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讨*

2022-11-19 15:31:02王振光
读与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效性心理健康小学生

王振光

(河南省安阳市钢三路小学 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年来,国家、省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程度提升,并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实效性既是目标追求也是方向导向,更是效果评价,以实效性来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内涵

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概念界定为:在小学阶段,以小学生为教育主体,以心理健康为教育主题,以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为内容,以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为基础来建构的教育模式。实效性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比较传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讲求实施与效果,是我们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探索与创新。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等文件指导下,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经被提升重要日程,每个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客观而言,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着收效不理想的普遍情况。基于实效性角度而言,目前学校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尚未形成、心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未被关注,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足,个体心理指导不够出色,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力度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实效性视阈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对策

以开足开够心理健康课程为主要途径;以专项个体心理辅导干预、建立心理档案为靶向途径;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活动为辅助途径;以融合学科教学为辐射途径;以牵手家校合作为桥梁途径,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 完善心理课程,强化学生情绪控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实际的案例,包括游戏辅导、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在这样的课程中,幼儿可以更好地认知自我,并实现自我的心理调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个体发展为导向,学生的个体经验为载体,各类型活动为中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感知,实现潜能的挖掘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方面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例如:学校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来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指导。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要注意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情绪和品质方面的教育。对此,学校可以在低年级开展《我和好习惯交朋友》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低年段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技能。在高年段开展情绪调节黑板报评比、“做人要有好心态”主题宣讲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此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建立“校园心理画”,为学生提供一定抒发自己情绪和表现自己思维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随意地写写画画,是一条很好的传达情感与宣泄情绪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2 利用专项辅导,强化个体心理干预。心理咨询一般面对的是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这类学生往往比较特殊,他们中有很多事来自于特殊家庭,例如:有的学生是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虽然他们的家庭并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同。如果学生在学校经常被教师当着大家的面进行批评教育,将会导致问题学生出现自己不如别人的问题心理,甚至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设防。很多问题学生平时缺乏关爱,很多学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心问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关爱。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激励式的语言,能够触发问题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从沟通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

例如某个班级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个例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专项心理辅导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学生情况如下:A同学的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每天酗酒,回到家就会打他,发泄自己的情绪。在他的身上,经常会看到很多伤痕。由于长期被父亲这样对待,所以他的性格变得非常的偏激,而且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当有其他的学生招惹他以后,他就会表现得非常激动,甚至是拳脚相加,导致很多学生都远离他,不愿意和他交流。为了帮助他做出改变,我们尝试和它的家人沟通,但是他的家人得知以后,又要打他,我们阻拦了他家人的行为,并把他带到了安静的地方与他进行沟通。了解到他最近的情况以后,我们尝试引导到积极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让其他学生主动和他一起玩耍,后来他积极找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交谈,分享自己最近的想法。宽阔的胸怀,包容问题学生的错误,并及时引导,让问题学生能够得到成长。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因此,在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者需要注重谈话的艺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愿意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互动,并能够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3 建立咨询档案,明晰学生心理状况。咨询档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每一位小学生建立咨询档案,以跟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一方式能够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心理发展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教育效果。在咨询档案建立中,首先档案负责人要如实记录和整理学生的详细实际情况,做到真实、精细和精准。其次,在咨询档案建立之后,教师需要定时对档案内容进行更新,确保档案中的内容与每个小学生的现状是同步进行的。最后,针对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档案”学生,教师一定要做好特殊的管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咨询档案建立和管理中,教师首先就可以结合学校提供的学生基础资料,如姓名、年龄、爱好、性格、家庭基础状况等进行登记,并和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家长进行联系,让他们对现有的学生基础资料进行完善和补充,以此来获得学生的详细资料。其次,教师可以每个月对学生的档案进行梳理和更新补充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提取的心理发展状况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如有学生过于内向,和同学没有基本的交流与互动等,或有学生过于活泼,经常欺负周围同学,有明显的暴力倾向等,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多加关注,采取一对一疏导、与家长联合疏导等方法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

3.4 开展日常活动,促进心育日常转化。健康的心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非知识性的内容。对此,学校要积极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一样。因此,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出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和活动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等,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天性。

例如:每天晨会中,学校就可以预留几分钟的时间,由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心理小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亲子关系,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组织“捉蜻蜓游戏”引领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并帮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信任的重要性。在每周的社团时间,由学生组成的心理志愿者团队参与沙盘等系列的社团活动,使他们更好地探索与发现新的世界,能够用敏锐的洞察力察觉身边的人与事。参与活动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心语团活动,让学生接受专门的情绪调节方法教育,并将自己学习的心理调节技能传递给每个班级,从而让学生在助人中自助,在互助中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用爱塑心,用心浇灌,帮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到温暖,并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品质。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开展“关爱生命”等系列的日常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5 融合学科教学,实现课堂心理育人。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对此,学校方面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促使两者能够有效整合。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高效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名师作品,这些文章包含很多情感内容——爱自己、爱生活、爱国家、爱人民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必要基础,还可以挖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能够感知爱,学会爱。

例如在以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践中,我们就可以让小学生才能够语文学习中获得“一箭双雕”。以《鱼游到了纸上》课程教学为例,本篇文章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努力的毅力,教师可以把聋哑青年刻苦学习的品质作为教学重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青年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聋哑青年对生活的热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形成坚韧顽强不屈的品质。再如,讲解《卧薪尝胆》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面对一个挫折,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呢?”很多学生表示,勾践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借此机会,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即:我们要知难而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很多时候,心态是成功的关键。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指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应对挫折的心理、体会和反思,增强处理生活中挫折的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材中很多名人传记,塑造了大量丰满的人物形象,有热爱国家、民族的战士,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领导人。在讲解这些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对人物背景和其成长经历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这些人物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高尚品德。

3.6 增进家校合作,实现心育效果提升。家校合作是一种增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方法。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日常起居、成长经历、性格爱好等多个方面掌握的比较详细而全面,且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孩子的心理;另一方面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体系的心理教育。因此在以实效性为导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是主要路径。在家校合作中,传统的方法如座谈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法虽然也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新时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教师就需要不断加强家校合作的方法创新,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获得更确切的效果。如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和家长面对面做沟通,家长和老师共同来探讨小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同时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私密问题,可以单独给心理教师留言。再如家长走进班级体验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拉近他们和孩子的距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教育提供更多建议。

例如在疫情期间的教学中,班级中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学习方法,在家学习变得浮躁,恐慌的心理倾向比较明显。为此,学校教师就可以专门在钉钉上开设了一个家长沟通直播平台。在线上和每一个中学生家长约定上线时间,并就孩子在家中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做反馈和分析。有部分家长通过和心理教师单独连线来反馈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一方法比较高效,而且具有私密性。因此通过实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4.结论

综上,实效性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核心要义。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全程把握实效性这一要求,开足上好心理健康课程;点面结合,既对有需要的学生重点进行专项、个体心理辅导,又面对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日常心理健康活动和学科教学融合全方面覆盖,再牵手家校合作,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终实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和高质。

猜你喜欢
实效性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我是小学生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