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龙
2020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大卫·拉巴雷(David F.Labaree)在《教育哲学》(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杂志刊文,一方面肯定了由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方法(methodology)、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构成的“五段式”学术写作教学的效用,另一方面反思了这种固定模式化的学术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弊端。他的文章甚至呈现了一个两难困境,即如果在教学中放弃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学习的“五段式”,则有学术写作表达不清楚的危险,而将“五段式”带入教学,则导致其作为实现学术目的的形式越来越凌驾于学术本身,不利于传递有意义的学术见解①Labaree,David.“Turtles All the Way down:Academic Writing as Formalism.”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54.3(2020):679-693.。简言之,不是“学术”失败于“写作”,就是“写作”压抑了“学术”。拉巴雷的研究虽然聚焦美国学界,但他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样值得中国高校学术写作教学的反思。不过,拉巴雷对怎样克服该两难问题并没有深入探讨,更没有提出解决办法。纵然人们意识到学术写作教学不能简单化、公式化,似乎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术写作,因为这触及一个学术写作教学的根本问题,即如何平衡“学术”和“写作”于“教学”之中。
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尽管很难,但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进行学术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或许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毕竟这位享誉全球的意大利学者兼作家自身的学术写作实践就别具一格。艾柯在博士论文答辩时就有老师评价他写论文像做调查一样,居然把包括错误的线索和被淘汰的假设在内的各阶段研究都复述出来。这迥然不同于将这些经验充分消化后而只把结论呈现给读者的所谓“成熟学者”。但艾柯认为,一边书写一边将自己的研究点滴拿给大家看,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不间断的对话,是在邀请读者进入自己的研究世界①Umberto Eco.Sulla Letteratura.Milano:Bompiani,2002,p.329.。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学术写作实践,艾柯证明了学术写作多元可能性的存在,而当他带着这样的认知投入学术写作教学,便于1977年出版了《如何完成人文学科的学位论文》(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在学术写作教学日趋模式化的今天,学习和借鉴艾柯学术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应有助于在“教学”中平衡“学术”和“写作”。
“学术”作为“写作”的定语,意味着一种性质,即学术性,这是学术研究的本质属性。艾柯在回答“何谓学术性”的问题时提出了四个要点:其一,对研究问题的论述无论是在自己还是他人看来都清晰可辨;其二,必须说出关于该问题还未被说过的,或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之前已被说过的;其三,研究要对他人有用;其四,需要说明建立研究假设的相关条件以供检验,并提供让他人继续推进此研究的信息②Umberto Eco.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37-43、p.13.。从这四点可以看出,艾柯认为学术研究应该是在了解他人对特定论题之论点的前提下,发现别人还没有说过的东西,进而产出该领域的其他学者所不应忽视的成果,证明身为学者的自己有能力推进该领域的研究。简言之,学术性应该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原创性,学术写作应该意味着写出一种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
然而,当艾柯面对教学现实,他并没有教条式地将有价值的原创性作为学术写作的硬性要求,而是实事求是地考虑学生在学术写作时将会面临的、客观存在的困难。第一是年龄上的困难。艾柯很清楚,真正的学术写作需要经验的累积,但这无法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除非是天才,否则以一个20岁出头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以发现特别有价值的、别人还没有说过的内容。所以,一味强求学生写出一种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是没有意义的。第二是精力上的困难。此处所言的精力困难,不是指学生主观上的懈怠,而是指学生在大学里忙于一些必要事务。艾柯意识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兼职工作、准备考试或参加其他活动。即便这些学生经过非常刻苦的钻研有可能做出一定成果,但不得不承认他们难以在学术研究上投入足够精力去完成一篇成熟的原创性论文③Umberto Eco.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37-43、p.13.。结合以上两种情况,艾柯会在其教学中对学术写作所意味的学术性做出灵活界定,以符合在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进行综述性而非原创性的学术写作是艾柯基于大学教学现实情况所提出的可行办法。在这里,艾柯将论文分为研究型论文和综述型论文。前者要求原创性,需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行知识的创造,后者则只是要求汇总和论述有关选题的所有文献资料。艾柯认为,好论文未必是原创性的研究型论文,也可以是汇编得宜的综述型论文。他建议学生根据精力、能力等自身具体情况,在研究型论文和综述型论文中做出适当选择。在艾柯看来,综述型论文即便没有增添任何新意,但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术训练,并且完成一篇综述型论文的学生至少比其他人都清楚关于这个议题学界曾有怎样的说法。这总好过于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原创”,因为那些草率地完成所谓“原创性”研究型论文的学生不仅自己毫无收获,也让读他论文的人觉得一无所获。艾柯还进一步解释,这种综述型论文对于那些今后要攻读博士学位、走学术研究之路的人而言也十分必要。因为它需要一边厘清想法,一边整理和记录,可以为年轻的研究者今后开始严谨地、独立地从事学术工作打下基础①Umberto Eco.Comesifa una Tesi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13-14、pp.118-119.。
如果说综述型论文是艾柯面对教学现实的明智妥协,那么不能抄袭则是艾柯在教学现实中坚守的学术研究原则,但是艾柯对不能抄袭的原则却有着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2006年,艾柯在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快报周刊》(L’Espresso)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在网上抄袭》(Come Copiareda In⁃ternet)的文章。文中提到,对于学生提交的一篇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来的、但又抄得很精致的论文,艾柯倾向不过于严厉地处罚。更有趣的是,艾柯想到可以在教学现实中把网络便于学生抄袭的缺点利用起来,即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课堂作业,甚至是毕业论文,要求他们找到一个主题,并在网上查询相关论文,然后说明这些文章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在艾柯看来,这实际上需要学生去比较不同的信息,训练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从而在教学现实中将抄袭转化为学术训练。正如艾柯所言:“严格来说,抄袭也要做好研究工作。”②Umberto Eco.“Come Copiare da Internet.”L’Espresso,3(2006):178.由此可见,艾柯所言“抄得好”,其实不是那种没有任何原则、只为敷衍了事的抄袭,而是与其提倡的“综述型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抄袭”。这时的“抄袭”也从学术研究不能逾越的底线,成为在教学现实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
至于学术研究的具体流程,艾柯虽然给出了建议,但他在教学现实中认为不同的学生其实适合不同的流程。艾柯的一般性建议是:先快速浏览二三本批判性通论文本,对背景有初步了解,而后直接阅读研究目标的著作,看懂作者在说什么,接着继续看其他批判性文献资料,等积累了新的知识,再回头审视研究目标。不过,艾柯自己承认这样的建议流于空泛,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具体适用何种学术研究的流程应该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比如,单线发展型人格的学生由于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可能就更适合专注于一种类型的文献,而多向发展型人格的学生则更适合同时消化多种类型的文献③Umberto Eco.Comesifa una Tesi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13-14、pp.118-119.。这种因人而异的观念使艾柯很好地顾及了教学现实,不至于一刀切地诉诸固定的学术研究流程,在学术写作教学中无疑更为灵活有效。
综合以上,艾柯在教学现实中并不拘泥于学术研究的条条框框和既有观点,而是尽力将教学现实与学术研究相协调。无论是提出综述型论文供学生选择,还是将“抄袭”转化为一种学术训练,都体现出艾柯的协调实质是在拓展“学术写作教学”中“学术”二字的内涵。随着综述型论文或批判性的“抄袭”囊括于学术写作,“学术”便从狭义的原创研究在教学现实中走向了广义的原创训练。这不仅使学生不必拘泥于研究问题、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五段式”写作,也更适合教学现实中的具体情况。可以说,将教学现实与学术研究相协调的理念和方法使艾柯从“学术”的角度规避了拉巴雷在其文章中提出的学术写作教学困境。
学术写作教学中的艾柯不仅在“学术”的角度上匠心独运,也在“写作”的角度上巧妙地规避了拉巴雷在其论文中提出的难题。在他共六章的著作《如何完成人文学科的学位论文》中,只有一章内容与写作直接相关,即第五章“撰写”(La stesura),其余各章分别讲的是“论文及其用处”(第一章)、“论文题目的选择”(第二章)、“研究资料的搜寻”(第三章)、“工作计划和卡片索引”(第四章)以及“定稿”(第六章)①Umberto Eco.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3-6、pp.19-56、pp.57-158、pp.159-246.。然而,其实全书都是在说明如何进行学术写作。如果说第五章所言的“撰写”是狭义的学术写作,那么全书则是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相统一的广义的学术写作。这样一种“大写作”的观念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学生在按照一定模式撰写论文时极易出现的僵化倾向。通过体验完整而充实的学术研究过程,学生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论文写作会因与学术研究的统一而内含主动思考、表达观点的活力。这种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相统一的理念与方法贯穿于开始学术写作的前后过程。
在写作准备阶段,艾柯努力让学生意识到学术研究伊始的选题决定着论文写作的成败。围绕“专题型论文或综述型论文”“历史类论文或理论类论文”“旧议题或新议题”和“学术性论文或政治性论文”等内容,艾柯提出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比如选题范围应尽量缩小、最好先从历史类的学术议题入手等等。从艾柯的教学中可以感受到,他不是在要求学生如何选题,而是透过讨论各种选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试图有理有据地说服学生进行明智的选题。值得一提的是,外语能力和时间精力也是艾柯着重讨论的影响学生选题的因素。在他看来,如果不熟悉与选题关系密切的外语,则应改换论文的选题;如果写作论文的时间精力比较有限,那么最好选择论域较小、资料易得的论文写作题目②Umberto Eco.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3-6、pp.19-56、pp.57-158、pp.159-246.。简言之,学术研究的选题应该顾及后续论文写作的可行性。
在选题后,艾柯重视学术研究过程中对论文写作所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尽管艾柯在40年前所提到的资料之搜集和整理在今天已不那么适用,但他对诸如“研究资料是什么”以及“怎样使用图书馆”等内容的讲解至今仍未过时,甚至制作书目卡片、阅读卡片、灵感卡片和节录卡片等方式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亦不失为是一种扎实积累的学术训练工具。特别是艾柯对一手材料和二手材料的区分和讲解,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精彩,因为他不仅向学生强调了一手材料相比二手材料的重要性,也告诉学生不必为了一手材料而患得患失。另外,艾柯也向学生说明,前期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看似繁琐、枯燥、不见得能用到,但对撰写论文时的引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这些搜集和整理的卡片在日后其他研究中也可以派上用场③Umberto Eco.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3-6、pp.19-56、pp.57-158、pp.159-246.。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搜集和整理资料是为论文写作得以成立奠定的坚实基础。
接下来,艾柯强调论文写作对学术研究结果的呈现,涉及呈现的意识和规则。就呈现的意识而言,艾柯强调“对谁说话”和“怎样说话”。在讨论“对谁说话”时,艾柯只是提出论文写作可能存在的多种受众,即指导老师、未来可能看到这篇论文的学生及学者、不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广大群众。至于论文用什么形式铺陈和论文内容要说明到什么程度,艾柯更倾向于让学生去自主判断。他只是明确告诉学生要做到两件事:一是界定论文中会用到的专有名词,二是不要假设读者一定了解自己的研究。至于“怎么说话”,艾柯更愿意采用负面清单式的教学方法,即告诉学生不要怎样说话,比如不要写普鲁斯特式的长句,不要把句子切割得零散,不要坚持非从第一章写起不可,不要反讽,不要用感叹号,不要用人称代词表达等等。就呈现的规范而言,艾柯特别注意这些硬性标准的细节。包括引证规则、著录规则和排版规则在内,艾柯可谓事无巨细。只一个书目格式,艾柯就分别讨论了有多名作者和主编者、有多名作者但无主编者、系列丛书、作者未具名或用笔名等各种情况。在这些规范的说明中,艾柯基本采用举例的方式,试图让学生了解各种错误,掌握论文写作所必须遵守的规范④Umberto Eco.Come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3-6、pp.19-56、pp.57-158、pp.159-246.。
整体来看,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相统一的理念与方法下,论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术研究不断检验的过程,而经过不断检验的学术研究又会导致论文的重新写作,如此良性循环,直至最后成熟。换言之,学术研究的完成意味着论文写作的成功,论文写作的完成意味着学术研究的成功。可以发现,在拉巴雷的观察中,似乎是对立的“学术”与“写作”到了艾柯这里竟然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关系,不仅学术研究依托于广义的“写作”,而且广义的“写作”也成就了学术研究的完善。
除了“学术”和“写作”内涵的拓展,艾柯更值得今人借鉴的在于他拓展了学术写作教学中“教学”二字的内涵,即艾柯将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论文写作又与学生发展相衔接,使“教学”从狭义的学术写作教学拓展为广义的学生发展教学。在狭义的“教学”中,学术写作是目的本身,但在广义的“教学”中,学术写作是教育更高目标的实现方式,即学术写作是为了学生发展。在艾柯看来,只有学生发展得到培育,学术写作教学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才更有机会得到提高。可以说,正是“教学”内涵的拓展,艾柯才完整实现了对“学术”和“写作”平衡于“教学”之中问题的回答。
艾柯之所以将学术写作教学拓展为学生发展教学,是因为他意识到学生发展相较学术写作是高校教学更根本的目的。艾柯从事学术写作教学,甚至出版《如何完成人文学科的学位论文》,并非只是想要完成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任务,他更考虑的是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反思和对学生的关怀。意大利当时的大学情况与当下类似,就读的学生中,衣食无忧的知识精英越来越少,出身一般的普罗大众越来越多。入学门坎变低,使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固然很好,但往往有许多学生因其出身贫困或其他因素,需要兼职工作或参加活动,无法有充足的时间投注在学术上。艾柯希望帮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在大学完成学业,而不需要付出过多代价。①Umberto Eco.Comesifa una Tesi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7-9、pp.16-17.为此,艾柯不仅说明了论文对学生毕业后也具有的实际意义,而且将学术写作教学视为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
艾柯认为,学术写作是对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生活必要的能力训练。对于毕业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艾柯建议将学位论文设定为一个更庞大的研究计划的初步工作,便于日后继续研究。对于毕业后不再继续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厘清自己的想法、整理资料,即一种讲求工作方法的做事经验。具体来说,论文题目的选择其实是基本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会如何明智地开始一件事情;搜寻资料是任何工作都会需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效地归纳和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制订研究计划,同样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至于撰写论文,即便毕业后不再进行学术写作,但这种将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表达自我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则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公民素质。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各种规范实际上是训练注意规则和注意细节的能力。如果能够将一篇学术写作的引述、著录、排版等事情做得不出差错,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必定耐心细致。毋庸置疑,这些通过学术写作教学训练的能力将使人终生受用。②Umberto Eco.Comesifa una Tesidi 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7-9、pp.16-17.
学术写作对学生品格的培育也是艾柯在教学中所关注的问题。自负、谦卑和骄傲是艾柯在学术写作教学中着力区别的三个概念。在论文写作的选题阶段,艾柯试图让学生避免贬义的自负,即在选题时并不了解前人研究,以为单凭自己就能在短短篇幅中解决某一问题。在艾柯看来,就算是天才也不会以站在另一位作者的肩膀上往前看感到羞愧,因为站在另一位作者肩膀上往前看不意味着对他盲目崇拜、言听计从,也可以在他的肩膀上发现他的错误和局限。①Umberto Eco.Come 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 materie 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24-26、pp.156-158、pp.198-199.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艾柯试图让学生了解谦逊的品格,即“如果要做研究,不能鄙视任何资料,这是基本原则”。他告诉学生,任何人都可以是老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倾听他者,但也不能因此避而不去评判它的价值,或拒绝接受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作者②Umberto Eco.Come 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 materie 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24-26、pp.156-158、pp.198-199.。在论文写作完成后,艾柯试图让学生拥有骄傲的勇气。在他看来,学术的骄傲与学术的勇气相关。开口前谨慎谦卑,开口后就该自豪。因为假如对论文的投入对得起良心,那么自己一旦开口说话便应该是关于某个问题的专家。换言之,还未作详细严谨的分析就自视甚高地批评他人是学术上的自负,而如果能够认真研究一个明确的主题,尽可能多地掌握他人不知道的资料,并且花费足够多的力气,那么就应该为自己的研究感到骄傲③Umberto Eco.Come si fa una Tesi di Laurea:Le materie umanistiche.Milano:Bompiani,1977,pp.24-26、pp.156-158、pp.198-199.。
随着与学生发展相衔接,大学里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品格的论文写作在艾柯的认知中已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2008年,艾柯写了一篇名为《三年结业的“学士”》(I“Dottori”del Triennio)的文章,抨击由四年期转为三年期进而取消毕业论文的制度,提倡论文写作的重要性④Umberto Eco.Pape Satàn Aleppe:Cronachediuna societàliquida.La nave di Teseo,2016,pp.315-317.。由此联系到中国近些年涌现的“取消毕业论文”的呼声,艾柯将论文写作与学生发展相衔接的理念与方法极具启发性。因为艾柯找回了论文写作,特别是学位论文写作的最初目的。它不是作为结束学习计划的定义事件,不是也不应该是考试或作业。恰恰相反,论文写作可以证明教育使得学生有收获和有作为。如此广义的教学内涵实际上跳脱了拉巴雷所讨论的局限于学术写作的狭义教学。学术写作在艾柯这里成为教学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教学的目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变化,最终消解了“学术”和“写作”在“教学”中难以平衡的问题。
拉巴雷在他的文章中感叹当今学术写作“与其说是一坨等待成型的泥土,不如说是一组等待填充的烧制罐子”⑤Labaree,David.“Turtles All the Way down:Academic Writing as Formalism.”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54.3(2020):679-693.。但在艾柯的理念与方法中,可以发现学术写作并无定式,学术写作教学也可以是能力的训练而非模板的介绍。艾柯学术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分别从“学术”“写作”和“教学”三个角度消解了拉巴雷提出的两难困境。之所以会有拉巴雷观察到的两难,或许是因为本末倒置的思维惯性和学术论文批量化生产的不良势头。如果能够回到学术写作教学的初衷,稳扎稳打,让写作成为研究者表达观点的工具,而非论文制造的捷径,那么拉巴雷的困境可能就不会出现。在艾柯的理念与方法中,“学术”“写作”和“教学”从狭义向广义的超越在整体上撑起了学术写作教学的张力,使学术写作教学不再只意味着狭隘的基本公式,而是因时制宜的学术训练。即便仍然使用“五段式”的学术写作方式,也可以避免拉巴雷所言“一套有用的指导方针变成铁笼子”⑥Labaree,David.“Turtles All the Way down:Academic Writing as Formalism.”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54.3(2020):679-693.的担心。
当前,艾柯研究愈发兴盛,但他在学术写作方面的成就却鲜有人问津。在海外,他1977年出版、并于1985年再版的《如何撰写人文学科的学位论文》直到2015年才有英译本⑦Umberto Eco.How to Writea Thesis.Cambridge:The MITPress,2015.。艾柯去世后,2017年出版的纪念文集《翁贝托·艾柯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Umberto Eco)对他的学术写作教学思想也只字未提⑧Beardsworth,Sara G,and Randall E.Auxier.The Philosophy of Umberto Eco.Chicago:Open Court,2017.。在中国,艾柯的《如何撰写人文学科的学位论文》已有两个译本。一个是于2003年由高俊方等人译《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在北京的华龄出版社出版①[意]埃科:《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高俊方译,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另一个是于2019由倪安宇译为《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给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建议》,在台北的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②[意]艾可:《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给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建议》,倪安宇译,台北:时报文化2019年版。。但无论是从于晓峰撰写的《埃科研究在当代中国(1981-2016)》③周启超:《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第4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第94-108页。来看,还是从2021年4月9日—4月11日在重庆召开的由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合办的“全国翁贝托·艾柯学术研讨会”来看,艾柯学术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都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唯有云也退在2016年缅怀艾柯时有一个段落提及了他的学术写作教学思想④云也退:《艾柯:人终将一死,幽默不能停止》,《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5期。。事实上,艾柯对写作教学用心颇多,不仅有《如何撰写人文学科的学位论文》这样的专著,还发表过很多诸如《如何写引言》(Come Scrivere Un’introduzione)⑤Umberto Eco.Il Secondo Diario Minimo.Milano:Bompiani,1992,pp.105-106.和《如何好好写作》(Come Scrivere Bene)⑥Umberto Eco.La Bustina di Minerva.Milano:Bompiani,2000,pp.308-310.之类的文章。此外,艾柯的学术写作观念既在其很多符号学理论著述有所反映,也渗透于他尤为知名的小说创作。总之,不只艾柯的学术成就和创作成果应为世人关注,他在学术写作教学方面的贡献同样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