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昱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405)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工业大生产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被鼓动的物质欲望和隔靴搔痒的快餐文化之间,以及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人类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精神上的支撑。限于能力,本文仅通过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和现代工业做一些对比分析。
因为有稳定的大陆农耕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绵延不息,过程中吸收了外来文明的优秀成分,创造了璀璨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漫长历史中各阶段的文献、实物均有据可查,是其他文明很难比拟的。其中传统手工艺产品是研究当代工业发展问题很好的参照。
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是中国人民在历史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手工劳动制作产品。包括功能性产品如蜡染布、紫砂壶等,和艺术装饰性产品如剪纸窗花。传统手工艺产品包含了生产工艺和外在的艺术形式等多重因素,甚至其制作和使用过程也包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因此可以理解为中国民间艺术和工艺的叠加,二者相互交织,不可分割。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并蓄,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身的审视。这样的思想表现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维系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传统手工艺产品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功能目标、艺术目标非常纯粹,直指核心。人民群众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任何自己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所以传统手工艺产品要么确实有用、要么老百姓确实喜欢,才有存在基础和发展可能。不合理、不适用的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消亡。即使是装饰性的方面,也非常务实。例如传统的才子佳人装饰题材,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会变成“抓革命、促生产”。
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产生和发展有自发性。无组织、无计划,没有统一的管理和领导。类似自然界动植物的自由生长,无序而缓慢。过程中也会左右摇摆,但大方向总是向着核心目标。其材料和工艺一般都比较简单、原材料大都廉价易得、生产工艺不需要依赖复杂的机械设备,但有可能需要长期训练。由于地方性材料和心口相传的原因,一般装饰元素都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每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产生初期一般专注于解决实际的需要,所有的设计、制造都围绕着能否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来展开。当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后,制作者开始关注其合理性和舒适度。所谓实际的需要,除了基本的物质功能性需求,作为人类还有重要的另一面即精神层面需求。也是装饰性的核心。穴居人类的岩画、石器时代的玉制礼器、原始陶表面的彩绘等,都是真实淳朴的表现。原始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所表达的精神诉求,正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的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和主体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装饰”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2]”。中国历来重视礼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装饰始终带有人文和社会方面的内核。
限于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也有自身的缺点,比如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这造成传统民艺产品在现代工业冲击下日渐式微。但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基数巨大、使用时间悠久,生命力顽强。在很长的历史中解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们慰藉。研究当代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中国传统民艺是非常好的参照。
中国传统手工艺生产目的非常纯粹,以满足人的需要、解决问题为核心。产品的初始设计具有自发的个体性特征,发展过程具有群体性,好的产品会被模仿并因此而不断得到改良。决定因素是市场,老百姓是否认可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每当人类社会有了新的功能性需要,人们就会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方案之间会有竞争,直到淘汰掉合理性相对较差的。保留下来相对合理的方案在细节和装饰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稳定后这种进程会逐步缓慢和停滞并形成规律,直到有外因打破平衡。打破平衡的常见因素有以下3种。
使用需要的改变催生新的产品。同时老产品丧失生存的土壤。例如中国的传统家具最初以席地而坐为核心,受外来文化影响发展成以垂足高坐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原本适合席地而坐所使用的系列低矮家具如坐席、矮案、凭几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即使是出现了替代性产品,原有的产品也有可能与新产品共存很长时间。自魏晋到唐宋,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低矮坐具和高型家具是并存的。
革命性的科学进步推动新产品出现。例如中国奴隶社会曾经把青铜器发展到高峰,青铜器在当时兼具实用器和礼器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钢铁、陶瓷用品成为主流,青铜器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实用价值。
社会政治影响。人类的社会性,必然会影响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即使具是自发性的传统手工艺也会受到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很多特定的历史阶段给传统手工艺留下了烙印,这些变化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影响深远。例如清中晚期因统治阶级的喜好和外来文化侵入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清式家具,其装饰风格与前朝的明式家具迥异,但二者均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优秀代表。
有的老产品就此消亡,但也有一些产品虽然已经被替代,但因为其文化意味和装饰性使其得以延续。还有一些产品虽然消亡,但其装饰元素仍然应用在新产品上。
如上文所述,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原动力是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初始设计具有自发个体性特征,决定因素是人的需求,其发展过程会受到需求变化、新技术和社会政治因素影响。简而言之:发明创造围绕人的需求,保障条件是科学技术,同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代工业社会,这些影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几千年的发展使人类在基本生存方面的发明创造已经大体完成。近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产品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因此新产品一部分出现在适应社会新需求如数据化、网络通信等方面,另一方面则向舒适、快捷等改善型方向发展。前文所述的物质功能性需求刺激减弱,社会、人文的精神层面需求作用变强。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集团手中。对财富的渴求成为新的动力,生产的目的不再纯粹。也因此产生了过度生产、盲目生产等现象。甚至是资本借助媒体影响社会而诱导、欺骗消费等畸形的现象。传统手工艺为解决人类实际需求为生产动力,而逐利正在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动力。
机器(含现代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发明创造,作用是协助人类生产。因为对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人类发明了更加精密、高效的机器设备。随着机器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机器的依赖越来越大,机器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大。①在设计、生产时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是否适合现有机器设备的运行规律,已经成为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核心要素。②随着机器设备的复杂化,操作者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长。③智能化设备全面进入人类生活生产,对使用者的心理和思维等方面逐渐产生自己的影响。就像马克思所担忧的:“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2]。机器设备的从属地位已然发生了改变,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端倪。
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信天人合一,依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秩序。产生现代工业的西方文明信奉的则是人定胜天,崇尚个人自由。因此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在装饰性的表达上多含蓄并带有社会宣教作用。当代工业产品则崇尚高效,更加大胆直接、刺激感官,装饰简单、强烈。
传统社会发展缓慢、生产效率低下,每一种产品产生、演变和消亡都很漫长,过程中物尽其用。当代工业化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同时交通运输和通讯传播能力也飞速提升。生产和传播的便利使新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传播速度变得巨大而快速,产品的更迭周期则变得越来越短。过度生产甚至错误生产所产生的浪费和对自然的伤害也在同步增加。
从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角度来看人类生产的本质是解决实际需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用制衣来打个比方:第一层次是衣以蔽体,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第二层次量体裁衣,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两个层次属于物质需求层面,带有动物性。第三层次“美不美”,借物明志是精神追求在物质上的呈现,已经超过了物质需求而属于精神层面需求,是社会性的表现。传统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也将其归纳为: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3个指标。
近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人们衷心感谢科技的力量。自工业革命开始,机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代替人类工作。只要保持能源和材料的供应,它们就不眠不休、不知疲惫。但是机器无意识的生产,需要人类给予方向并加以限制,否则就会给人类和自然带来极大的伤害。机械本身并不坏,其罪恶仅仅在于不能生产正确的器物[3]。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每当科学技术有突破性的进步,都会促进人口的增加和物质需求的暴增,而后重新达到一个生产力和人类需求的平衡点。直到出现新的突破性发展,进入新的循环。然而每次科技进步,都是对自然资源更深入的压榨。就像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说:“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地球的物理资源不管怎么深入挖掘,总有穷尽的时候。更可怕的是还存在着无效盲目生产、有害于自然和人类的生产,这些破坏的力量被机器放大了。按目前工业发展趋势,除非未来科技可以支持人类到外太空去寻求资源,否则这一矛盾很快就会暴发。
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不同于现代工业化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组织性也不强。但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核心要旨是人的需求而非利润,恰恰最好的体现了现代工业设计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因而能够凭借简陋的工具和材料,在漫长的历史中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需要。甚至打造出让现代人叹服的杰作,其中不乏装饰的典范。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从一穷二白走向了制造业大国。目前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生产能力已经可以超出生存物质需求,今后要解决“好不好”和“美不美”的问题,进一步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道路。对照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发展的规律:近阶段基础科学未有突破性进展,产生开创性产品的概率较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占主导地位的将是改良型产品。其外观,特别是装饰性设计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手工艺有太多值得挖掘和借鉴的地方。国民应该有国民自己特有的器物,即便是要汲取外来的影响,也必须使自己具备消化的能力,国民模仿、使用其他国家的器物就意味着对生活没有信心的心理在持续着,而一个伟大的国家绝不会有这样的耻辱。柳先生这个话限于时代有点偏激,但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当代工业矛盾和问题的核心并非生产本身或者机器,而是人对物质享受的贪婪和对财富无止境的渴望。整个社会层面倡导消费,银行推销贷款、诱人的广告无处不在。但人不是动物也不是机器,人的物质和精神必须同步。单纯的某一个方面发展都会带来问题。物质的富足固然能够让人快乐,但是物质刺激带来的幸福感起点会不断提高。正如《道德经》第十二章所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4]。”中国古代哲人总是教导我们要管理自己的欲望,人的社会性要主导动物性。
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发展的目的。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指出了物质发展的目标:在物质财富巨大丰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机器的应用旨在让每个人拥有更多自主支配自由时间的权利,达到“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的生存境遇,真正达到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5]。这充分说明革命导师理解工业发展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人类精神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