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动”小学作文整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11-19 15:46☉周
小学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习作教材课文

☉周 艳

小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而读写联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防止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让学生习得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写作能力。读写联动主要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的学习过程中汲取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让读写成为彼此的互补,实现读写互促的有机统一。部编教材单元习作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如何让学生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笔者以为,可以从整组教材、教学目标着眼开展单元习作学习活动,把习作学习活动贯穿于单元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单元阅读教材中,领悟基本的写作方法,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树立整组意识观,进行过程式读写联动设计

我们以往的单元习作指导,常常是一两节课的事情,殊不知,完整的习作指导过程其实是一次以写作为中心的集阅读思考、资料选择、交流修正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过程,而不应是一种就一篇指导一篇的方式[1]。因此我们要把习作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甚至整本书的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备课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根据本单元习作要求和单元、年级段的习作目标,不仅关注文本的情感共鸣点,而且关注那些有特点有规律的句段。通过阅读课文从写作主题、材料选择、表达方式等多个角度,寻求本次习作的整合和借鉴之处,以便学生在习作学习活动中,能从感性体悟上升到理性认知,语言表达能力在品析语言文字中全面提升,取得会表达、乐表达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习作话题,积累习作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要写生活中的见闻,而小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景、物、事熟视无睹,常会出现写作时因储备空虚而无话可说。如果教师能从整组教学来关注写作话题,就会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展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把单元习作列入学习计划,有意关注阅读,关注生活,为习作积累丰富多彩的题材。如六下部编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放寒假前,我就有目的地布置学生搜集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活动习俗。在学习完《北京的春节》一课后进行对比,感受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北京的春节习俗有何异同,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在学习完《腊八粥》一课后,安排学生回家去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喜欢的一种美食,然后仿照课文第1 节,从食材、做法、味道等几方面,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食就水到渠成了。

(二)立足整篇阅读,做好习作准备

习作准备主要指向谋篇布局与表达方式,是结合阅读提示的习作导向。整篇阅读背景下的习作准备,要求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深入解读教材,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本组教材写作目标,再以本组阅读材料为载体,统筹安排,分步突破单元写作的重、难点。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可以是仿写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口头交流[2]。例如,六下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间的流逝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运用形象的动词,排比的句式,抓住具体可感的事物,把时间的来去匆匆写得真实感人。教学时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第三自然段,仿照这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也来写一写对时间之流的感触,寻找自己时光流逝的脚步,为单元习作情感表达做准备。

(三)重视读写联动,立足课堂指导

课堂是学生学习信息的地方,也是学生创造信息的地方。教师要重视本组教材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之间实现由表及里的知识与能力的联动。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对习作能力重难点分散指导的基础上,师生可在习作课中把这些零碎的点重新整理,或者是回顾重点句段的表达方式、谋篇布局的技法,进一步落实本次习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如果之前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写过相关的片段,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整理先前的这些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在段落连接处进行过渡,由此减轻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以实现读写互促的有机统一。

二、通过有效策略引领,开展读写联动的学习活动

(一)把准目标导向,做到统筹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越发关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注重教材的整体化,强调防止知识的片面化、孤立化。统编语文教材各单元课文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排特点,为我们实现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可能。教师需在教学时抓住单元内部结构层次[3],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各阶段的学习任务。贯穿于整组阅读教学的过程性习作学习活动,既要有单元作文的整体观,又要有小学阶段同类文章写作的系统观,把语文课教得丰厚一些。同样是写“人”的话题,那么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要求各不相同:三年级要求为熟悉的人画像,尝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写清楚。四年级就要求运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结合实例,来写出特点。五年级,不光要写出具体的特点,还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六年级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具体叙述事物的过程中要融入真挚的情感。可见,从“尝试”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从“结合具体事例”到“选择典型事例”,习作的内容要求、方法、策略,随着学生年级段的升高而提高。而学生“写人”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心中有了系统的习作能力目标,教师就可以准确定位某一组习作的具体要求,即承接之前年级段的习作要求,不一步到位,不拔高要求,把单元习作目标细化,变成若干个能力训练点,分散落实在阅读教学的习作活动中,逐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有序递增。

(二)引导阅读悟法,指明习作方向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注重随文练笔与习作互补,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衔接,有的放矢地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吸收,写作活动是表达,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思维模式,从教写什么向教怎么写转化。例如,部编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学习活动。

习作话题:让真情自然流露

习作要求: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导向: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编排体系,有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精读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是名家名篇,前一篇侧重把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侧重把“我”由盼望到失望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在教授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交流平台结合两篇精读课文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目的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进行表达习作。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写一直讨厌语文课的“我”,忽然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说明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抒发我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不舍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对阳光的两种用法,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批注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表达。单元中阅读与写作的链接是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有素材积累、内容拓宽,也有主题深化、表达特色等,教学时我们可以挖掘阅读教材与写作表达之间的衔接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写作技法。

三、利用写作兴趣引领,着眼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发展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如何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及时地因势利导,敢于创新,重视积累,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要改变以往写一篇习作时刻意提示写作方法的教学模式,分点渗透,降低写成一篇习作的难度,那么在阅读课中就要先读懂写的内容是什么,再循序渐进地进行讨论,悟得怎样来写的方法,紧紧把握学生尝试的心理,或提供内容,或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进行迁移。因为有了阅读课上的写法指路,再加上仿写几句话或一个片段,学生的压力不大,于是写作也变得有趣味了。学生在前期有了习作过程中的体验活动,有了素材积累的学习阶段,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一)开展仿写训练,实现读写统一

众所周知,仿写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仿写训练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某个优美的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尝试着仿写出类似的句子,以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4]。教学实践表明,模仿写句子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而且有利于提高读写结合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并且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学《小露珠》时,就课文中的“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与“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等这样巧妙运用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摘下来,再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如,在教学《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在学生仿写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了读写统一。

(二)通过拓展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有待丰富,而且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社会认知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因此,学生在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理解不全面、不深入等情况,在写作内容中也很难展现亮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以及在写作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把指令性写作活动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训练。例如,在五年级写作教学中,就鼓励学生对《嫦娥奔月》这则故事进行续写,对《古诗两首》进行即兴创作,从而实现全面实施写作训练。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应该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本,循循善诱,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去阅读与写作。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并从中获得写作素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与阅读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阅读内容中感受生活的气息。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要求学生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写作活动,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由此可见,教师除了树立整体化意识,还要有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应该体现一课一得的螺旋上升。新编教材的选篇很多是名家名作,它和学生认知的现状有一定的距离,有些写作技巧只能达到有所感、有所悟的程度,熟练运用还要靠联系生活经验积累,靠个体的悟性与韧性,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并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才能让读和写相辅相成,实现读写联动。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开展读写结合的指导,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