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琴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 030031)
我国是全球苹果生产第一大国,苹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现阶段对于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我国苹果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苹果产业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新业态等也对苹果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山西省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但在苹果资源挖掘、果业功能拓展、三产融合等方面明显滞后于其他苹果强省[2-4]。研究表明,山西省苹果产业在生产成本、效率指数、资源禀赋等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苹果价格和利润却居于全国苹果产业下游水平[2]。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从苹果产业新业态层面尝试探析其旅游价值和市场潜力,以期为提高山西省苹果市场竞争力和山西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山西省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省内有30 多个县(市、区)把苹果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和2021 年山西省统计公报数据可知,2020 年山西省苹果产量为436.63 万t,占全省园林水果总产量的46.81%,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9.92%。2010—2020 年山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略有增加,苹果种植面积由2010 年的13.63 万hm2增加至2020 年的14.43 万hm2,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产量由2010 年的268.28 万t 增加至2020 年的436.63 万t,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相对于其他苹果生产省份,山西省苹果产业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
据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山西省苹果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晋中市。2020 年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为8.81 万hm2,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61.1%,产量337.7 万t,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77.4%;临汾、晋中市苹果种植面积分别为3.71 万、1.05 万hm2,占全省苹果面积的25.7%和7.3%,产量分别为75.0 万、16.7 万t,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17.2%和3.8%。其他地市均有苹果种植分布,但是面积规模较小。运城市苹果产业作为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区域产量变化趋势来看,临汾市和晋中市除2018 年以外基本保持稳定持续增加趋势。其中又以临汾市苹果产量增长最快,由2010 年的27.43 万t增加至2020 年的75.00 万t;晋中市保持稳定增加,产量由2010 年的14.28 万t 增加至2020 年的16.83万t。运城市从2012 年开始增长趋势明显减弱,2015年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近2 年又有所回升,苹果产量由2010 年的203.96 万t 增加至2020 年的337.78 万t。其他地区苹果产量则保持持续的下降趋势。综上,近10 年来,临汾市和晋中市苹果产业发展趋势较稳定,产量基本呈持续增加趋势,运城市产量变化幅度较大,整体规模呈现缩小态势,处于重要的调整阶段。
我国苹果品种以富士为主,总体发展现状为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品系混杂,自育品种所占比例小,新品种更少。虽然当前我国已实现苹果的足量供给,但是仍存在阶段性供过于求和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现象[5-6]。目前,山西省苹果品种格局与全国相似,其中规模化种植品种有10 个左右,包括富士系、嘎拉系、元帅系、秦冠、华冠、美国8 号等,零星种植品种有20 个左右。富士系、嘎拉系、元帅系是三大主栽品种,栽种面积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65.50%、8.51%和7.89%;我国自育品种如华冠、秦冠等占比较小,仅占全省的3.2%和2.4%[7-8]。富士系、嘎拉系、元帅系和华冠4 个品种在山西省各苹果生产区的分布[9-10]情况如下:富士系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市,其次是晋中市,其他区域包括晋城、长治、吕梁等市;嘎拉系主要分布在运城市,其次是临汾、晋中市,其他区域少有分布;元帅系主要分布在晋中、太原市,其次是运城、忻州市,临汾市有少量栽种;华冠则主要分布于运城市[6]。
虽然我国25 个省份均种植苹果,但优势区主要集中于环渤海湾地区(山东、河北、辽宁)、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甘肃、山西)及黄河故道地区(河南、江苏、安徽)三大苹果产区。近年来我国苹果产区变化趋势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苹果主要生产省份苹果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中,陕西省苹果种植规模增长迅速,近20年间增加了66.7%,远超山东省,稳居全国第一;此外,甘肃、新疆苹果规模明显增加。苹果种植规模下降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山西等省。现阶段我国苹果产区总体呈现西移北扩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证明影响苹果产区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利润率、气候变化、老龄果园退化、政策影响等[11-12]。山西省苹果种植面积由2000 年的18.77 万hm2减少至2020 年的14.43 万hm2。尤其是近几年运城市苹果面积减少明显,2017 年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约为13.51 万hm2[10],至2020 年减少至8.81 万hm2。运城市苹果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15 年以来苹果价格一路走低,很多地区的收购价低至1.2 元/kg,再加上近几年的极端天气不断,尤其是2018 年的倒春寒,给西北大部分果区带来了重大创伤,当年运城地区苹果减产近80%[13];另一方面,目前运城市有意缩减苹果种植面积,尤其是对于某些长势弱、结果率低的果园,通过给予补偿的方式改种其他作物。综上,现阶段山西省苹果规模整体呈缩减趋势,相对于其他苹果生产强省,山西省苹果竞争力明显不足。
2.2.1 优势产业区分布
农业部颁布的《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 年)》和《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 年)》,均确定了晋南、晋中属于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主要包括运城、临汾、晋中市,其中平陆、芮城、万荣、临猗、襄汾、吉县等6 个县被列为优势苹果生产重点县,盐湖区、闻喜县、永济市、曲沃县、翼城县、隰县、霍州市、榆次区、祁县、太谷县等为优势苹果生产基地县。2007 年山西省启动了新一轮优势农产品2008—2015 年区域布局规划,其中运城市临猗、万荣、平陆、芮城、盐湖、闻喜、夏县、河津、稷山、新绛、永济等11 个县(市、区),临汾市曲沃、翼城、吉县、襄汾、隰县、尧都、乡宁、霍州、大宁等9 个县(市、区),晋中市太谷、榆次、祁县、平遥、介休、榆社等6 个县(市、区),晋城市高平、陵川等2 个县(市),长治市沁县、武乡县等被列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据各县市统计年鉴和年度统计公报数据可知,截至2019 年底,全省30 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和基地县苹果种植总面积10.71 万hm2,产量378.0 万t,全省占比分别为74.3%、89.6%,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区域大部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可见,山西省苹果产业集中度高,优势区凸显,为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2.2 产业集群发展
我国苹果产业正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传统的苹果产业以产地优势为主,未来将以产业优势为主。山西省苹果产业历史悠久,资源禀赋优越,集中度高,为该省苹果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近年来,山西苹果以其优越的品质成功出口至孟加拉国、泰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美国、斯里兰卡、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但是,由于山西省苹果结构单一,技术相对落后,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较弱[2]。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主要苹果产区的蓬勃发展,如陕西和甘肃等省的很多苹果优生区种植规模逐年扩增,大量现代化新型果园建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优势突出。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苹果价格低迷,气象灾害频发,很多地区的次生区开始慢慢被淘汰,很多家庭散户式苹果种植户不堪重负,纷纷放弃果园种植业,或者改种桃、李等其他果树。近几年,山西省运城市散户苹果种植面积减少了20%~30%。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省份,如2014—2019 年山东省胶东地区散户苹果种植面积减少30%左右;陕西省关中地区苹果种植面积锐减50%以上。这也说明现阶段我国苹果散户种植规模逐渐减少,规模化集群产业是苹果产业发展总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山西省苹果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瓶颈,未来应在保障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苹果产业链发展[13-15]。
2.2.3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产业现代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未来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不同区域因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政策不同,苹果产业发展新态势各异。很多地区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和一系列惠农政策机遇,积极挖掘苹果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拓展苹果产业多元化多功能发展,有效推动了苹果三产融合,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山西省也积极组织各种名优水果推介会,提高果业知名度,尤其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及国家的经贸交流。同时深入挖掘各地苹果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挖掘提升水果产业的文化和市场价值的同时,向全国客商推介质优味美、绿色环保的产品,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打造经济融合新平台,有效地促进果业提质增效、果农增收致富。因此,需要继续强化苹果优势区和特色区,提高果业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品种研发,同时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苹果产业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苹果产业,支持产业引智、引才、引资,促进苹果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文旅教育等价值。近年来,全国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集中度高,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发展势头弱、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从果旅融合发展层面分析了山西省苹果产业的旅游潜力和价值,以期促进山西省苹果产业集群发展和三产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1.1 临汾市吉县苹果产业全域旅游示范区
临汾市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和黄河岸边,有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也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苹果园面积1.87 万hm2。近年来吉县围绕着田间、黄河、瀑布、苹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成功带动了2.3 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9 年全县接待游客955.48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14 亿元,超过80%的农民收入来自苹果[16]。
2017 年以来,吉县每年都举办“春华秋实”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吉县苹果文化艺术节,以“体验苹果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苹果+文化、苹果+互联网、苹果+旅游”三大苹果特色产业新业态,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活动形式包括线上线下展销会、果品交易博览会、旅游路线推介会、全国邮政推介会、旅游博览会、招商引资洽谈会、吉县苹果品牌体验活动、美食民俗体验活动、全国书画展评活动、全国“黄河魂”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全面展示吉县黄河原生态乡土风情和苹果之乡的文化魅力。除了苹果文化、黄河文化主题,吉县还进一步丰富了各色旅游元素,包括根雕、手工布艺、黄河石刻等手工艺品,挖掘发扬了黄河鲤鱼、平安果盅、吉州小炒等特色美食。目前吉县还启动了壶口瀑布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加快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酒店、黄河风情小镇、黄河院子、遗址公园、77 孔窑洞、沿黄旅游公路和人祖山景区二期开发等,建立文创产品孵化基地,开发“寻根、铸魂、悦生活”浓郁黄河风情的文创产品。2020 年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初审验收,成功凭借“苹果+旅游”模式和黄河壶口瀑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推动了多产融合发展,形成了桑峨牡丹园、厚川味道体验地、东城采摘园、太度美食街、社堤苹果小镇、克难坡风情窑洞等一系列乡村旅游点。围绕旅游规划生态,良好的环境不仅促进了旅游发展,也为苹果有机绿色产业提供了支撑,三产效益相得益彰。
吉县在苹果生产上以品质为中心,发展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的现代化苹果产业,通过果业服务中心和果业协会完成统一商标、统一形象包装、开展区域品牌建设;依托电子商务建立OTO 线上模式,推动线上销售;通过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融入京津冀、环渤海、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同时与东南亚多个国家和美国均达成了吉县苹果出口的合作意向。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吉县苹果品牌价值15.59 亿元[17]。
值得一提的是吉县壶口镇社堤村的“苹果小镇”,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采摘、休闲、娱乐、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社堤村是全县新农村示范村之一,苹果园面积近150 hm2,也是红色文化基地。2019 年社堤村依托当地苹果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完成以观光采摘、农耕体验、风味农家饭、红色文化等为一体的山西“苹果小镇”,现已形成34 个供游客采摘的果园,此外还有四季果蔬园、红色教育基地、怀旧主题餐厅等,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首批“黄河人家”[18]。
3.1.2 运城市万荣县苹果主题公园
万荣县属于传统农业大县,苹果种植面积约3.34 万hm2,2008 年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2016 年入围“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 强县”,万荣苹果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录产品,曾在第三、四、五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万荣县不仅有优势苹果产业,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华夏根祖文化底蕴深厚,位于黄河岸边的万荣县后土祠(古称“汾阴脽”)有“中华祖祠”的美誉。李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潜力十大民居建筑、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是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此外,万荣县还有“中国笑话之乡”之称。近年来万荣苹果产业与地域文化结合,形成“快乐的苹果”地域文化品牌,并重点打造了以苹果为主题的具有观光、科教等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万荣苹果主题公园。该公园坐落于万荣县西南部的贾村乡,距离万荣县城17 km,距离运城市50 km,道路交通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和人文基础好,主要包括苹果生产采摘区、果文化展示区、园艺技艺展示区、新品种推广示范区、观光休闲区等。其中生产采摘区是对原有的果林进行改造扩建,现有1 200 余hm2的红富士和130 余hm2的华冠、红星、嘎拉、瑞雪等,还种植了一些柿、葡萄等树种进行搭配,形成了以景观墙为中心分布于主干道两边的苹果生产和采摘区域,并且以果业合作社托管果园的方式进行分区管理[17]。果文化展示区则以苹果博物馆为主体,同时辅助全区域景观建筑文化展示包括文化雕塑、文化景观墙、景观小品等[19]。园艺技艺展示区共分为2 个区域,一是苹果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展示区;二是现代农业机械操作展示区,展示新型无人植保机、喷雾器、弥雾机、微耕机、套袋机、犁地机、枝条粉碎机等现代农机具的实际操作,此外还包括现代设施农业滴灌果园、高空微喷示范园、联智能监测探头等。新品推广区主要为了解决当地气候对新品种的影响和推广,是自主品种创新展示区。观光休闲区位于中央广场周围,包括公园主景区、儿童乐园区采摘园、观景平台、大风车、护坡、农耕文化墙等[20]。
万荣苹果主题公园充分利用了当地优势果园和景观资源,把现代农业与传统苹果产业相融合,并将苹果生产、果品出口、观光旅游、农民致富等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苹果产业的多产融合和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但是相对于吉县案例,万荣苹果主题公园人工造景多,相对缺少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并且许多景点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旅游趣味性和区域特色。
山西省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的23.3%,位居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省境内,山西省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此外,山西省还是革命老区,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等。
截至目前,山西省苹果产业旅游资源开发明显不足,很多苹果主产区缺乏对于旅游资源和乡土文化的挖掘,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发展,更不能带动区域苹果产业转型和升级,总体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山西省是苹果大省,2021 年推出的31条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路线中却没有以苹果为主题的旅游路线,仅仅在3 条路线中包含有苹果采摘内容,即芮城乡村体验游路线、临猗黄河风情一日游路线和临猗水果采摘文化节日游路线。运城市作为山西省苹果生产主要基地,苹果是运城人对于家乡味道最甜美的记忆。运城市拥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尧舜时为甸服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关公故里、蒲剧、眉户两戏种的诞生地,还有妙道寺双塔、盐湖景区、李家大院、永乐宫、神潭大峡谷等。其中,临猗县、万荣县和芮城县是运城苹果三大主产区。芮城县属于高海拔地区,苹果品质高,价格相对较高;万荣县和临猗县属于我国苹果的非优生区,苹果品质相对中等,但是该区域苹果生产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优势[17]。虽然近年来该区域苹果种植投资管理水平提高较快,效益显著,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旅游价值开发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相对滞后。
山西省苹果产业旅游开发较成功的案例仅有临汾市吉县苹果产业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域充分挖掘了黄河壶口瀑布景点、黄河文化、华夏根源文化等,成功实现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功能融合发展。万荣苹果主题公园则相对舍近求远,忽视了对当地悠久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文化根基的支撑,不能形成鲜明主题,同时人工景点堆砌更容易造成景点同质化现象,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苹果产业旅游价值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基础好,更容易打造一批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悠久文化为核心,以苹果产业为主体的城郊休闲、农事体验和观光采摘为主导的华夏文明乡村旅游示范典范,提高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进而进一步规范苹果产业标准,拓展产业链,提高苹果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引领山西省苹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