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教学活动化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2022-11-19 15:46☉陈
小学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思维活动数学

☉陈 娟

随着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发展与变革,数学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新教改中明确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而活动化教学恰好能将这四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推动促进教学“四个因素”的良好互动和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活动化教学对数学课堂的意义及作用

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围绕活动而展开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围绕书本更加丰富有趣。与过去传统模式不同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活动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灌输。此外,学生在活动思考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能将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充分地考虑一遍,并在联想过程中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式的联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鲜明的作用[1]。活动化教学对数学课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以活动形式来开展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趣味性。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玩游戏、搞竞赛、说唱演等可以打破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改善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专注于讲,学生专注于学”的教学状况。活动化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还能调动过去没有参与的触觉和嗅觉,锻炼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真正促进学生个人整体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此外,活动化教学之中,视觉的冲击力也比以往教学中的冲击力更强,更能调动学生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的显著特点是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强、发散性思维以及思维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活动化教学,恰好能够培养和提升这些思维典型特质,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逻辑。

(三)促使劳思结合,诱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大部分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来实际操作,此外还要求学生自己深入观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在数学课堂上,把实践和理论、动手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劳思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灵活性和变通性都有了显著的增强和提高,随着这些变化量的不断积累,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诱发和催生学生不断地对数学进行创新,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与数学创新能力。

(四)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活动化教学能够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数学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式的静态教学,而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劳思结合的动态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隐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想象力、逻辑思维力、动手实操力、灵活变通能力等。

(五)推动学生参与,培育合作能力

活动化教学本质就是围绕活动而开展,不管什么形式的活动,想要开展就必然需要多人多元素的参与。数学课堂上的活动是将学生、课堂、老师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生彼此联系,既加强了合作,也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

二、在数学课堂中活动化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与应用

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真实的数学教育情境中灵活运用活动化教学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利用活动化教学可以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特别是可以利用兴趣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好的基础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和富有成效。

(一)以游戏性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趣味性

游戏性活动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和心理发展特征,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游戏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数学课堂中的学生由“静”到“动”,这对学生兴致的培养也十分有利。当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致高涨之后,就会从内催生自己的学习动力,日积月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共赢的观念和作风。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里,教师在讲解知识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你画我猜”小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两两一组,再把早已准备好的字母在白板上显示,让其中一个学生背对白板进行猜,另一个学生正对白板比划白板上的字母,给猜的同学进行提示。这样的游戏活动很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开展和知识讲解中学生也就更乐意好好听课,也能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

(二)以操作性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操作性是活动化教学的典型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结合数学书中的理论观点去摸索、实践,用具体的实验或者操作去验证书中的结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性方法,学生对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就不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需要自己动手操作,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经过多次思考才解决,这样会使学生的记忆更为牢固。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开展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活动开展之前先给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之后把全班学生以5 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让学生拿出制作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样子以及它们棱的具体位置。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制作的模型裁剪,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效果不同,这样的实际操作可以简化理论知识,让学生更易理解[2]。

(三)以实践性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传授理论上的知识经验,学生被动地接受,由于都是理论层面,学生学习的时候感觉特别陌生,晦涩难懂。而数学中的活动化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活动化教学以活动为中心,并可以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这样可以拉进数学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由于联系了生活经验,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

例如,在苏教版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开展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教师先将学生以4 人一个小组分开,再讲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平移的特征、旋转的特征。讲解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里找寻的轴对称图形、平移图形和旋转图形。学生找寻完毕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点评。在此之前,学生要先将自己所找寻到的结果为其他学生进行回顾讲解。由此,教师可以找出学生在回顾讲解时所犯的错误,也可以知道哪些内容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掌握得不到位。随后,教师在点评和重新讲解时要求学生进行改正,并对于学生掌握的薄弱点进行着重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这节课程内容的充分理解,也增加了学生演讲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这些陌生图形的距离,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以辩论性活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辩论性活动是考查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思维变通能力、反应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活动中开展辩论性活动,辩论的激烈竞争氛围可以带动学生更为用心地学习。此外,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辩论,既可以有意识地纠正自己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误解,还可以加深对困难知识点的理解,理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思路,这对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辩论有利于学生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学生将辩论主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与各种现象、各种事物相联系,进而展开联想并发散想象,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中的《圆柱和圆锥》,在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辩论赛活动与数学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把“圆柱容器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作为辩题,再挑选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为“圆柱容器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反方的观点为“圆柱容器的体积不一定大于它的容积”。通过辩论,学生就能加深对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并得出结论:容积是指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而体积是指占空间的大小,一般包括表皮的厚度;也就是说在物体表面厚度大的情况下,容积是小于体积的,但是一般忽略不计,容积等于体积[3]。

(五)以表演性活动培育学生的多种能力

表演是一种集多种能力为一体、具有很强情境性和感染性的技艺。把表演融入数学课堂活动中,不仅是一场数学表演的视听盛宴,而且还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由于其感染性强的特点,表演性活动比其他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因为表演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以及可以将多种能力糅合的特点,其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很强的发挥力和表现空间,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来开展表演性活动。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就可以开展表演性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这一章节中的第一个应用题就可以让学生模拟和表演。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小猴,一个学生扮演小猴妈妈,小猴妈妈摸着小猴的头对小猴说:“桃子熟了,你去帮妈妈摘桃子。”小猴去摘桃,这里可以用乒乓球模拟桃子,教师要求“小猴第一天摘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 个”。这时扮演小猴的学生就把乒乓球拿走放进盒子里,之后教师提问:“小猴第四天摘了多少个?”小猴再表演4 天摘桃,并让其他学生数一数盒子里的数量,这样学生们就能很清晰直观地知道如何去计算。

(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喜欢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提前备课,并以PPT动画形式代替枯燥的文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文字过于枯燥,即使使用多媒体,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听课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数字动画和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展示讲解数学的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吸收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后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可能会较之前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教师单凭语言文字无法完全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认识图形》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室黑板、课桌和门以及学生经常玩的方形魔方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打下良好基础。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内容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动画片和小视频吸引学生眼球,随后教师再根据播放的内容展开知识讲解。

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具有很大发挥空间和潜力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十分有趣和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充分利用活动化教学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思维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