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阳,陈冬梅,苏 菲,万冬桂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女性乳腺癌已成为全球诊断数量最多的癌症[1]。乳腺癌及相关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阻碍治疗的进行,还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现代医学尚未阐明乳腺癌及部分相关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可以通过辨证论治,阐明病机,实现个体化治疗,疗效显著[3]。万冬桂教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于李佩文,在传承总结李佩文学术思想的同时加以创新,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乳腺癌核心病机为“七郁”。万冬桂教授从事乳腺癌相关疾病的治疗三十余年,临床用药独特,疗效显著[4]。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内经知要》[5]云:“郁者,痞塞不通。”凡有凝滞不得发、痞塞不通特点的病证都可归属于郁证范畴。基于对中医学理论的体悟和多年临证经验,万冬桂教授认为乳腺癌核心病机以正虚为本,“七郁”为标。乳腺癌“七郁”证具体为气郁、血郁、寒郁、火郁、痰郁、湿郁、食郁。“七郁”影响着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转归。
1.1 气郁 首先,根据经络理论,乳房与肝经循行相关。足厥阴肝经布胸胁绕乳头而行,故肝经气郁可致乳房疾病,乳房疾病亦可影响肝经气血循行,加重气郁。其次,乳汁的正常分泌以气机通畅为前提。气机不畅,乳汁久郁不得疏则乳病内生。此外,女性情感细腻而丰富,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恼怒抑郁等情绪。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恼怒抑郁等情绪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机阻滞,乳房内有郁结,久而生癌。女性情绪波动较为明显的阶段为围绝经期,此期也是乳腺癌的发病高峰[6]。气郁质为乳腺癌最常见体质[7]。气郁为乳腺癌“七郁”之本,贯穿乳腺癌全程。气机郁滞,不仅致病,而且会导致包括放化疗在内的各种综合治疗手段难达病位,作用不得发挥,疾病迁延。现代研究亦证实,抑郁、焦虑等情绪不仅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8-9],也会影响预后[10]。
1.2 血郁 首先,“女子以血为本”,血以循环周身、运行不息为常,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而运化失常,形成血郁。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行瘀滞;肝郁化火,耗伤阴液,阴血凝聚则成瘀;肾气不足则血运无力而成瘀;肾阳虚衰则血失温煦而成瘀;肾阴亏虚则生内热,进而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瘀日久,与寒、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互结,凝滞于乳络而发为“岩”。其次,手术治疗属“金刃外邪”,可损伤患者血络,导致血液停滞或离经妄行而形成瘀血。再次,血郁则血行缓慢甚或迟滞不行,易在局部停留、聚集、癌变而致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多出现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更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11],属中医“血瘀证”范畴。此外,有研究表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瘀血证占比较高[12]。
1.3 寒郁 首先,女子本就呈现性格内敛、喜静恶动等阴盛阳虚特点。围绝经期为乳腺癌发病高峰,此时女性处于“三阳脉衰”的生理阶段。其次,现代女性久坐办公、鲜少户外活动、不晒日光、穿衣单薄、偏嗜生冷等饮食起居习惯,均会使机体内外感寒,加重阳气的虚耗。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结,寒积日久,阻于乳络,乳络耗伤,日久则酿为癌症,表现为乳房肿块坚硬如石且推之难移、局部皮肤平塌下陷,皮肤晦黯呈橘皮样改变,并伴有疼痛等阴寒郁结的症状。再次,乳腺癌相关治疗可直接损伤人体阳气,如手术之“金刃外邪”、化疗之“药毒”和疾病因素相互作用,均可导致阳虚寒郁更加突出,从而使术后及化疗过程中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易感冒、脱发、腹泻等阳虚寒郁表现。
1.4 火郁 首先,患者素体阴虚,可致虚火内生;平素过食辛温炙热之味,日久可化热化火;内伤七情过极亦可化火;火热与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相胶结,郁久成毒,蕴结于乳络,则发为乳腺癌。火为阳邪,毒性峻猛,火毒易耗气伤阴动血,入于血分而滞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客于乳络,迫血妄行,可导致乳腺癌乳房溃疡。其次,紫杉类化疗药物、射线等治疗手段的性质属火。应用此类治疗手段过程中,药毒之“火”可灼伤脏腑,伤津耗液,使肌肤失去荣润,导致四肢麻木刺痛等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射线放疗区域的灼痛、瘙痒、水肿、溃疡等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1.5 痰郁 首先,肾主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此三脏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失常,从而为痰、为饮、为湿,阻碍气血运行。患者体内气郁、血郁、寒郁、火郁、痰郁等诸郁证可相互兼夹,胶结日久,阻于乳络而酿生成癌。其次,痰性胶着黏腻,一旦形成,难以彻底祛除,缠绵难愈。痰浊变化多端,可行于全身各部,可停聚于各脏腑经络之间为病,如郁阻于肺则可致乳腺癌肺转移,郁于清窍则出现乳腺癌脑转移,恰合《杂病源流犀烛》所言,痰之“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
1.6 湿郁 首先,饮食不节、劳倦、情志等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液不化而成湿浊。湿浊为病,隐匿缓慢,善于渗透,随气流注四肢百骸、肌肉筋脉,无处不到,缠绵难愈,故乳腺癌呈现起病隐匿缓慢、病情多变、容易复发转移的恶性特点。其次,手术可影响局部水液循行,水湿郁结,泛于肌肤,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并发症[13]。化疗药物卡培他滨[14]、靶向药物吡咯替尼[15]、PIK3CA[16]抑制剂及内分泌治疗药物[17]等属中医药毒,可损伤中焦脾胃,使水湿不化,郁于胃肠,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肥人多痰湿”,肥胖患者体内湿邪郁积较重,更易导致乳腺癌复发转移,预后较差。这一认识与肥胖会导致乳腺癌预后不良[18],以及Ⅳ期患者、复发患者中湿邪困脾证出现频率最高[19]等现代研究结果相一致。
1.7 食郁 首先,根据经络理论,女子“乳房属胃”,故胃经气血运行失常,经络不疏,可导致乳房疾病,乳腺癌病亦可影响胃经气血运行。其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经常处于饮食不节的状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腻则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水谷不得运化,郁结于中焦,而成食郁。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人以水谷充后天,食郁可致包括乳腺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此外,乳腺癌相关综合治疗,尤其是化疗极易损伤患者中焦脾土,脾胃运化水谷及升清降浊功能失调,形成食郁,困阻脾胃,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
花类药物是指药用部位为花、花序、花蕾、花穗或花的一部分的中药[20]。花类中药,大多性温平而无毒,适合于慢性久病的体虚者、妇女、儿童、老年人,且尤其适合治疗乳腺癌患者。花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21]、脾胃病[22]、心血管疾病[23]等疾病的治疗中。花类药物五味以辛味居多,大多轻清宣散,具有疏解郁结、调理气血的功效。如合欢花、玫瑰花、玳玳花解郁安神、行气活血,红花、凌霄花活血化瘀,金银花清热解毒,百合花清火安神。万冬桂教授认为,花类药物可疏利气、血、寒、火、痰、湿、食之郁结,是治疗乳腺癌患者“七郁”证的要药。
3.1 辨证论治,汤药内服
3.1.1 气郁——疏肝行气解郁 若乳腺癌患者出现情志抑郁,敏感多疑或急躁易怒,多叹息,嗳气,腹胀,头目、乳房、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烦躁多梦,夜寐欠安等表现,可辨证为气郁证。治法为疏肝行气解郁。处方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为主方,配伍玳玳花、合欢花。主方以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法。配伍的2种花类药物均长于疏肝解郁,为治疗肝气郁结之常用药物。合欢花与玳玳花为万冬桂教授临证常用疏肝解郁药对。两药轻清宣散,配伍主方可解肝气郁积而畅通全身气机。合欢花具有良好的抗焦虑[24]、抗抑郁[25]作用。同时万冬桂教授临证常嘱患者以疏肝五花茶代茶饮。疏肝五花茶由玫瑰花、茉莉花、月季花、白梅花、合欢花组成,具有疏肝行气、解郁安神的功效。
3.1.2 血郁——活血化瘀开郁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阶段,若患者出现癌性疼痛、上肢淋巴水肿、周围神经病变、手足综合征,伴有头痛,肌肤甲错,月经失调,痛经或闭经,经色暗或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增粗青紫,脉细涩或弦等临床表现,可辨证为血郁证。治法为活血化瘀开郁。主方为桃红四物汤配伍玫瑰花、凌霄花。桃红四物汤调血养血,通补兼施。方中红花辛温,入肝、肾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效突出。玫瑰花活性成分具有增强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作用[26]。玫瑰花配伍凌霄花为万冬桂教授临床常用治疗气滞血瘀的药对。玫瑰花配伍凌霄花有气血同调之功效,在活血解郁的同时,还可疏肝行气。桃红四物汤配伍玫瑰花、凌霄花,行气活血而开郁。
3.1.3 寒郁——温阳散寒化郁 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及化疗治疗阶段中,患者常出现畏寒、四肢不温、自汗、精神抑郁、乏力懒动、纳差、消瘦、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贫血、面色无华、舌淡白、脉沉细无力,可辨证为寒郁证。治法为温里散寒化郁。主方为小建中汤配伍丁香花、桂花。小建中汤温里,散郁结之寒。丁香花辛温,入脾、胃、肾经,具有较强温阳散寒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丁香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27]。桂花辛温,入肺、胃、肾经,长于温肺化饮、散寒止痛。此两味有升发宣达之性的花药入药,不仅助小建中汤温阳之力,又可由其升发宣达之性,将躯体内里郁积之寒积透出体外。
3.1.4 火郁——清热泻火发郁 炎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迅速肿大、破溃,甚则溃烂翻花,流水臭秽。乳腺癌晚期胸壁转移常出现癌性溃疡症状。经历放疗的患者可出现治疗区域红肿、干燥等放射性皮炎症状,可伴痛引胸胁,发热,心烦寐差,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平素易口舌生疮等症状。病证为火郁证。治法为清热泻火发郁。主方为黄连解毒汤配伍百合花、野菊花、金银花。黄连解毒汤有清泻三焦火毒之力。百合花、野菊花、金银花药性偏寒,均有清热解毒之效;百合花长于清心经、肺经郁火;野菊花有泻火平肝之效;金银花长于消炎退肿,与黄连解毒汤相合,宣泄郁结之火力强,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言“火郁发之”的治法。同时万冬桂教授临床嘱患者以清热五花茶代茶饮。清热五花茶由菊花、金银花、槐花、木棉花和鸡蛋花组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3.1.5 痰郁——健脾化痰祛郁 部分乳腺癌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肝囊肿等多部位囊肿,可见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自觉咽中异物感,咳不出,咽不下,或时吐痰涎等症状,辨证当为痰浊内阻证。治法为健脾化痰祛郁。主方为六君子汤配伍旋覆花、款冬花。《丹溪心法》云:“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从本治痰,关键在补益脾胃。六君子汤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旋覆花性味苦,有燥湿之效,长于降气化痰,降逆止呕。药理研究显示其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8]。款冬花,味微苦而辛,化痰功效佳,新痰久痰皆可化之,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款冬花具有良好的祛痰、抗肿瘤作用[29]。旋覆花、款冬花合用,可以其辛散之性加强化痰功效。
3.1.6 湿郁——利湿泄浊消郁 术后淋巴水肿、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腹泻等为乳腺癌常见并发症状,多伴有头身困重、纳呆食少、口中黏腻、完谷不化、大便稀溏、胸口憋闷、腹胀、汗出不透、湿疹、关节肿胀酸楚、小便不爽、舌苔滑腻等症状,辨证为食郁证。治法为利湿泄浊消郁。主方为五苓散配伍芫花、玉米须、厚朴花。五苓散具有利水祛湿、温阳化水之效,为治疗水湿郁结的主方。五苓散利尿消肿、“去菀陈莝”之效突出。研究证实五苓散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增加血流速度[30]。芫花攻逐水饮之力宏。玉米须甘淡平,可通过利尿作用宣解湿郁。两药合用,体现了“开鬼门,洁净府”的内涵。厚朴花苦温,入脾、胃经,可理气机,化湿浊。芫花、玉米须、厚朴花合五苓散共行利湿泄浊消郁之功。
3.1.7 食郁——健胃消食化郁 化疗期间患者常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并伴有腹胀、呃逆、反酸、嗳气、口苦、腹痛腹泻、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状,辨证为食郁证。治法为健胃消食化郁。主方为健脾丸配伍啤酒花、绿萼梅、鸡蛋花。健脾丸含四君子汤及消食力强之焦三仙,故长于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啤酒花有健胃消食、利尿安神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31]。佛手花可和胃快膈,兼能疏肝理气。绿萼梅味酸性平,功擅芳香开郁,疏肝和胃。《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绿萼梅可“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鸡蛋花甘平,具有清热利湿止泻的功效。诸药合用,使肝气得舒,脾胃得健,升降有序,则食郁得解,气血调和。
3.2 注重食疗,改善居处 中医治疗强调全面施治。万冬桂教授认为,在汤药内服基础上,应注意调理患者日常作息及饮食,改善患者居处环境,以求治疗效果最大化。对于食郁明显患者,应嘱患者注意节制饮食。玫瑰花、野菊花、金银花等可以代茶饮用,亦可作为原料制成糕点或甜品,或作为调味料增加菜肴风味,以巩固解郁效果[32]。与此同时,可在患者居住环境内摆放鲜花或鲜花挥发油制成的香薰,以开解郁结之气。
3.3 疏导心理,身心同治 乳腺癌患者诊疗期间会承受来自肿瘤本身、乳房缺失所致躯体形象受损,以及担忧肿瘤转移、复发等诸多心理压力。中医学注重心神合一,心理疏导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万冬桂教授认为,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劝告、安慰、支持、解释、保证等不同的沟通方式,既能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向患者传播正确的疾病知识,帮助患者建构健康的生活理念,又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减少治疗副作用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患者,女,39岁,2021年7月21日初诊。主诉:左乳腺癌术后1年余,轻度抑郁3个月余。患者于2020年7月10日行左乳癌切除术,术后诊断:左乳非特殊型浸润性癌(pT2N1M0,ⅡB期,三阴型)。术后行8周期AC-T方案化疗及15次放疗,现行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1 g/次,2次/d,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刻下症见:情绪抑郁,自觉缺乏家人及朋友爱护,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入睡,双下肢及腰部疼痛,持续3~5 min,四肢不温,双手及双足皮肤颜色晦暗、发黑,干燥脱屑,神疲乏力,头重昏蒙,恶凉食,痛经,经色暗红有血块,大便不成形,小便调,面色淡白。舌紫黯有瘀点,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脂肪肝,胆囊息肉,子宫小肌瘤。胸部CT:双肺散在小结节。西医诊断:乳腺癌。中医诊断:乳岩;辨证:郁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痰利湿,温阳散寒,解郁安神。处方:醋北柴胡15 g,麸炒白术15 g,麸炒枳壳15 g,川芎15 g,香附15 g,瓜蒌皮15 g,猫爪草30 g,生黄芪15 g,党参15 g,白芍15 g,合欢花15 g,合欢皮30 g,红花15 g,玳玳花10 g,绿萼梅10 g,厚朴花15 g,丁香15 g,玉米须10 g,炙甘草6 g。15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同时予疏肝五花茶(玫瑰花5 g,茉莉花5 g,月季花5 g,白梅花5 g,合欢花5 g)15剂,代茶饮。
2诊:2021年8月25日,患者抑郁喜悲较前减轻,入睡困难较前缓解,双下肢及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双手麻木较前略缓解,大便成形,现仍有乏力、头重昏蒙、四肢不温、手足皮肤晦暗干燥、痛经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将前方黄芪增至30 g,党参增至30 g,加当归15 g。15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1年9月29日,患者情志较前明显好转,乏力、四肢不温、头重昏蒙较前明显减轻,手部不适感减轻。续予2诊方15剂,煎服法同前。
患者于2021年10月、12月复诊,以原方随症化裁,未出现新的不适症状,精神好,纳眠可,二便调,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按语:患者症状表现为郁证,气郁、血郁、痰郁、湿郁、寒郁夹杂。患者因患病遭受较大心理打击,肝气郁结,故抑郁喜悲。自觉缺乏家人及朋友爱护,肝气郁结,扰乱心神,故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入睡等症状。气血郁结,冲任失调,故出现痛经、经色暗红有血块等症状。双下肢及腰部疼痛,为血郁表现。血郁则皮肤失于血液荣润,故出现手足综合征。痰饮郁结,阻于脑窍,故神疲乏力、头重昏蒙。痰饮结于身体各处,形成有形之邪,表现为脂肪肝、胆囊息肉、子宫小肌瘤、双肺结节。化疗药物易伤中焦脾胃,中焦阳虚寒郁,水谷不得温化,故进一步出现湿郁。水湿下入大肠,则大便稀溏不成型。四肢不得阳气布散温煦故四肢不温。舌脉亦为气郁、血郁、痰郁、湿郁、寒郁夹杂之佐证。故治法为行气活血,化痰利湿,温阳散寒,解郁安神。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配伍玳玳花、绿萼梅疏肝理气解郁;川芎、合欢花行气活血,配伍红花发挥活血化瘀开郁的功效;黄芪、党参、丁香温补中焦、温里散寒化郁,与白术、玉米须、厚朴花共行温阳利湿消郁之功,与瓜蒌皮、猫爪草共同发挥健脾化痰祛郁之功;白芍、炙甘草柔肝养血,缓急止痛;诸药配伍,使气机调畅,血脉通畅,寒凝得温,痰湿得化,共奏解郁之效。2诊时患者情志抑郁较前略改善,郁结之肝气得开解。但化疗药物的持续应用不仅使手足综合征难以速解,而且伤患者正气,故在原方基础上将黄芪、党参加量以增强补益之功,增化痰湿之效,以补开郁,同时加用补血活血之当归,温补与解郁结合。其后以原方随证加减,以善其后。
七郁辨证是万冬桂教授在既往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乳腺癌疾病特点,从郁证角度提出的对乳腺癌发病及预后转归的认识。七郁贯穿疾病全程,影响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转归。七郁多互相转化、兼夹,治疗时应全面辨证,合理配伍处方,灵活应用花类药物,注重身心同治以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