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宜性实践,助推自主性学习

2022-11-19 15:19
读与写 2022年28期
关键词:自主性创设环境

蒋 勤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周庄实验幼儿园 江苏 无锡 214423)

坚守儿童立场,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我们以“落实适宜性实践促儿童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积极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持续聚力推进有效观察,以适宜性实践助推幼儿自主性学习。

1.联动 深入——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

致力于将教室转变为积极的、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1],我们多途径支持和引领教师进行自主性学习环境创设。

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室内外联动,以班级自主性环境创设评议为抓手,通过理论导行、讲座学习、进班指导、评议共享等举措多管齐下,层层突破。

1.1 自学—导行—实例,有理有据有方向。达芬奇说过:“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我们为每班配备了《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一书,老师们以研学打卡、导读等形式学习适宜性实践理论。我们强调自主性学习环境,有重点有步骤有指导有要求地逐步推进环境创设。

1.2 诊断—评议—展示,层层深入有突破。聚焦“适宜性”,趣味和意义兼顾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以园区内环境创设评议为促动手段,落实适宜性实践。

1.2.1 诊断施策。业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联合进班诊断现状,与老师现场讨论、梳理问题,提出优化调整意见。针对各班自主性环境创设现状,我们梳理出以下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材料投放的预设性、开发性和友好性投放欠缺;材料呈现高结构和无意义的两极状态;(2)幼儿作品呈现方式缺少幼儿真实的白描式的呈现、回归经验的整体式呈现和幼儿参与的主体式呈现。

诊断问题后,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和老师共商优化调整策略。我们启发老师从材料投放要领、材料库建设和使用以及幼儿作品呈现三个角度进行小组讨论,确定了下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在游戏材料投放方面,注重细致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互动的情况,用心倾听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宜投放材料。材料注重预设性、开放性和友好性投放。既有预设的目标,又符合游戏的特性,给幼儿自由、自主、创造的可能。教师细致考虑怎样支持幼儿自由取放、方便取用,在材料呈现方式、相关规则提示方面各班应需改变。幼儿作品呈现则尝试把幼儿经验的生长过程陈列到作品中。例如建构区融合展示幼儿制作的门牌号、创意人物、车辆、设计图集等。同时有意识引导幼儿参与作品展示的讨论和决策,考虑幼儿的方便和需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主人。

各班老师在落实上述策略的过程中,对孩子现有游戏状态的观察加深了,能看见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能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要积极调整预设材料,并以班级材料库建设的方式丰富低结构材料。孩子的过程性经验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幼儿白描性的、过程性的作品和语言记录等呈现在环境中。儿童感越来越凸显,自主性学习环境初见成效。

1.2.2 评议启迪。我们进班实况观察,看各班自主性环境创设的推进过程,看到了老师观念的转变,看到了老师的思考和智慧。园内的自主性环境创设评比让老师们彼此的观念得以碰撞明确,智慧得以分享启迪,困惑得以交流解答,差异不断缩小。

(1)评比——看见智慧。园内的自主性环境创设评比是针对前期各班室内创设情况诊断施策后的检验,也是促后期持续深入的拐点。我们量身定制了简易可测的评比量表。 教师且看且评,并进行了评比后的研讨,在现场评比中大家看到了同事的智慧,得到了启发。

比如中3班老师和孩子们在自然角创设了一个曼陀罗创意造型区域,老师们惊叹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小小的盆栽摆在蒲团中央,树枝、广玉兰种子、香樟树种子、红色绿色香樟树叶、栗子、木片等自然物有序排列开去,或螺旋形,或放射状,或同心圆,那么富有生机和美感。老师们评议时深有感触:“我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些自然物加上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可以有那么多变化。”老师们从中得到启示:资源意识很重要,资源随处可得,从发现到使用到促进孩子自主性发展,关键是要了解孩子的视角和需要,让其成为孩子的学习资源。再深入一步,资源意识和儿童视角两者必须融合,资源才能和儿童发生关联。

评比有效地推动了各班自主性环境的动态创设,评比后的评议、思考有效地促动了教师的观念更新和转变,拓展了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让适宜性实践成为可能。

(2)回应——鹰架成长。孩子的自主性学习需要更广阔的户外环境支持。室内环境创设和评议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户外的自主性学习环境。有力的师幼互动是适宜性实践的核心,[2]教研管理人员当好师幼互动的观察者,支持者,积极回应教师在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需要,在追随的全过程中灵活推进,启发和助力教师去倾听儿童的心声,梳理和争取一切可能的资源,梳理核心经验,研判活动价值,优化活动形式,以增强幼儿与材料、他人的互动性,鹰架幼儿成长。

如中4班孩子们经过商议、投票,确定玩“芽宝驾校”项目,在综合区开展骑行游戏。针对中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我们鼓励中4班老师先去倾听采集幼儿的想法,把孩子们的愿望、想法和困难罗列出来,梳理出相关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我们和老师一起开展了前审议:(1)孩子们喜欢骑什么车?怎样骑?(2)怎样的骑行经历会对孩子们形成挑战?(3)为了达到这样可实施的挑战,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聚焦这几个问题后,我们发现首先是材料不够,小车不能每人一辆,孩子们爱玩的坡道骑车没有现成条件支撑,搭建有趣赛道的材料和分隔赛道的标志桶也很缺乏,还有,常用的骑行道太短,满足不了孩子们飞快地骑行的愿望,怎么办?是困难也是契机,我们首先想到依靠孩子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中4班的孩子们见招拆招,把家里的小车都带来幼儿园玩,一辆辆小车停靠在轮胎架上,色彩各异,大小不一,品种齐全。没有斜坡车道,用轮胎和木板搭,画设计图,合作搭,尝试,失败了找原因,再设计,再尝试,忙忙碌碌曲曲折折都是成长。

始于信任,基于观察,适时回应,教师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更能包容和欣赏,也更能做充分的预设和准备,让适宜性实践有效延伸到户外。

2.持续 聚力——推进有效观察回应

自主性学习环境创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持续聚力推进有效观察,倡导积极回应的过程,两项工作密不可分。

2.1 教研助力 导向支持。期初,我们进行集团共性教研《适宜性实践和3M互动观察法》,通过分享交流和聚焦式导学,要求教师尝试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解释适宜性实践的重要性,理解自主性学习环境的意义和教师在自主性学习环境中的角色。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分小组实践,尝试运用3-M互动观察法在儿童互动表上记录观察结果,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使用打好了基础。

学期中我们采取以赛促研形式,组织教师结合日常观察所得进行视频实例观察记录与分析比赛,实现理论—实践—经验的转变,提升教师观察评价能力。活动先从教师日常观察中的“哇时刻”导入,在分享学习的愉悦氛围中开启专题教研活动。活动以分组比赛、及时点评为主要形式,以中班沙池游戏“过山车”游戏视频作为比赛素材,分观察记录挑战、分析评价挑战、支持策略挑战三轮开展。在观察实录挑战中,各小组间成员互相合作,以关键词记录、数字箭头运用、定人观察、语音备忘等方式快速进行游戏实录,评委从客观、具体、使用直接引语等方面对小组选手实录进行点评,梳理了共性策略,让教师在实战中更加明晰高效观察记录的科学方法。分析挑战环节中,各组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视频中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的小组借助《指南》和3M观察法,从材料互动、同伴互动等方面进行解读,有的小组定人定点追踪观察,对幼儿科学探索和社会交往方面进行解读,有的小组从幼儿表现的发展关键点进行解读,从“科学领域”中情感与态度、科学能力、科学认知、数概念及“学习品质”中的专注力、判断和尝试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

2.2 平台给力 评估随行。日常工作中,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依托“一起长大”平台,以照片、视频等高效记录形式和专业评价体系,聚焦室内外开展观察评价,观察领域涉及室内外所有游戏,观察人数覆盖到各班所有幼儿。老师们从一开始观察的次数和内容偏随意到观察对象和内容变得更聚焦,在不断观察实践中,老师们的观察方法使用更加熟练。在聚焦观察的同时,老师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针对性的给与指导和支持,并持续观察,跟进。

2.3 项目聚力 纵深推进。延续上学期项目推进的经验,各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定纵深畅玩的基地,以不断生成的方式推进,有问题,有需要,有兴趣之处皆为生发点。教师当好观察者、支持者,积极回应幼儿问题和需要。在持续推进的项目研究中,教师有了更多观察、思考、回应、调整的时空和机会,有了和幼儿一起将游戏纵深推进的可能,将新概念、新技能与幼儿的兴趣、经验或已有认识联系起来。[3]

在项目聚力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积极运用换位思考方式,在师幼积极互动的深入推进中,适宜性实践展现出无限的可能和蓬勃的活力。

3.审议 践行——建设更适宜的课程

课程审议是我们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本学期我们扎实深入落实全程审议,实践与审议同行,建设更适宜的课程。

3.1 守正——基础审议,搭设合理框架。我们建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框架。基础课程以卓越课程、幼儿阅读整合课程、幼儿多元智能课程等作为参照,梳理出了各年龄段基础课程推介使用表,各年级参照、审议后执行,保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明确了基础课程的实施体现预设、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在同样的基础课程框架中预留班级个性课程空间,追求各班基础课程下的班本特色。

特色课程指“乡韵”园本主题课程,挖掘和积极利用乡韵资源,从生活、自然、艺术、阅读等角度感知乡韵、解读乡韵、传承乡韵、发扬乡韵。“乡韵”园本主题课程通过节日课程、特定主题课程、选择性课程等途径随幼儿生活自然流淌、留痕、生根。

3.2 创新——特色审议,融入个性内容。各班按照基础课程推介使用表和“乡韵”的特色发展方向,根据园区和班级已有研究基础和资源特点,确立乡韵特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向,以园级审议的方式确定下来,融入课程实施中。各班一方面遵循“本土、自然、亲历、共生、互融”的园本课程理念,一方面梳理罗列课程资源,绘制课程资源地图和课程资源思维导图,初拟课程资利用参照表,积极做好特色课程推进工作。

3.3 同行——组内审议,梳理共性策略。年级组是主题课程审议的核心力量,教研管理人员深入到相关年级组内,全程参与每次主题审议活动,在同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领突破,积极解决问题,梳理主题课程审议的共性策略,促进教师的抱团前进。

在实施了第一个主题的审议后,教务向老师收集在审议中遇到的问题,回收问题共计11条,通过梳理聚焦为以下三个共性问题:1.主题审议审什么?主题审议怎么审?年级组审议怎样兼顾组内共性推进和各班个性化实施?到底应该怎样开展审议?21年10月中旬,为了进一步明确课程审议的意义,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一张图、一条路”在主题前审议中的应用,从而结合实际形成较规范的主题前审议路径和策略,我们组织开展了中班《秋天博物馆》主题前审议展示活动并现场开展评议研讨。展示活动中,中班组陈禧组长和全体组员们利用“一张图、一条路”审议工具,从梳理幼儿已有经验开始,按照审议顺序,逐步推进,组内老师倾情参与,积极发言,贡献智慧,观摩的教师们边看边随手记录想法。

展示活动后,骨干教师各组自主选择问题,结合现场审议展示实况,开展小组研讨,评议碰撞,并结合思维导图梳理提炼共性策略。

3.4 探寻——班级审议,夯实实施效果。各班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实施的主人,在年级组共性前审议的基础上,各班两位教师根据班级幼儿情况做微调。在同一主题下,各班的具体课程内容会有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各班在实施班本化课程的过程中,年级组会灵活应需进行智囊团式的班本审议,应某个班或某几个班老师的需要,就班本课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来共同支招,以拓展思路,探寻有效的策略。

老师们在班级审议中得到了实在的收获,班本课程建设不是单枪匹马、纸上谈兵,而是一群人务实而深入地共同在探寻。探寻的过程中,儿童的发展越来越被放在核心的地位,我们不断发现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把握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以行动一反思一行动一反思螺旋式审议的方式,有效催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更加促进教师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凸显儿童立场的园本课程。

从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到观察回应,到园本化课程的实施,适宜性实践正逐步落地、生效。后续,我们将积极尝试使用课程网络图,师幼共同记录课程生发的过程,拓展适宜性实践。

猜你喜欢
自主性创设环境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