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

2022-11-19 15:46刘潇潇
小学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意识评价语文

☉刘潇潇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所有创新性的工作,也需要团队间的合作,合作成了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人们若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要具备合作的基本意识与技能。而语文科目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鉴于此,针对这种发展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这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合作共赢”理念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探究热情得到点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意义

语文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力途径。合作学习模式是锻炼学生合作意识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其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和动态走向,以学生的视角为切入点分析问题,把小组成绩当作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最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借助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顺应了“以生为本”的先进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发展等,将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内。在划分小组后,明确合作的主题,及时对合作过程予以指导,实现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育,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应具备社会认知、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学生应在教育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而且当前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独立人格较为匮乏。针对这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小组、班级两个层面的集体为核心,而学生只有在小学时期适应了这类“小集体”,才能在将来适应社会这一“大集体”。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发表独特意见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将自我融合至集体中,有利于开展团体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评价、总结,也使得成员间可以共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在互帮互助中取长补短,一改以往知识学习浮于表面的问题,科学化训练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在自我获得荣誉感中增强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从教学角度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因为教师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鼓励其勇于发言,能够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高效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确保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不仅契合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也让学生在合作之时相互磨合,提升合作的默契度,令学生看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

(一)创建合作小组,明确学生的分工和职责

互助关系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但只靠学生自身的力量,难以建立多角度的互助关系。此时,教师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分工与责任意识。这也是影响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组内成员相互理解了分工职责,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充分发挥出不同成员的自身才能,使合作学习达成预期的教学成效。为了增强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着手于创建科学的合作小组,要以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等学情为主导,划分标准中也要兼顾性格、兴趣爱好等,做到综合考虑,创设出较为均衡的合作小组,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分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分工合作埋下伏笔。每组的人数要做到平均,以全班总人数为参考,以4 至6人适宜。并通过设置小组长的形式,让其发挥组内的引领作用,对其他组员进行监督,在与组员进行配合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出合作学习的价值和积极作用,使小组内形成和谐的氛围。小组长自身也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让小组长根据组员的个性特征安排任务,使学习任务得到高效完成,进而带动组员增强合作意识。

(二)自主与合作学习并存,做到共同探究

大量、反复的教学会逐渐消磨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能够克服这一弊端。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之时,教师为每组分配任务后,学生只需要分别完成整体任务的一部分,再经由全体成员的统一汇总,对得到的答案进行整理和完善。这种方式不仅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点,也使得学生领悟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但提升了教学实践的效率和质量,也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升华。[2]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节的《两小儿辩日》中,本课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古人为认知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善于动脑的精神,以及孔子实事求是、谦虚严谨的求知态度,感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本课文章通篇是文言文,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平台,因为和现代文不同,学生在阅读文章中会增加一个步骤——使用工具书翻译。以往学生单独进行这一环节会显得较为单调、乏味,但有了小组成员的陪伴,并在和组员的交流与沟通中,逐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会在互动中完善翻译成果,在集体的努力下掌握通篇大意。

在安排合作课题方面,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令课题具有“由浅入深”的特点,先以背景知识、生字发音、词语意思等基础层面为切入点,整理出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等,再精读文章,分析每一段的意思并提出细节性问题,最后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教师可事先安排课前合作探究课题,以孔子的人物知识为探究对象,要求每组学生列出若干条重要内容,其中包括生活的年代、人物评价、贡献、著作、小故事等。还可以“太阳”为主题,如要求学生观察太阳后整理出观察结果等。当小组成员各自收集好材料后,可在课上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最后的整理,再进行汇报分享给大家。若谈论太阳的观察特点,则需要每位小组成员以一两句话总结出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对太阳的独特看法。

其次,针对课上基础知识的研究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使用信息辅助工具,将全面分析文章后得到的各种看似杂乱的信息,按部就班地进行规整,也便于在分享汇报时更有条理性,避免出现整理上的疏漏。之后在文章精读的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每一段的表述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第二段可安排“用现代汉语阐述两个孩子的看法是怎样的。”,第三段可安排“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等。这类细节性问题,教师一定要把控好合作讨论的时间,每组的答案也要尽量简练、全面。

最后,教师要对本课进行总结,尤其是每组的研究成果,还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内容予以补充等。或提出一个总结性问题,如“学了本课,大家有哪些启发?在今后学习道路上应该怎样做?”等。如果有剩余的教学时间,还能进行知识拓展迁移,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太阳离地球到底是远还是近”这一话题。教师应做好一些准备,如在学生讨论后播放相关的天文、地理知识纪录片,在专家的解读中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所增加;或教师口述总结,配以画图的形式对知识予以说明。整个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具有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同一文章的不同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有效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教学有序开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更是保证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合作意识,在维护好课堂秩序的同时,还不能过多干涉学生间的合作。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大胆地表述出来,即使回答错误或不到位,教师也不可直接予以否定,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此外,教师也要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平和的心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本课题材是儿童诗歌,为读者介绍了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几种窍门。由于其朗朗上口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致。要求学生通过流利地朗读诗歌,认识辨别方向的不同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合作学习的任务安排可进行模块化处理,教师需安排具有同一特点的任务,在各做汇报后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以推动教学实践的进展。

为此,在教学初期研究和整理基础知识阶段中,教师可在教学导入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握好诗歌中生字词的发音,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全体小组进行朗读,之后再安排借助字典等工具,让组员共同归纳出生字、生词。在这一过程中,每组的小组长要带动小组整体的运转,使学生互帮互助的气氛得到优化。可考虑借助思维导图的力量,将生字词作为基本关键词,用组词、联想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式,对其进行向下扩展,最终构成字词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扫清基础知识障碍。模块式任务安排中,教师应控制好任务进行的时间,当学生做好基础工作后便可以进行汇报和其他提问。

这首诗歌的重点在第二至第五小节,所以在精读中,要依照小节主要话题和意思布置任务,可以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直接让学生找到每节中的要点,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有利于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全文内容。安排的问题如,在第二节中可提出“为什么文中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第四节中可提出“大树是如何指点方向的?”等。当学习完最后一节,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在大自然中找到天然的指南针?”,并安排每组学生共同绘制知识表格清单,用以对本文内容进行最后的总结。表格中的主要项目是“观察的事物”“时间”“辨别方法”三个条目,填写完成后可让本文的重点知识一清二楚。在最终的总结环节中,教师可安排“读后感”任务,每组学生派出一位代表表达组员的综合意见,除了谈论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外,也可让学生分享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本课教学加强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得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了合作的意义。

(四)建立合作评价机制,辅助教学的反思

教学评价不但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查缺补漏,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保障。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之时,教师应关注评价机制的确立,以鼓励式评价作为中心思想,通过对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使合作学习更具动能。教学评价应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兼顾后进生和优等生,对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教师在观察时,除了要监督和指导小组学习情况,也要做到对各组进行形成性评价,使学习过程得到优化。每次课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指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令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除了基本的教师评价外,小组成员内部的自主评价、小组间的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都可引入到合作评价机制中,使得评价主体更加丰富,让评价体系更全面、更科学,进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实现全方位的反思。[3]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应借助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主讨论为主,让学生表达自我,辅助教师深度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有害因素,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加强教学各个方面的转变和更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规避教学误区,指引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知识,在深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意识评价语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