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0 01:38陈建伟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思政

陈建伟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教育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老师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德育意识,实现课程思政。

一、“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执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依据语言学原理,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性质、特点及其各组成要素的结构规律和运用技巧,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标准的语音能力,广博的现代汉字识记能力,准确的词语使用能力和规范的构句能力以及灵活有效的表达能力”,[2]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是一门基本理论课程,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兼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工具性,是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

(二)“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汉语指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专指普通话。“现代汉语”课程主要是针对普通话开设的。在全国高校普遍进行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现代汉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教授现代汉语时,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思政,能敦促学生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弘扬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坚定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辨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能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使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与鉴别能力,增强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二、“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思政元素“进头脑”

教师将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肩负“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重任,应该有明确的立德树人意识,有牢固的铸魂培根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教师要做到“以德为本、身正是范”,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动员令,在教学理念上要达到“三全育人”的高度,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带头把党的理论、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科研、教学全过程,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为了提高思政水平,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不仅仅了解其专业知识建构、学习习惯、兴趣、能力等.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深度研究,以便于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3]另外,教师还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教育精神之中,精益求精,在教学科研中不断地突破自己,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重任。

(二)思政元素“进课堂”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教师要增强课堂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就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促进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课后答疑、小组讨论、网上交流、教学反馈、学业指导等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和沟通,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4]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还不完善的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完善课堂教学。

(三)思政元素“进教材”

教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为了深度挖掘现代汉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教师要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文化、历史等角度,优化专业教材,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目前的现代汉语教材多数是通用教材,着眼于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里面的思政内容是隐性的,这需要教师从本校学生的学情和需要出发,重新修订教材,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纸质教材和网络教材、数字教材结合起来,借助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沉浸式的学习氛围。[5]

三、“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实践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现代汉语”课程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如绪论部分,教师在讲解现代汉语的国内影响时,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引领学生充分认识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语言状况十分复杂。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推广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体现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举措。教师在课堂上要切实引导学生增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教师在讲解现代汉语的国际影响时,要告诉学生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历史上对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产生过深远影响。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据央视新闻2020年12月22日报道,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6]

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中文的国际传播,展现出我国互利共赢、大国担当和文化自信的国际魅力。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汉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学好汉语,才能更准确透彻地解读中华文化,才能让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和尊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为祖国文化感到自豪、自信的同时,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推广和普及现代汉语言文字的责任。

讲授汉字部分,教师告诉学生,汉字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我们要树立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最有活力的文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载体,里面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贯通古今、穿越四方。汉字书写简洁,表意深邃。汉字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功效。汉字字形还具有图形美,由此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讲授汉语词汇部分,教师告诉学生现代汉语词汇记录、反映了汉民族文化。汉语中有些由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联合式词语,如“好坏、大小、粗细、是非、黑白”等,体现了汉民族的辩证思维特征。现代汉语词汇每年都会吸收新词新语,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社会性、时代性、包容性与创新性。

(二)灵活选用思政语料

课程思政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学中,教师要仔细寻找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时机。现代汉语课程涉及很多语言学家,教师可以灵活选用他们的事迹,不着痕迹地进行思政教育。

如在学习汉字的形音义时,教师可以引入语言学家丁声树的感人故事。丁声树先生做学问时淡泊致远、精益求精。著名学者刘大年这样评价他:“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样几个字:志节高尚,学术精深。他一辈子淡泊为怀,以致淡泊到了忘记自己的程度,一辈子不知道‘热衷’为何物,尽管在辞书里他对这个词做过准确的解释。他所奋力追求的,只有国家民族的学术繁荣、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7]丁声树先生在主持编纂《现代汉语词典》期间,平时走路、乘车、吃饭、会客、上医院,总是放不下“形音义”。将“癌(yán)”字音改为ái音,就是他的贡献。他注意到医生口中的“胃ái(胃癌)”和“胃yán(胃炎)”是有区别的,而词典中两者却是同音词。“癌”从“喦(yán)”得声,历来如此。为此,丁声树特意走访多家医院,知道大夫们早已约定俗成地将“胃癌”读作“胃ái”。从语言实际出发,丁声树果断地将“癌(yán)”音改标为ái,从而在词典中将“胃癌(ái)”、“胃炎”严格区别开来。这一变更,便于一般人口头表达,很快为社会广泛接受。[8]丁声树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既能强化学生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也能感化学生,培养他们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才能真正学以致用。现代汉语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绪论部分,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方言,明确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语音部分,让学生调查语音不规范的用例;文字部分,让学生调查媒体、网络、生活等方面社会用字情况;词汇部分,让学生调查新词新语使用情况和成语使用情况;语法部分,让学生调查报刊、网络中存在的病句等。开展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调查,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深化对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说普通话、用规范汉字的语言理念,同时,还可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代汉语课程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鲜明的德育意识,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在课堂上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修订教材。在实践操作层面,教师要注意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把握好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在语料选用上,要与时俱进,选用鲜活的、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现代汉语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的用例。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多种社会调查。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教师要敢于担当,以德立身,以德育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