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莲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由于每个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都不一样,对于美术的兴趣也各不相同,为了尊重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美术老师在小学教学中可进行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热情和优势。
学校美术分层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差异基础上的,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天资禀赋,通过采用分层教育的方式,老师可有效地表达对于他们的尊敬与关怀,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并不仅仅是一个掌握基本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场所,更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校园中最主要的关系便是师生关系;一方面,经过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能够在相同能力的学生群体中培养注意力、增强自信,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在分层模式下也一视同仁、公平相待,只不过所采取的教学程度不同,也并没有造成对孩子产生“歧视”或“不被重视”的心理,从而达到了学生的全面、平等、均衡发展,并确保了每一位学生成绩都可以有所提高。
第一,满足了我国美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总体上讲,我国在人才培养的艺术层面上大多面临着较大的缺失,因为我国许多传统美术的特色都是“重意而不重形”,我国在漫长的艺术教育发展中,“技”和“艺”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具体来说,优良传统培养中强调“艺”,即体现为个性的美术修养,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培养强调“技”,即体现艺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手段与力量。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与“技艺”分离的状况还非常严峻。由于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完善,将哲学、心理研究、教育学等内涵不断地渗透融入,从而产生了对现代美术教学的整体理解,逐步转变为了相对落后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同样,对于“技艺”的平衡也是相应的,针对小学生个人的特征,具体注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就是学校开展分层教育的基本逻辑。第二,完成中国美术教育的系统重建。结合现状来看,虽然美术在教育水平和观念意识上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教育功利性问题仍然存。具体来说分为如下一些情形:(1)过分关注于教学,忽略了教学对人影响的实质,又或者忽略了个人价值。(2)针对教学对象的态度出现注重知识理解、忽略实际运用的问题。(3)注重教学成果,忽略教学过程,缺少德育与智育的平衡性。(4)注重教学成果的一致性,却否定了教学的多样性,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强烈的天性压抑现象。(5)在教育管理层面重视“教师权威”,而漠视对学生权利的重视,结果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局面。以上状况,在艺术学校的德育系统中尤为突出,特别表现在艺术课堂教学工作中—在艺术课堂上不能建立适应学生自身学科规律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在统一性、大班制的前提下,艺术学校教学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标准”,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发展。所以,有必要根据这一状况开展全面的改造,完成中国美术教育系统的重建。
3.1 对总体目标予以了确定,并设计合理教学流程中的层次目标。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具体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能经过自己不懈努力达成目标。所以,美术教育课程当中的分层教育,应当按照学习者的实际知识状况加以设置。由于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情况差异,因此绘画老师们应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分层教育,在绘画课程中,首先要创造出一个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使部分接受能力还不是很好的学生建立起自信。为学生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业计划,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尽自身最大的力量来实现对学业目标的要求,在实践中感受到好成绩所带给的欢悦之感,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激情与兴趣。
例如:在《人物与环境》一课中,老师教学生如何画环境“风景画”时,可以设定三种不同层级的课程任务,C级学员首先要掌握了风景画的基础画法,B级学员则在掌握了风景画的基础画法之后,充分体会风景画中的意象美感,而A级学员则在B级学员的基础上,还要通过风景画的艺术特点,去认识我国古代风景画的发展历史及历史上有名的中国山水画派艺术家。老师设定三个阶段的教育任务,一定要严格贯彻在具体的教育实施中,使学员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课堂教学知识点,进一步培育自身的审美观情操。在培养学生向更深层次拓展中,艺术老师一定要多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感到自身积极向上,形成浓厚的艺术学习欲望。
3.2 采取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一起确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效果,这其实也是艺术老师确定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一个简便而有效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目标的确定一定要防止过分的形式主义,注意具体内容,关键任务一定要清楚,按其他教育任务的分类而定,没有局限于表现形式上的束缚。也因此,艺术老师在介绍风景画时,使学习者事先确定好本部分教学内容的整体目标,同时经过学习者对景点的写生实践,既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教学趣味及其主动性,训练学习者对色彩的敏锐感觉。还能使他们在写生的同时体会到祖国壮美山川的神奇,从而培养学习者的爱国主义之情。总要求在完成演示后,可给学员们加以赏析,并让学员积极地发言,以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能力。让学员们按照自己情况选定自己所能实现的总要求,当完成任务确定以后,学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例如:在教学“会动的线条”时,一是让每个学生先确定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体目标。经过对景物的写生训练,使他们对美术色彩形成了一定的兴趣,并能初步掌握一些水彩画的运用技巧,从而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二是使他们在创作中逐步地体会到祖国山川的壮美,培养他们对祖国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审美能力。在总体的目标展示过后,再让他们深入地观察、剖析美术作品,提出具体问题。如:写生创作中物体的颜色为何如此丰富而多彩,该如何分类,水彩画创作中的一些特殊效果该如何处理,以及一些色调效果又是如何调配而产生的等。三是让每个学生先按照本部门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自己所能实现的具体目标。比如有的孩子可以完成基本水彩画的创作训练,有的学生需要基本完成水彩技巧练习,有的学生需要基本临摹,有的学生需要基本的调色训练等等。当目标确立之后,学生会更加愉快、没有思想的压抑地去完成训练,从而获得了很多进步。
3.3 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学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虽孔子门下门徒三千,佼佼者也很多,这正是灵活教育的形象反映。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就需要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并针对各个学生差异阶段的特征,来作出具体的引导。
例如:在《人物与环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人物画”的教学时采用了分组差异合作教学的模式。在A、B、C三个层级的学生中各选择一个,由C级孩子充当小模特的角色,给B级学生指导作画,由A级孩子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对B级孩子加以指示引导。结尾在全班中,选择成绩较好的小组,对这组孩子的创意、协作能力等予以高度评价,从而使他们在完成学业任务的情景下,对绘画形成了浓厚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趣味。
3.4 创建条件、实现目标。首先,所谓目标课程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强调教学措施与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导学模式达标又究竟是在目标课程当中的主要环节,与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讲授新课的部分并没有太大不同。而导学模式达标则是在学生教师二者在针对一个目标进行了共同明确以后,而加以设定的可操作程序。其中也就展示了以老师与学生为主导的双边性教学活动方式。
例如:在导学模式达标的整个步骤当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关键就在于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去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木匾做出有效调血。而教师教学方法则在老师选定的时候就要完全遵循这些规定,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主动性,并培养能力与良好习惯,再由此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所以讲,老师评价对应着学习者的好和坏,不单纯的只看学生在平时考试中所取得分数。低分数代表不全面,也反映不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养有没有获得提高。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评估的时候,也要对结果有所掌握,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整个培养。
3.5 强调实际体验,使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乐趣。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只有把理论知识与技巧透过教学实际运用体现出来,才可以对书本知识进行掌握与消化。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能从这里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性。例如,美术老师就可演奏乐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美术创作环境,也可利用小组讨论法研究美术制作的方式与过程。大家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与竞争能力,使学生体验美术实践中的乐趣,从而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例如: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让学生们设计贺卡送亲友,艺术老师要指导学生们画上月亮、月饼等。老师在布置好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想像力,除月亮、月饼等以外,在贺卡上还必须要有哪些内容呢?A级艺术学生可把中国古代描写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临摹贺卡上,以表示怀念之情;B级学生可能会选择对亲友表达思念的话语,以表示对自己的祝愿;C级学生则一般会根据老师的规定,画出固定的月亮、月饼等图案。而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老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目光观察班上的每位学生,由A、B、C三级的学生中各选出五张佳作,并予以表彰奖励。
3.6 分层评价作业质量。当前,我国小学绘画教材的教育特点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在绘画作业布置分层方法的影响下,学校须对小学生主体地位加以认可,并对学生们绘画作业加以评判,以及针对他们的绘画造型能力,科学合理的给他们选择分层评价方式,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彼此评价作品以提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这需要大家在评判中保持平等、正义的原则,相互尊重彼此的绘画劳动成果。而在中国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影响下,老师往往对学生的美术作品的评估方法过于统一化。
例如:对小朋友的画作颜色搭配以及构图有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估。这种评估方法忽略了小朋友的个性化发展,在分层作业质量评估中,必须重视小朋友的个性绘画劳动力,因为小朋友的绘画能力差异,其进行的绘画作业品质也存在着差别,老师必须对他们的绘画能力的差异加以分析,进而以公正的原则对他们绘画作业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让他们得以改善绘画作业鉴赏能力。例如;当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对美术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观察之时,老师必须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加以提高,让他们在看到了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之后,可以让他们根据所看到和想像的作品,展开自主创造,小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考模式,构建出不同的作品,而老师在对他们的作品加以评论的过程中,也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美术才能加以综合评判,从而更加积极的对他们加以引导,提高了他们练习绘画的动力,这样也开阔了他们对绘画、对美术理论、对写作、对艺术作品欣赏的视野。
3.7 分层安排作业难度。学校绘画教室采取了作业布置分层教学方式,这要求老师能对每一个学生的绘画水平都有所掌握,并给每一位学员合理的时间布置不同的教学作业任务,以此提小学小学生绘画实际水平。
例如:在小学绘画《画中的线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生可以用好了课堂时间,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作业,但另一些小学生却因为没有对绘画方面的思考能力,不懂得怎样的时间做好美术教学活动。为全方位的提高小学生绘画综合能力,老师把他们分成了三个层次:A、B、C。C级别的学生要求可以对物体的线条加以观察;而B级别的学生则要求对线条的基本原理要有掌握,并要求B级别的小学生具有独立完成绘制线条作业的能力。A级别的学生要具有相应的创作才能和绘画基本功,老师必须对A级别的学生加大训练力量,让其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把物品刻画的更有空间感。这样,采用分层作业布置,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进行绘画作业的成就感,从而调动他们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开展分层教育可以有效促进美术课程的教学优化,并在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在最大限度上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让小学生在整体素养方面得以整体提高。在艺术教育中做好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一位小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掌握与理解获得大幅提升,这是每位艺术老师都一定要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