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观
当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戏曲艺术作为我国国粹,其中蕴含大量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戏曲艺术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国粹,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戏曲艺术也被融入小学音乐教材中,但在部分学校中,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在开展教学时缺乏完善的教学大纲,导致戏曲教学流于形式;并且由于戏曲内容较为复杂,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更导致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质量不高。
戏曲艺术从古至今都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据关键地位。戏曲艺术表现形式较多,无论是在器乐演奏、唱腔或者服饰上均呈现多元化形式发展[1]。自西周开始,我国即出现戏曲的最初表现形式,而随着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戏曲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其在表现形式上也不断进行创新,每个朝代都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表现形式,这就使得戏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最初阶段,其对学生三观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戏曲艺术,使得戏曲艺术进入到小学生音乐启蒙中,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提升对其认知程度,培养小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发掘戏曲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拓宽小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促使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好地提升。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音乐课程不属于主要课程,对今后升学考试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这就导致在很多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课堂氛围极为枯燥。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导致音乐教学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事实上,音乐可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促使小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品位,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戏曲艺术剧种较多,常见的剧种可分为评剧、黄梅戏、豫剧、越剧以及最为常见的京剧等,不同的地区还根据当地特色风土人情及语言习惯,形成了多元化的地方戏曲种类,使得戏曲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3]。而无论哪种戏曲,其中都包含了完整的剧情以及精美的服化道具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唱腔,人文素养十分丰富。
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能在其中渗透德育相关内容,更可利用音乐教学来表现我国的传统美德,落实寓教于乐,新颖生动的音乐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在将戏曲艺术与小学音乐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戏曲艺术涉及的内容较多,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立足于教材基本内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及认知特点,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降低戏曲学习难度,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果。
近年来,情境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出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将戏曲艺术融入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入情境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构建出戏剧表演场景,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模仿。小学生尽管年龄较小,但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极强,可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提升对戏曲的认知程度,从而逐渐模仿其演唱和表演,在模仿中不断提升自身戏曲表演水平。
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智取威虎山》被改编为多种形式,如电影、电视剧和戏曲等,教师可在网上下载相关电影内容或者电视剧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得学生可以直白地了解这段内容,然后再开始相关京剧选段的学习,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有利于学生戏曲表演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可在校园中营造出戏曲艺术氛围。
当下,我国正处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戏曲艺术更需要加大对其传承和弘扬力度。可在音乐教室内悬挂名家画像和戏曲人物造型,张贴相关绘画。更可在校园中举办一系列的戏曲演出类活动,提升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教师还可在课间播放相关优秀戏曲类节目,讲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内容,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戏曲素养的提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有效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在将戏曲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戏曲内容,活跃课堂范围,提升教学质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戏曲艺术涉及演唱和表演唱白等多种形式,仅凭教师演示会有较大的局限性。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下载相关视频内容,以声画结合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提升对认知,更通过视频中精美的服化道具来提升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唱脸谱》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下载各种脸谱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讲解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提升学生对脸谱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形式和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多,流行音乐已经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戏曲艺术在唱腔上和内容表现形式上与其他音乐种类相差较大,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将其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使戏曲艺术更好地被小学生所接受,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的音乐感知力,使学生发现音乐的多样性,颠覆学生传统认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今后开展音乐作品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为例,该曲在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在高调部分加入浓郁的中国风,将京剧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加上李玉刚的“双声”唱法,使得这首歌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音乐的众多可能性,提升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传统音乐教学由于不受重视,导致学校在组建教师队伍时也不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这就促使学校在组建教师队伍的时候要提升对教师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将戏曲艺术融入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许多教师自身戏曲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导致在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戏曲素养,可利用进修等方式来提升教师对戏曲艺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来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戏曲艺术需大力传承和弘扬来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部分学校尝试将戏曲艺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丰富了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具体融合过程中,教师可立足于教学大纲和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引入情境化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更可将其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积极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