达到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逐渐的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完《树之歌》后,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上,进行分层的训练,第一部分的作业就是基础性的作业,比如本节课需要学会的字以及拼音;第二层的作业就是巩固性或者综合性的作业,比如:解释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层次,帮助自身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外,在课堂之外老师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文的学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针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端或者学习方法不对导致的学习效率不高,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指导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渐的培养学生爱上语文。在针对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时,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究,也可以教授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帮助这类型的学生扩宽学习语文的视野。
比如:在辅导学生进行《我来编童话》写作中,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对写作没有半分的兴趣,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想象力的文章,告诉学生不要将自己的思维模式框在一个地方,一定要打开自己的思维进行的想象,将自己想象中的情景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告知学生写作其实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当学生的写作文成之后,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即可。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尽可能的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熟练的进行运用[2]。
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还在在学生的评价上进行分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老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评讲进行改革,全名的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多寻找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中等层面的学生,老师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努力,只有辛苦的付出和努力,最终才可以有所收获,鼓励这类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延伸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就需要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让这类的学生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还可以从旁启发学生,让学生也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日积月累下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自己的领域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能力也在逐渐的增强。
比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首先老师让学生阅读整篇的文章,然后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让这类型的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的顺序;针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老师让这类的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针对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就让这类的学生,找出水泥道上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自主的学习,当学生找到到答案之后,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点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及学习到了知识,也鼓励学生更加努力进行学习[3]。
为了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语文老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就需要从传统的授课中抽离出来,改变目前统一教学目标的现状。针对班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满足教学的最低标准;第二层就是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三层就是在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老师在多层次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鼓励班级中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或者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中,老师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正确流利的阅读文章,学会认识文章中的字词;第二层可以说出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信息;第三层是让学生在掌握第二层的基础上,仿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文章的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道理,也要是童话故事的类型,内容的续写学生可以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在小组中进行谈论,最终一步一步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智力差距,老师推行教学层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充分的发挥出自己学习方面的特征,以此获得知识。首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清楚的了解班级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将此作为开展分层教学的依据,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优秀、一般、较差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在这个层次上开展语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任务单。当学生完成任务单时,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突破自我,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比如:在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老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篇文章进行自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出相应任务单。然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任务单,将小组内所有的任务单进行总结,将相同的问题进行融合,在开展有效的谈论。在谈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其他的学生会的想法,将有用的观点进行吸收和内化,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思维。当小学谈论结束之后,小组内的同学将自己小组中的任务清单和最终的答案进行阐述。老师和其余小组的学生进行有效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好的想法和思路进行鼓励,针对学生一般或者错误的想法,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快的进步,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个更高的学习目标,有目标学生就会有动力,就知道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更好的提升自己[4]。
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首要的前提就是需要在课前进行分层备课。老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要把握好班级中的“人才”,全面地调查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等,这些都是需要语文老师提前做好准备的。在备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备课的主体,全面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也要保障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要创建有趣的课堂氛围,这些都是老师上好一堂课的重点。
比如:在教学《琥珀》中,就要废除传统的教学“路线”。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提问,将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无论是对还是错的,我们要的就是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学生在这个课堂中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即便学生说错了也没关注,老师也要耐心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方向上。所以,备课需要老师充分考虑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让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的释放。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科目,需要老师加上学生不断的进行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由于年级的原因通常对抽象性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一般很快的接受这部分的知识。老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多观察学生的反应,注重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明确的提出在课堂中,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的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交流。
比如:在进行《天窗》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在基础的分层教学下,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天窗的美好。在学生基础了解之后,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对本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课堂的互动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下看待问题,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小学生的水平有高有低,练习题的形式也要进行详细的分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才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就可以将练习题的形式分成两个层次:第一种层次就是基础性的练习题,这个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比如:拼音的练习、组词的练习或者根据课本进行内容填空。第二种层次的练习就是综合性的练习题,这种练习题需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实际上,这种练习题对学生本身来说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是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
比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中,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两种练习题供学生进行选择,一种练习题是运用钝、凌、仅、绘、吨、敏、捷进行组词,并且要加上拼音;第二种的练习题是做课内外阅读理解,或者是给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解释。学生在课上解决这些练习题,可以通过手中的字典或者查询资料进行解答,如果遇到实在无法解答的问题,老师就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谈论,将最终的谈论的答案在课堂上阐述,全班的学生进行点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思考和协同合作学习的机会。从教学模式、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分层,就是为了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中,将学生真正的潜能发挥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品尝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