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研究

2022-11-19 19:02张晓玲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经济学党史思政

张晓玲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提出“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和时代使命。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大都以经济学专业各系列课程为例进行探讨,基本认为仅传授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思想不利于高校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塑造,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文献检索表明,关于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基本形成于近几年,成果较少。迄今为止,经济学课程思政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大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史课程思政研究的相关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目前仅发现陈新岗以经济史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强调马工程教材的使用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径。[1]总体来看,目前关于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集中表现为:一是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或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一些经济学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专门针对经济史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很少见。二是仅有的经济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成果,其对经济史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研究亦未脱离其他经济学课程思政的一般思路,从党史视角进行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尚较为薄弱。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时代,把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教学,教导经济学专业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史中吸取力量,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成就的来之不易,做到学党史、悟思想,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总之,从经济史角度教育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理解党和新中国历史的艰难,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新时代高校推进经济史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一、党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传统

习近平指出:“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并强调学习党史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注重在理论教育中融入党史学习,从而有利于党员干部认识国情,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推进党的各项工作。加强党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一贯传统。通过党史学习,可以从中汲取理论之魂、奋进之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党史学习与教育。1938年5月5日,延安马列学院开设政治经济学、哲学、马列主义基本问题、党的建设、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西洋革命史六门课程,并设立马列主义、中国问题、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等研究室。[3]把党的历史融入学习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专门阐述了研究历史的问题,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4]并严肃批评了一些同志不懂历史、特别是不懂中共党史的现状,“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4]他特别提出教学过程要联系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经济史,“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4]显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历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并特别重视干部对中国经济史的学习与理解。194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级及中级干部之具有学习理论资格者,于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外,均须学习理论。其学习范围分为政治科学、思想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等……经济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材料,以近百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为实际材料。”[5]同年3月30日,毛泽东做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强调了研究党的历史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党的历史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方法。[6]无疑,中国共产党铭记党的历史,注重学习党的历史,把党史作为营养剂,促使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理论精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历史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新中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高校先后开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关于党史的核心课程。[7]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进一步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和学习,对党史学习做出重要论述。1981年邓小平提出必须学习党的历史:“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8]江泽民指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胡锦涛也强调:“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他多次反复强调必须学习历史,特别是党史,并在全党开展四史及党史学习教育。2013年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0]2015年他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10]2018年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更是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10]显然,把党史教育融入理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同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等重要论断。[10]

二、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的基础与内容体系

党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社会进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因此,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推进党史教育的融入是实现经济史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经济史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力图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一体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0]

(一)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的基础

党史与中国经济史阐述的核心内容及其发挥的意义是相融相通的。这是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

首先,党史与中国经济史教学所阐述的核心内容一致。经济史学是研究特定区域内时间历程中人们经济生活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经济史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经济史学家吴承明指出,不讲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就无规律可言,经济史就变成抽象的历史,越讲越空。[11]基于这样的学科性质,中国经济史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尤其是生产力,课程主线是经济现代化。[12]从中共党史的研究主题看,生产力亦是其主要研究内容。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共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4]邓小平也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2]他在建党100周年的讲话中再次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4]根据以上重要论述,我们认为,党史的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经济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党史研究的历史主线。正如党史学者张静如指出的,中共党史研究主体部分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重点“要体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核心内容”。[15]吴汉全、王炳林也认为:“必须充分考量中共的历史活动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将生产力观点贯穿于中共党史研究之始终。”[16]显然,中国经济史和党史在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党的经济工作史是党史与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成就、历史经验与教训,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均是党史和中国经济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党史和中国经济史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艰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党史教育与中国经济史课程相融合的重要基础。

其次,中国经济史教学和党史教育的意义是一致的。中国经济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创新,进而掌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通过中国经济史课程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的艰辛与成就,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有正确和科学的认识,从中认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可以说,中国经济史课程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与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两者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一致的。可以说,中国经济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党史教育与经济史课程思政结合的内容体系

毋庸置疑,党史是贯穿于中国经济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联系党史的背景才能把中国经济史讲得更深、更透。内容体系构建是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的基础工作。由于目前的中国经济史课程教学体系并没有规定党史教育的具体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党史教育与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起步与摸索(1921-1937)。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初步开展、新民主主义经济道路的确立,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起步阶段的成就、经验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观点。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史,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时必须了解中国国情,熟知中国的经济发展史。要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上述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史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

第二,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展开(1937-1949)。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全面展开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确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构想。学生应了解和认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纲领的确立,明确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自己的理论创造和经济学理论,从而有力增强“四个自信”。

第三,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转制(1949-1956)。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工业化战略、社会主义经济改造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学生应该以史为鉴,理解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历史逻辑,总结新中国初期经济基础和发展成就,增强国情意识。

第四,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曲折前行(1957-1977)。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艰难历程与曲折经历,重大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演变,中国共产党应对经济困难的措施。学生应正确理解与评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徘徊,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判断能力。

第五,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转折(1978-1991)。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与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探索的启动,总结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经验。学生应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改革开放史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史爱国、知史爱党。

第六,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创新发展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92-2021)。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进入新时代,总结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特点。学生应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巨大成就,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源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无疑,把党史教育融入经济学核心课程中国经济史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并有蔓延之势。历史虚无主义极力歪曲、否定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7]把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科学地阐明和解释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经济工作以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就可以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上述虚无历史的宣言就会不攻自破,从而使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高校经济学课堂不仅要传授西方经济理论,还应该大力加强中国经济史知识的传授。因为中国经济史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能够解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成功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建设,把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背景环境中去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规律,从经济史角度解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从而使得经济学专业建设体系更加有灵魂和精神。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和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是推进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导者。中国经济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把党史教育融入中国经济史课程思政建设,经济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就能真正实现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和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经济学党史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