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

2022-11-19 21:11:45刘竞丹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研究者生命语文

刘竞丹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1200)

生命是弥足珍贵的,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称为生命的等价物。但是,近年来,伤害他人生命、自杀自残、虐杀动物的新闻层出不穷,而且涉事者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在2021年10月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各级教委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贯彻落实。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很多生命教育的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成为了研究者们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鲜有研究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的篇名为关键词,以2017-2022为时间范围进行检索,对中国知网上的160篇相关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后,将围绕生命教育的基本概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展开,以期为研究者后续了解当前该主题的研究状况提供参考。

1.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概述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涵,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理解。有的宽泛地理解为“有生命的教育”;有的认为这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小学生直面生命和人生死问题的教育理念”;有的直接将其内涵细化为多个具体内容;更多的研究者则倾向于这是一个过程: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升华,最终使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各观点之间大致方向是一致的,不过是在细枝末节的定义处出现不同理解。因此无论是哪种观点,我们的教育都应该是引导人对完整的生命加以了解和重视。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归纳发现,研究者们大致从三个受众对象来分析。第一个是对于小学教育乃至教育的意义。通过深度挖掘和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关爱生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充分实践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回归小学教育中人的主体性,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第二个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由于与情感、德育等模块相互联动,教学环境变得灵动。第三个则是对于小学教育中的人的意义。通过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生命意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分别从科学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科学理论依据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活动经验论、生态学理论。现实基础主要从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支持、小学语文教材本身生命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时代发展对生命教育的召唤方面进行研究。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整理发现,研究者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内容的主要研究方向大致相同,集中在让小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并热爱生命、思考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加深对生命的理解等方面。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要求。研究者们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要求的研究中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要求,不同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界定,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人格的要求。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要求,首要是密切关注到学生健全的人格。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教学主体性的要求。他们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三是对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他们认为要做到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实现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

目前研究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研究主要分三类。一是通过对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家长、学生几个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其分别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研究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问题和原因所在,进行现状分析,得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实施方式单一、内容具有片面性、效果欠佳等结论;三是笼统地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生命教育开展不足的结论。总结可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在实施者、受教育人、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

3.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3.1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3.1.1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围绕学校层面很多人开展了研究,大体可概括为学校存在引导偏颇、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等问题。有的人围绕具体的表现形式开展研究,得出: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功利性考试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过分看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研究成果。

3.1.2 教师群体存在的问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行动不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过于重视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与内容,“快餐式”教育,为了“出成绩”而忽略学生的生命教育。体现为:消减生命教育教学内容、减少体验性为主的教育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单一,说理为主,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

3.1.3 家长群体存在的问题。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在校情况“一问三不知”,也有部分家长过分关注教育的成绩效果,鲜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变化和成长过程,对于生命教育呈现忽视态度。体现为:部分家长连孩子所在班级都不清楚、甚至认为孩子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和责任,自己撒手不管,丝毫没有意识到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成长生涯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1.4 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三种:一是学生未受到生命教育,在该方面为空白,存在严重缺陷。二是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主观接受度不高甚至对此不屑一顾。三是学生受到了生命教育,但仅仅浮于表面,未曾深入感受和实践。

3.2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导致学校层面和教师群体问题的原因。由于传统观念、社会期待等因素对学校和教师方面产生很大教学压力和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同与行为不到位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拥有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但行动不足或是缺乏相应的行动能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迫于无奈,只得过于重视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与内容,“快餐式”教育应运而生,为了“出成绩”只能忽略学生的生命教育。

3.2.2 导致家长群体问题的原因。家长不具备生命教育的专业能力。由于大多数家长不是教师身份,没有充足的机会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甚至小学语文课堂生活中,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且生命教育本身在我国处于新兴发展起的关注点,导致更没有机会涉及其中。

家长对于孩子的殷切期待可谓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孩子更优秀,而检测这一目标的标准,往往是成绩更高、奖励更多、排名靠前等宏观指标,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3.2.3 导致学生群体问题的原因。部分学生由于以上对象的原因,导致根本没有受到相关的教育,在该方面为空白。或者在受教育阶段的中、前期为空白,但后来接触到相关教育,但传统思想、现实情况导致学业成绩至上的思想先入为主,引起学生主观接受度不高甚至对此不屑一顾。

4.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问题的改进策略

4.1 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首先立足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素材,其次应该遵循生命教育有意、有序、有机的渗透原则,关注课堂内外拓展生命教育的教育方式。

4.1.1 挖掘语文素材,确定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语文素材分为课内和课外两方面,课内主要以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为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了可能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渗透生命教育的环节有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习惯教学和课堂实践活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梳理教材文本资源,深度挖掘文本资源,课前充分设计出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预设,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命体验性,充分引导,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和做出适当的评价。写作教学中渗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以习作为桥,与语文老师形成真挚的生命情感交流,写真实的生活,突出生命性。习惯教学则是通过引导学生“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方式进行渗透养成习惯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的方式相对来说就比较多,可利用课外书籍的阅读、实事的了解等方式。无论是课内资源还是课外资源,都应从注意图文资源和情感资源两方面体验。

4.1.2 遵循生命教育渗透原则,关注多种教育方式。学校要提供必要条件,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要为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营造充满生命意蕴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深入推进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素养,树立好典范,也要抓住教学环境、紧扣小学语文素材挖掘文本内涵,积极拓展延伸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

4.2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归纳研究,发现关于如何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氛围、教学方式、课外实践、尊重学生等方向。

4.2.1 关于教学氛围,研究者认为应当加强师生间的生命对话,营造具有生命温情的教学氛围,创造和谐的生命化班级环境。

4.2.2 关于教学方式,研究者们认为,应该树立生命意识,注重对充满生命意蕴的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生命教育感兴趣,通过课文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重视鉴赏教学,教与学相结合,采用具有生命灵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4.2.3 关于课外实践,研究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生命灵性的教学方式之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课外阅读、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机会等。可以带领学生丰富生命价值和生命情感、深化学生认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唤醒生命的意识。

4.2.4 关于尊重学生,研究者认为,一定要高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观点,培养个性、尊重学生的成果,鼓励与交流并存。可以采取布置个性化作业、培养个性化朗读、指导个性化写作等方法。

4.3 落实及优化小学语文中的生命教育。研究者们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因素入手,进行对优化策略的研究。研究者提出,应当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生命教育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爱。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提出小学语文中的生命教育可以融合小学德育教学元素,提升生命教育的丰富性以及构建多元主体模式推动生命教育的常态化。

5.总结

总结现有研究可发现,相关研究从多角度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5.1 从研究方法来看,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从现有研究发现关于内涵、价值、要求、问题及对策方面多偏向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有待发展。通过对2017-2021年研究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将会持上升趋势。因此应在已有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研究,可利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实地内容研究。

5.2 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研究较多的是从内涵、问题及策略多个维度进行,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分类、影响因素、价值研究的较少且深度和广度不够。由此说明大多数研究者将关注度放在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学校该如何做等方面。因此,未来要深入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空白点的研究,使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更系统性、全面性。

5.3 从研究人员来看,主要是理论研究者较多,一线教师研究者少。因此,要激励一线教师研究者与理论研究者共同研究,鼓励中小学教师加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来。

猜你喜欢
研究者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0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