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洋
儿时,吆喝声是我生活中很平常却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卖零食的,卖玩具的,卖生活用品的……小商小贩们走街串巷,将吆喝声带进了北京的每一个角落。
“卖——小金鱼儿喽——”卖金鱼的大伯的吆喝声总带着长长的儿化音,非常明亮,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点亮新的一天。每每听到这声音,我虽知道无缘买上两条金鱼,还是忍不住趴在门口看着他拎着两只木桶走过,像享受一首美妙的曲子似的等着那一声声吆喝在耳旁响起,再目送他一步一步地缓缓离开。
“烂乎呔蚕豆——看哟!” 听见这样的吆喝,便知道是卖蚕豆的来了。紧随着这吆喝声来的是蚕豆饼的香气:温热的蒸汽从手推车里冒出来,蚕豆的清香混合着椒盐的咸香随着蒸汽溢出来,撩拨着一街人的心弦。大概是因为日积月累之故,这香气与吆喝声早已交织在了一起,吆喝声一经入耳,口鼻之中便已香气氤氲。买了蚕豆饼,本该把它拿回家珍藏的,我却忍不住当街吃得油光满面,对面摇着蒲扇穿着背心下棋的老爷爷调侃道:“小姑娘,慢点儿吃,又没人抢你的。”惹得众观棋人一阵哄笑。
吆喝声多如秋天飘落的黄叶,我每天最期待的是卖糖葫芦的声音:“蜜来哎糖葫芦——冰糖多哎——”糖葫芦还未到,我却已被这出自丹田发自肺腑的声音折服,这吆喝声浑厚而悠长,在我听来是最美妙的声音。载着糖葫芦的小车随着“吱吱”的响声由远及近,吆喝声也慢慢地由小渐大,可我仍嫌他走得太慢,早早攥着几枚硬币站在门前,听着我逐渐加快的心跳声为声声吆喝打着节拍。
夕阳西下,金色的霞光照耀着胡同两边的墙壁,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照耀出最古老而悠长的记忆。那是宁静生活中的一丝点缀,也是北京文化中的一抹烟火气。吆喝声渐渐散去,却深深留在我的心中,容我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