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模式下新课程新高考实施的典型问题与解决路径

2022-11-19 19:36陈尚军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处
教书育人 2022年26期
关键词:选科普通高中命题

陈尚军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处)

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下接义务教育,上承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基厅函〔2020〕19号)的工作要求,全国普通高中已进入了新课程全面实施、新教材全面使用、新高考全面推进的阶段。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通高中受制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制约,在课程资源优化、办学空间拓展、队伍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为此,普通高中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何聚焦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实施,进行着富有创新意义的办学实践;如何在破解制约高中发展的诸多问题的解决中,探寻普通高中高品质建设的行动路径;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发展与育人质量提升,值得深入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实践,为普通高中的创新发展寻找可资借鉴的实践样例和方法示范。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实施中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三新一旧”背景下新高考新课程改革推进面临着不确定性

新高考改革给学校带来了课程体系重构、育人方式转型以及教学策略的调整,这些都给教师的执教能力带来考验:一是面临全国卷命题变化的挑战。从2018级学生开始,语数外学科高考试卷将变成全国统一命题,对比以往江苏卷和全国卷,无论是题型、结构、难度还是命题思路等,差异较大,而且教育部已明确未来高考不再公布考试大纲,教师在适应全国试卷上还存在着以往工作惯性影响的不确定性。二是面对等级赋分的挑战。理化生政史地选择性科目,虽然还是省级命题,但面对新课程、新课标和旧教材,教师要适应新高考方案中的学科等级赋分的现实要求,选择性科目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变化也存在首次命题的不确定性。三是面对教师执教能力的挑战。因选科人数的增加,部分常年来只执教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教师将参加到等级赋分的高考科目教学中来。教师从过去重等级过关转向到分分计较的等级赋分,其教学适应性还存在着不确定性。面对三个挑战,客观上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加强研究,同时也要市区教研部门加强教学前置性指导,以提升教师教学的适应性。

(二)“3+1+2”模式下新高考选科调整为学校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各普通高中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选科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选科指导方案,平稳有序推进选科分班工作。2019年9月1日,全市完成了新高考方案下首届学生的选科分班工作,由于家长和学生受到以往化学学科倾向和功利化因素的影响,全市首次化学选科比例不够理想。通过省市相关部门评估及指导,尤其是托底保障政策的实施,在全省化学选科重新调整后,我市化学选科比例有了明显提升。客观上看,化学选科人数及比例变化及选科不均衡的新情况,给学校选科教学以及整体复习备考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做好化学学科调整后的师资调配、如何在学校整体性教学的同时落实好化学重新选科学生的化学补习方案,如何针对化学选科人数变化,精准研判学情,做好教学的定位调整也提出了新要求。

(三)普职比调整后高中生源扩张对教学策略调整提出现实考验

近年来,城市普通高中普遍扩招。普高扩招后,客观上带来了普通高中生源的三年持续增长。高中生源的连续增长不仅给城市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保障、学生管理带来巨大挑战,而且面对生源结构的急剧变化,学校如何适应生源变化的新特点,进行必要的教学策略调整也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理想化诉求,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能力的要求,对学校管理者都提出了新考验。

(四)校本研究缺位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影响育人质量提升

个别区域和部分学校校本研究不到位,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研究不精准、课堂效益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集体备课实效性偏低,备课组缺乏对学科教学、学生作业布置、练习训练的精准研究,部分学校考试次数多、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和学力可持续提升。家长过度焦虑,过度安排子女参加社会机构课业辅导,对学生的课业负担雪上加霜。学校必须加强校本研究,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到课堂增效、课外减负的要求上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和学生在校活动总量。

(五)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局限裹挟考试升学功利价值影响学校办学

当前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等对教育生态的影响客观存在,社会对考试升学功利价值的追求热情不减与学校推进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矛盾,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生态同样带来了影响。一些区域不正确的质量观与扭曲了的政绩观相互叠加,客观上裹挟着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教育价值判断,影响着校长的办学方向。每当模考数据、高考成绩发布后,一些学校绞尽脑汁、穷尽手段进行夸大成绩的宣传和贬低同行、抬高自己的吹嘘,也引发社会对学校诚信办学的疑问。学校管理者需要保持教育定力,明确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借助新高考改革推动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衡量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实施中典型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提高认识水平,理清学校面临形势

2018级学生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江苏省“3+1+2”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首届毕业生。这届学生和教师处于“三新一旧”(新课程、新方案、新高考、旧教材)改革背景下,同时处于语数外江苏卷分省命题转向全国统一试卷命题的变化之际,选科科目由以往的等级要求转向等级赋分,高考的录取总分从480调整为750分。在试卷分值、题型、难度以及总分都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学校面对新高考,如何适应变化,研究变化,把握变化,如何通过精准研究、科学备考来适应新高考,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意义。因此,抓好2018级学生首届新高考复习备考工作,不仅能继承和巩固普通高中以往的办学成果及经验,也为学校在新一轮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办学水平奠定基础。

(二)把握改革方向,制定备考工作方案

1.精准把握新高考命题改革方向

由于“3+1+2”新高考方案中考试科目的作用和地位发生变化,试题的题型、题量、结构等都有所调整,命题的思路也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各学校既要审时度势,把握新高考新课程的命题改革方向,立足“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把准新高考命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要继承优势经验,立足学校实际,汲取学校以往质量提升的成功做法,站在学校已有的办学基础之上再攀新高峰。

2.科学研制复习备考的实施方案

首届新高考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要站在新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市教研室要加强全学年备考工作的整体规划,科学制定复习备考方案,加强学校备考方案的研制指导;学校要精心研制备考方案,有全年计划、每个月计划、每周的安排。复习备考方案的内容研制要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新高考研究,突出课堂教学增效,突出分层分类指导,突出质量监测评估。

(三)规范常规管理,强化育人制度保障

结合城市普通高中的发展实际,各学校主动落实《省教育厅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意见》,持续推进三项要求。

1.优化学科育人路径

各普通高中要完善学校课程实施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主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①这个根本问题。为此,全市普通高中要规范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新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整体设计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关注共同基础课程和选择性课程学习,探索新时代面向全体的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新样态。

2.规范学校课程设置

各高中要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修订)》,统筹安排高中三年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时间安排,均衡设置各类课程,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规定课时,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特别是要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坚决避免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严禁违规增减课程与课时。要坚持“一校一品”,制定学校课程规划,规范化实施国家课程,特色化建设校本课程。

3.增进课程深度理解

一是提升课程理解力。全市通过专题培训、集中研训和全员培训,不断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研究,增进教师对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正确领悟。二是增强课程实施力。各高中努力适应选科走班的教学需要,主动克服选科中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教师紧缺的客观矛盾,努力解决任课教师配齐配足的实际问题,着力提升每一名教师的走班和分层教学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力。三是加大课程保障力。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师资配备机制,加大区域内统筹配置和师资共享的力度,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一是强化备课管理。聚焦教学目标,抓实备课环节,强化学科主备责任,提高个人复备效果,夯实常态化的课堂质量。二是精心作业设计。加强作业环节研究,重点做好学生作业的选择、布置和评阅,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切实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实施精准检测。加强基于数据诊断的教学管理,精心命制反馈性试题,精确落实每课形成性评价,精细安排阶段教学总结性评价,不断提高反馈矫正环节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5.全程监控过程质量

近年来,全市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高中新课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落实了高中各年级常态化过程性的质量监控。具体加强了“三个高”,即:一是高质量研制监测工具。学科教研员优选精选骨干教师,瞄准高考,对接高考,模拟高考,针对学情,精心打磨监测试卷,全力保证高中不同学段质量监测的信度和效度。二是高精度开展数据反馈。定期召开高三教学质量分析会,及时做好高三期初调研和三次模考数据的精准化分析,为全面研判学校复习成效和诊断工作薄弱环节提供大数据支持,实现教学管理决策从认识模糊到把握清晰,从基于经验到着眼证据,从盲目武断到科学诊断。三是高效率推进数据应用。各区教育局和教研部门充分研读市里下发的监测数据,组织学校结合校情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开展数据横向和纵向多维比较,精心组织学科质量分析会、班级学情分析会、关键学生群体分析会以及家长会等,实现模考数据效能的最大化。

6.开发高品质课程资源

全市高度重视学科校本资源开发与建设,很多学校已形成了相对成熟与生源校情相适应的复习学案,为教师精准备考、科学训练以及有效反馈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市教研室组织高三核心组骨干教师加强高考试题特点和趋势研究分析,提出系列备课活动和重点章节(模块)的教学建议,提供分层教学建议与学科要求,并精心编制了高三一轮、二轮专题同步配套资料,为减轻高三学业负担、提高训练质量、增进备考实效提供了高品质的资源保障。

7.推动联盟学校发展

全市积极构建“分类教研、项目实施、联盟共进”的高中新课程教研工作体系,依托五岳联盟校、协同发展联盟校以及县中联合体,开展联合教研、主题研讨和质量评价,形成联合命题、测试、分析与评价的教研协同机制。校际联盟和联合体建设为同类高中之间交流搭建了新课程实施信息传递、经验共享和资源共建的交流平台,汇聚了校际联盟的集体智慧,丰富了新课程常规教研的组织形式,推进了不同区域之间同层次学校的协同共进与整体发展。

(四)开展精准研究,提供备考科学指导

1.抓好新高考选科走班指导,规范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是科学落实新高考选科任务。规范和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规范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各普通高中建立健全选科指导制度,结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兼顾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理性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有序组织选科走班指导,并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配合做好部分科目的选科调整与指导。二是有序落实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全市要求各学校完善学分认定办法,明晰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严格学分认定管理,不断提升学分认定可操作性和标准化水平。并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管理。

2.研究新高考评价体系,正确领会高考改革精神实质

新高考“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建立,为高考命题改革明确了方向。各高中要组织各科教师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进行全面研读,正确领会高考命题改革精神实质,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高考核心立场,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四个方面考查要求,厘清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同时要组织高三学科中心组、核心组骨干教师集中研讨,加强近十年全国卷、2020年高考改革实验区山东省等地试卷的研究,切实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考查重点及要求,为2021届高三复习备考明晰备考方向。

3.研究全国语数外试卷,精准把握三门学科命题方向

2018级学生是江苏从高考“08方案”分省命题过渡到全国卷统一试卷的首届毕业生。学校要组织语数外学科骨干教师加强命题研究,开展骨干教师命题培训,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研究不同题型试题找变化,研究不同考卷试题找新意,尽快地从以往“08高考方案”江苏卷的命题特点以及备考思路中跳出来。以全新视角去审视全国卷,确保教师人人知道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个个掌握全国卷的考查重点,有效规避以往江苏卷的备考惯性思维,提高语数外三门学科备考的针对性。

4.研究选科科目的命题,深刻理解等级赋分未来影响

根据全国新高考改革精神,物理、历史、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各省考试院组织实施命题和考试。市区教研部门要立足研究高考改革先行省份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特点,摸准选科科目命题的难度。要注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尤其是从以往等级过关的教学惯性中解脱出来,充分考虑到等级赋分,分分必争的现实要求,合理调控学生选科科目备考的投入时间。要注意选科科目的常态教学质量,注意学生掌握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的学科能力,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精选习题,提高训练质量。

5.研究校本研修的范式,切实抓牢整体提升质量关键

要建立支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校本研修制度,提炼适应校情的校本研修范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领悟与课程实施的专业水平。要不断优化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推动各区教研部门配齐配全高中主要学科教研员,保证区级学科研训活动常态化。要持续开展分层教研与分类教研,保证教研工作精准性,以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多样化需求,落实教研为学校质量提升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6.研究课堂教学的策略,持续推动教学方式主动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大力推进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从以往的经验看,“走心的课堂讲解”“积极的学生参与”“深度的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新高考以素养导向的命题导向充分说明,单纯靠“简单的讲”,靠“重复的练”难以解决学生思维与能力提升问题,也很难在高考中考出高分。为此,要开展基于素养导向的教学,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主动建构体现学校特点、适应学生发展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样态。

7.研究练习训练的效度,有效提高常态教学效率

复习备考离不开有效的练习训练。过度的练习训练不仅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会影响其他学科学习效果。要加强高三复习备考练习训练效度的针对性研究,加强练习训练的科学安排,提高训练的效果。要加强练习内容的精编细选,建立校本化题库,提高训练实效。要加强书面练习的批改与评阅,增强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减少重复性错误和过度纠错训练。要避免以讲代练、以讲代评的低效行为,切实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益,为师生减负,为家长解忧。

注释:

①“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讲话中所强调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选科普通高中命题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普通高中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