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瓶颈及优化策略探析*
——基于“概论”课的改革实践

2022-11-20 01:38徐艳红葛春芳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概论思政教学模式

徐艳红 葛春芳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探索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的融合,把握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衔接,深入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作为本、专科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的课时最长、学分最多,囊括了五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是名副其实的思政课“龙头”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概论”课为例,深入探析新技术手段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瓶颈及优化策略,是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导向

(一)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化校园的改革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大爆炸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接踵而至,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捕捉热点,筛选信息。高校数字化建设打开了新时代大学开放的大门,学生更有机会接触时事,悉知各种信息,充分表达了当代大学现代化、自由开放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但随着高校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数字化校园的缺陷逐渐显现,数字化校园功能设置侧重于单个部分式的数据处理,学校教学系统、科研系统、课程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都各自为政,信息处理上无法实现共融共通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影响学校教职工的办事效率。而智慧化校园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继承创新、革故鼎新,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承载着数字化校园的设备优势,同时还弥补了数据化校园信息的不足,并依托物联网与云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2]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综合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智能化、灵活化、共享性等特点,是发展智慧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从单一化学习方式到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强调灌输式、机械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出被动、盲目的倾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尤其是网络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进校园,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冷板凳式教育”,更多的是活泼互动的可视性教育。如何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当代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研究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话题,也是当代教育教学需要着手解决的重点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理论来源,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下,学生更多的是去主动探寻知识,是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生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习得,更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升华。多元化学习方式是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发现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重要推动力,它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短板问题,实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效用的最大值。

(三)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化

以“学”为本是凸显教学本质和本真教育的重要节点,也是当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以“教”为主侧重于教的效果,更多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知识外化的过程。然而以“学”为主侧重于学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于知识的内化,是一种掌握、加工、同化和顺应等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学”为主是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教材进课堂,不是老师将教材的内容强制灌输给学生,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的本质回归。但是强调以“学”为主并不是要直接舍弃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为主其实是以“教”为主的继承与创新,是对其的一种“扬弃”。在以“学”为主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综合的阐述,为学生解答疑惑,这个过程实际上就体现出了以“教”为主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以“学”为主的发展成效。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是全面教学向个性发展的转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个性发展,不是自由发展,而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各有差异,以“学”为主可以直接“对症下药”,有效弥补学生自己的知识缺口,推动学生自身全面进步。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瓶颈

(一)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不成熟

从新媒体的千姿百态,到全媒体的色彩斑斓,直至融媒体的异军突起,各种各样的新型网络教学方式纷纷踏入了高校的课堂中,MOOC、SPOC、FCM、PBL等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带有翻转课堂性质的教学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尚未有成熟规范的模式供各个高校参考。一方面,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制度要求、教学大纲、实施细则等教学文件尚无明确标准。作为一种以网络信息手段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高校的混合式教学还处于一种不断地学习、试验和优化的探索完善阶段。另一方面,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反馈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对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主要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维度单一,缺乏综合性评价体系。课程反馈主要以线上线下的作业和考试结果等直接反馈为主,缺乏以引导性、启发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纠错能力的间接反馈。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不完善

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即“互联网课程+传统课堂”。线上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是否齐全、运行是否流畅、教学资源是否丰富、资源的运用编排是否合理等等。混合式教学需要强大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做支撑。对于目前实施的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智慧树”“钉钉”等等,虽都各有千秋,但经过疫情的洗礼之后,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网站功能单一,不能完全符合高校多样化的教学需求;部分网络平台功能不完善,上传学习资料受限;平台的稳定性、易用性和适用性需进一步提升等等。特别是网络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高校思政课注重内容时效性的要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融媒体时代,网络平台虽然为高校在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获取上提供了更多更为便捷的渠道,但有些网站信息管理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良虚假信息[3]潜入平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网络教学效果,影响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

(三)教师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水平不够

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课的结合,可以有效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操作主体即教师需要及时跟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行状况、熟练掌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思政课作为每一位高校学生都必修的公共课,课程体系很庞大。中大班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人数一般都很多;课程内容很丰富,在规定教学时间内教师上完课程教学内容压力大;课程教学模块及环节多;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要求高。种种原因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偏重,教学压力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很多科研工作及日常的学习培训、宣讲竞赛、参加讲座会议等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使得高校教师腾不出大量时间去系统学习和掌握混合式教学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过于庞大的教学规模及过重的教学、科研压力等会直接削弱思政课教师操作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熟练度,影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除了客观原因外,也有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观上自觉提升信息化、专业化教学技术的动力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不同高校思政课堂上的出现及运用代表着当下及其未来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范式的转变,高校教师需要及时、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四)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高效实施部分依赖于学生。尤其是线上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高效开展混合式教学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目前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观念里仍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普通的网络教学,没什么新意,提不起兴趣,对于线上学习完全处于“支差应付”“草草了事”的学习状态。二是学生固化的学习观念的影响。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接受”学习理念,尤其是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较强的文科类课程,学生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自己记录”的学习方式,很少会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也很少充分运用一些教学资源去主动学习,这导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设计上的特色优势遭到了埋没,教师与学生互助性、互动性、活泼化的教学方式遭到侵蚀。

三、“概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注重教学策略的混合式教学理念

“概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论”课教师要积极并且及时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从“主演”向“导演”、从“导航者”到“划桨者”的角色转变。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融入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在设计教学步骤时,教师要将“概论”课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难点与学生知识需求统一起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做好学生学习体系的重构,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习和深度学习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信心,推动教学提质增效。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重视技术的运用,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讲授课程知识。[4]这要求“概论”课教师在开展“概论”课教学时要注意一定的教学策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运用程序。

(二)构建规范化、趣味性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中之重,更是混合式教学的重中之重。混合式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的成败。“概论”课混合式教学要特别注意衔接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教学流程和内容。[5]线上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是学生提前预习“概论”课基础内容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设置好线上教学的步骤,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灵活开展教学任务。一方面,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下一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视频、文章、课件、测试题目等,学生通过平台可以提前了解、熟悉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式的在线学习讨论,[6]学生可以自行结伴分组,也可按学号进行分组,但要确保全员参与,小组长做好记录。比如在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在网络平台上上传十九大报告的文件,提前让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再根据课程知识和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设置一些课前预习题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线上小组讨论可以清楚了解下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等内容,而教师通过后台反馈过来的学习情况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疑惑点,这对调整并解析课中教学重难点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线下教学不是“简单的、随波逐流式的”教学,而是要对线上教学进行深化、延伸和扩展,是线上教学的重要补充。在“概论”课上,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即立德树人的教育。“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思想理论成果等内容及时传递给学生,这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能通过教师及时更新解决。但在网络平台中,仅通过观看视频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难以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目标。“概论”课教学一定要将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概论”课育人的教育中,教师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相关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线下课程教师要对单元重点进行整体的梳理、总结和更新,针对线上讨论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就共性问题或比较容易产生迷惑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课堂展示、讨论、小组发言、辩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在此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教师从灌输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监管者。

(三)建设多类别、优质化的混合式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课程资源集聚在一起,不同高校通过网站端口将优秀教学视频、精品课程、优秀课件、优质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并分享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不同高校之间逐渐形成了互动、共享、合作的教学氛围。而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协同整合好教学资源,这对教学至关重要。“概论”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概论”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特点,高效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概论”课混合式教学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名师名家关于“概论”课的教学视频和讲座,取长补短,扎实打好自己的“概论”知识体系。

同时,“概论”课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在于其时政性特别强,这就要求“概论”课程资源要时时更新,根据新近发生的事件和热点,随时把更新内容加入教学资源。教师要借助一些党政机关领导人的讲话、新闻热点、纪录片等等,将这些时政要点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多方面了解时事政治,扩展学生的“概论”知识面,完善学生“概论”课的知识体系。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细致入微”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整体性教育外,还需要具体的育人实例,“概论”课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道德模范和革命先辈的事例和相关影视作品上传到混合式教学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线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在当今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大优势就是资源的一体化。“概论”课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范围地收集整理优质资源,加强对教学资源的鉴别、规划与整合,组建种类繁多、质量优良的“概论”课混合式教学资源。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快捷、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和学习。

(四)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想全面了解教学成效,就需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概论”课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综合使用,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7]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时刻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的考核情况,不断完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线上评价侧重于定量的评价标准。网络平台是有记忆的,对于学生的访问量、阅读量、答题量及答题时间、易错知识点、参与讨论程度等学习轨迹都有记录,教师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收集、计算、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的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情况。而线下评价则侧重于定性的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政治素质的考评。教师通过线下表现、考评等可以知悉学生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的掌握情况。线上、线下的评价始终贯穿着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期中、期末等试卷知识的考评,过程性评价是对课前、课中、课后总体的考量。融媒体环境下的“概论”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应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质,所以必须要告别过去的“唯分数论”,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评价。“概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概论”课的考评,除了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外,更要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学生道德水平、政治素质、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所以,“概论”课必须建立起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坚持知识性、能力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混合式教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使得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更加优质、丰富;它打破了学生以往只专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思路,迎来了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的学习视野。学生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自己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案进行学习,这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实际案例,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但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构建和运用更多在于各高校和教师个人的推进,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如何构建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制度、网络平台和线上线下课堂的运行体系,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概论思政教学模式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