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娜
(山东省东营市乐慧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00)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读书、讲故事,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师重视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在幼儿园课程中设置了阅读课程,区域活动中设置了阅读区域,而且还通过与幼儿家长的积极沟通,组织了亲子共读活动,让幼儿阅读意识的培养涵盖幼儿园与家庭生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教师要明确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背景开展高质量的亲子阅读,促进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在父母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够拉近亲子关系,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过程为纽带,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分享阅读的过程,通过亲子共读,家长和幼儿共同学习,一同成长。而为了通过亲子共读给父母和孩子创造沟通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分享读书的感动,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为亲子共读,提供广大的阅读平台,丰富图书资源,促进幼儿家长和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为幼儿的阅读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1]。因此,教师可利用家长会了解幼儿在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幼儿在课外与家长共读的情况,并且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教师向幼儿家长推荐书籍,并借助幼儿园内图书馆的开放,让幼儿家长意识到该年龄阶段幼儿所需要的书籍,让幼儿家长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自行寻找到相关读物,促进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带动下形成阅读兴趣。
比如,幼儿的家庭中,妈妈是家庭主妇,爸爸经常到外地出差,幼儿对爸爸的了解很少,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实际的家庭情况,推荐幼儿家长在亲子共读时选择《我爸爸》这本书,让幼儿通过书中对爸爸的描述产生共鸣,让幼儿认识到爸爸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劳动,促进幼儿学会产生共鸣并且学会感恩。例如,在幼儿园组织幼儿参与了区域活动,教师讲解了科学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幼儿家长选择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绘本或图书,促进幼儿在亲子共读时能够将自己在幼儿园内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再结合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共读经验,将阅读变成茶话会的形式,幼儿能够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的阅读成果,幼儿家长也能够感受到幼儿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另外,幼儿园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推荐了小班、中班、大班幼儿适合阅读的书单,为亲子共读提供了有效基础,幼儿园内的校园网站也收录了书单的电子版本,便于幼儿家长下载并打印成册,供幼儿阅读。
开展亲子共读,目的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潜能,让阅读成为亲子间的一种交流方式,成为幼儿快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调幼儿有多少阅读的天分或者具备多高的阅读能力。在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根据科学的家园互动,制定合理的亲子共读内容与策略,让幼儿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发挥其教育职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对开展亲子共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分析幼儿的成长环境,了解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亲情关系,从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角度出发,让幼儿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为亲子共读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而且,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获得知识的情况,分析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了解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指导,让幼儿家长能够在正确观念的引领下,带领幼儿开展阅读活动。
比如,在组织亲子共读活动之前,教师就通过通讯技术手段和家长取得了沟通,明确可供幼儿家长选择的阅读书单,让幼儿家长根据幼儿园内所学课程、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情况自自由选择书单,并给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结合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给予针对性分析,并且从幼儿的接受能力和阅读识图能力出发,让幼儿家长所选择的书单更符合幼儿的学习实际。在家长和幼儿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和家长联系,通过视频的方式了解家长和幼儿亲子共读的情况,分析幼儿在阅读时对于图画和文字的了解和认识情况,了解家长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家庭的亲子共读情况,教师针对性的给出建议,或者根据幼儿在课外阅读的情况设计校园内的具体活动,让课内课外的课程内容保持高度一致,促进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分享,让幼儿牢牢掌握住学习的主动性,这也能够提升幼儿在亲子共读中的积极性,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学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
为了增进家园沟通,搭建家园共育桥梁,提升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和亲子共读水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并且记录下活动瞬间。教师把如何加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主要工作,借助重要节日、实践活动或日常教育活动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有助于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感受到阅读行为的有效性[2]。针对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在幼儿园的进步,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细致的交流,并且通过交流,了解更加真实的幼儿情况,教师将幼儿参加活动的瞬间记录下来,并剪辑为视频。通过对比幼儿参与活动前后的变化,或者是让家长看到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收获,有助于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赖,能够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教师及时梳理幼儿家长的建议并逐一落实,能够拉近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并且为幼儿家长答疑解惑,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与科学指导,让幼儿家长减少亲子共读方面的一些困惑。
例如,在组织幼儿参与“我们一起读”的共享阅读会时,幼儿3-4人为一组围绕共同的话题“朋友”展开讨论,教师随时记录幼儿在小组合作阅读时的表现。在班级内有三本不同的书籍,幼儿在阅读完一本书籍之后,要针对朋友、友谊等话题给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多个不同的摄像机记录下幼儿的阅读瞬间,发现幼儿在阅读时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的优势,剪辑好视频,给每位幼儿家长都发送有大量他们孩子镜头的视频,让幼儿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进步,发现他们在共同阅读时所采取的策略,以供幼儿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应用。幼儿家长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内的阅读情况,发现孩子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师给出的建议,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证了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又比如,在组织其他活动时,比如体育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家长看到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语言能力。如幼儿是否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与人沟通的能力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要时刻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积极踊跃的完成活动。结合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教师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并推荐幼儿家长在校园网络寻找相关书籍,帮助幼儿克服某一方面的缺陷,如幼儿在与他人沟通时总是爱讲话,喜欢表达自己,但是没有办法把其他同学的话听完整,这就导致幼儿的性格看起来有些强势,而其他同学在沟通时很少主动与该同学搭话。教师将记录视频进行剪辑后分享给幼儿家长,让幼儿家长寻找学会倾听一类的故事书或绘本,促进幼儿养成正确的尊重他人的习惯,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开放活泼的性格基础上完善幼儿的人格建设。
亲子共读活动可通过专门的活动来组织,也可以通过灵活运用碎片时间来组织,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设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为幼儿亲子共读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提升幼儿和家长亲子共读的意识,也提高家长和幼儿的默契[3]。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为家长和幼儿的阅读创设空间,通过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为家长和幼儿提供阅读环境和阅读材料。在幼儿和家长所在的区域内设置书籍阅读角,在家长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或者幼儿园放学接送幼儿的简短时间内翻看书籍,带领幼儿抓住碎片化时间。参与阅读活动书籍的阅读讲究意义,并不强调每本故事书或绘本完全阅读完毕,因此,教师可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如一本书不能及时阅读完毕,可分不同的片段进行阅读,抓住每个片段化的时间,让阅读渗透在幼儿的每日生活中,促进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家长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在幼儿园读书区域带领幼儿完成故事阅读,促进幼儿养成随时阅读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幼儿园大厅设置了专供幼儿家长和幼儿阅读的区域,摆放了幼儿平时会阅读到的故事书、绘本、识字卡片和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在幼儿家长提前到达学校送孩子时,在不耽误幼儿家长工作的情况下,教师建议幼儿家长和幼儿利用这样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亲子共读,强调幼儿和家长之间的阅读与分享,也通过课前或课后的碎片化阅读,强化幼儿的阅读意识。在阅读过程中,观察幼儿家长所采取的阅读指导方法,并给幼儿家长提出一定的建议。比如幼儿家长在到来后直接带领幼儿进行阅读,并且幼儿家长的阅读居多,带领幼儿进行故事书的翻译和绘本故事的讲解,这样一来,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变少,且有效的阅读收益很少。因此,教师就可以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组织幼儿家长可采取引导式读书法,,在幼儿知道某一故事情节后,幼儿家长适时提出问题,让幼儿去猜测故事可能会怎样发展,以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促进幼儿在下次阅读之前能够带着自己的阅读疑问和猜想。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方法搬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幼儿在阅区域阅读活动中也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到幼儿课前和课后的阅读,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也让幼儿学会构思故事情节。这在大班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可广泛应用,以发展幼儿对故事的想象与创编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能够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组织阅读活动或开展亲子共读,都不能仅仅将阅读停留在阅读行为上,而是要带领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在幼儿园内,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会对故事书或绘本背后渗透的人生道理、生活习惯或行为习惯展开深入分析,通过举例、讲故事或组织幼儿交流发言等方式,让阅读行为进行深化,促进幼儿体会到阅读的意义。根据幼儿的阅读需求,在组织亲子共读时,教师也要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让幼儿家长与幼儿在完成亲子共读之后,能够针对阅读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幼儿在阅读之后能够掌握某些生活技能,具备某些生活常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生活习惯等[4]。只有将亲子共读的成果体现出来,促进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感染,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幼儿才能够勇敢的打开内心世界去接收阅读中的知识,并化为己用。在组织亲子共读活动时,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彼此的阅读经验,这有助于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还能够通过成年人的阅读经验分享,让幼儿在阅读之后学会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巩固亲子共读的成果。
比如,围绕“爱劳动 爱生活”的主题,促进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具备爱劳动的意识,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幼儿家长推荐了《花婆婆》《阿利的红斗篷》《富兰克林是小邋遢》《勤奋宝宝》等绘本。幼儿家长根据幼儿的情况随机选择一本开展亲子共读,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会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富兰克林是小邋遢》讲的就是富兰克林的剑找不到了,他翻遍了抽屉和衣柜也没有找到。结合绘本中的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抽屉、衣柜和房间全都乱糟糟的,这导致富兰克林根本没办法找到剑。通过富兰克林和妈妈的共同劳动,富兰克林的屋子焕然一新,想找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这说明整理东西分门别类的重要性,此时,家长就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说说自己的东西找不到时自己有多担心、多懊恼,从而让幼儿在阅读完这个绘本后,分享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家长的督促下养成整理东西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幼儿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必然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在阅读完绘本进行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以平和包容的状态与幼儿谈话,包容幼儿的缺点,并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向幼儿指出这样做的坏处是什么,让幼儿及时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在阅读良好行为习惯和传统美德的书籍时,幼儿家长也可以通过正面案例,让幼儿懂得自己身上的优势,强化幼儿的学习自信,并且让幼儿能够长时间的保持下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在书籍阅读中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美好品质,强化幼儿的落实意识,让幼儿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
总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亲子共读工作的意义重大,可以给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还要树立大教育观,通过积极与家长沟通,组织多样化的亲子共读活动,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的双向互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要设法最大化的应用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庭教育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实现高效性,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将继续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让幼儿家长掌握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亲子共读活动有效性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