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明,周亲明,蔡建红(赣县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江西 赣县 341100)
骨盆骨折是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严重外伤[1],主要是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导致,常形成骨盆环骨折、骨盆边缘骨折和骨盆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活动困难等局部征象,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引发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和骨不连等并发症[2]。目前,临床医师常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3]。空心螺钉固定具有伤口小,操作便捷的优点,且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但其在治疗过程中存在难以匹配骨盆弯曲和不规则的髓腔等问题,疗效仍有待提高[4]。骨盆弹性加压螺钉是一种新型骨盆螺钉组件,包括弹性外螺钉和弹性内螺栓,弹性导针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器,另一端可拆卸设置于通孔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和生物力学可靠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骨盆弹性加压螺钉不仅可帮助医师降低骨盆骨折的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而且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出血量多等问题。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在骨盆骨折中的运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5(46.25±10.45)岁;骨折部位:骨盆后环骨折14例、骶髂关节分离16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6~66(45.87±9.21)岁;骨折部位:骨盆后环骨折13例、骶髂关节分离17例。两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外科学》中骨盆骨折的诊断标准[5];(2)均经CT、X线片等检查确诊;(3)首次接受相关手术治疗;(4)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多处骨折;(2)免疫功能异常;(3)血液系统功能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加压输液、骨折复位固定、维持电解质平衡和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急救护理措施;两组置入导针和拧入螺钉均由同一医师完成;C型臂均采用德国西门子C型臂X光机,摄影最大额定容量:5.0 KW,透视最大额定容量:管电流:4 mA管电压120 kV。
1.3.1 观察组 行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固定术。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法,常规消毒手术部位,于C型臂下判断绝对侧位、入口位和出口位的解剖位置,并确定导针进针点与周围神经组织与血管的关系(包括神经根管、骶管和骶前神经)。调整C型臂位置于骶骨绝对侧位,用导针与S1椎体影重叠法判定穿皮点的具体位置,经髂骨后外侧且与X线方向一致软组织处置入导针0.5~1.0 cm,将C型臂置于入口像位,在入口位像监控下将导针钻过中线,沿导针切开皮肤,直至髂骨以空心钻开孔同样是三层皮质,测量长度,选择直径6.5 mm骨盆弹性加压螺钉沿导针拧入、加压、恢复正常的骶髂关节间隙,再次经C型臂前后位、入口位和出口位确认螺钉位置,无异常后冲洗切口(常规切口长约2.0~2.5 cm),无明显出血则冲洗并缝合手术伤口。
1.3.2 对照组 行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消毒麻醉同观察组,于C型臂引导反复定位确定手术位置,明确进针点与周围神经组织与血管的关系(包括神经根管、骶管和骶前神经)。将C型臂调至骶骨绝对侧位,用导针或钻头尖与S1椎体影重叠的方法确定穿皮点,经髂骨后外侧且与X线方向一致软组织处置入导针1.5~2.0 cm,旋转C型臂至前后位平面,确定方向满意后插入导针,直至钉尖恰好位于上方骶孔。将C型臂置于入口像位,在入口位像监控下将导针钻过中线,沿导针切开皮肤,直至髂骨以空心钻开孔同样是三层皮质,测量长度,选择直径6.5 mm空心加压螺钉沿导针拧入、加压、恢复正常的骶髂关节间隙,再次经C型臂前后位、入口位和出口位确认螺钉位置,无异常后冲洗切口(常规切口长约2.0~2.5 cm)如无活动性出血,无需下引流条,全层缝合切口。
1.3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所需的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3)分别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骨盆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jeed骨盆康复标准评价[6],包含疼痛、正常生活活动、工作和坐姿四个项目,每项为1~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骨盆功能恢复越好。(4)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和骨不连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比较 术中,观察组患者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比较(±s)
表1 两组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比较(±s)
导针调整次数(次)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透视次数(次)透视累计时间(min)30 30 t P 4.45±0.87 5.12±1.25 2.410 0.019 28.12±7.48 33.45±8.15 2.639 0.011 3.12±0.78 4.21±1.45 3.626<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比较(±s)
切口长度(cm)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30 30 t P 15.29±2.19 17.24±2.41 3.280 0.002 54.12±12.78 61.24±13.49 2.099 0.040 1.78±0.25 2.05±0.26 4.100<0.001
2.3 两组患者Majeed骨盆康复评分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正常生活活动、工作和坐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ajeed骨盆康复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Majeed骨盆康复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疼痛 正常生活活动 工作 坐姿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P 79.11±17.12 69.98±17.45 2.046 0.045 83.22±14.12 75.14±16.45 2.041 0.046 83.22±14.12 75.14±16.45 2.041 0.046 83.22±14.48 75.12±16.52 2.020 0.048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愈合不良和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骨盆是由人体两侧髂、耻和坐骨融合而成的两块髋骨和一块骶尾骨所构成的环形结构[7]。骨折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具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等特有体征[8]。骨盆骨折是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严重外伤,最初是由强大暴力挤压骨盆折断副弓,临床表现为受伤部位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9],可导致患者血压下降,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会导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乃至死亡。
在本研究中,术中,观察组骨盆骨折患者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分析本结果原因,可能是因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空心螺钉具有体积小,伤口小等特点,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医师需要在C型臂引导下不断调整导针和放置后多次确认螺钉位置[10],C型臂辐射范围在两米内,术中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越频繁,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也就越多[11]。弹性加压螺钉通过空心外螺钉和实心内螺钉的结合,更好提升了螺钉的弹性、强度和防旋能力。在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固定术中,医师可根据弹性加压螺钉更符合生物力学等特点,准确置入导针和确定螺钉位置[12],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术中使用C型臂的频率,不仅有效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而且固定等临床效果显著,临床预期较好。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Majeed骨盆康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本结果,可能是观察组采用弹性加压螺钉固定骨盆,利用弹性加压螺钉的弹性特性,与骨盆的形状更相匹配,因而有效的减少了术中使用C型臂的频率和缩短手术切口长度,且弹性加压螺钉抗旋转强、固定更牢靠,有效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从而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也有效减少和缩短。因术中对患者的身体损伤程度降低,使患者在术后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疼痛、正常生活活动、工作和坐姿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较好。周亲明等[13]研究显示,弹性加压螺钉通过空心外螺钉和实心内螺钉的结合,更好提升了螺钉的弹性和强度。本研究结果与其类似,说明骨盆弹性加压螺钉在骨盆骨折中可良好运用,可更好保证骨盆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综上所述,骨盆弹性加压螺钉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骨盆疼痛感减少,生活活动和工作等各康复方面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