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军,李 岩,陈 伟,邓红江,李有文
(1.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阿拉尔 843300)
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愈加频繁,对动物疫病防控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对兽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影响巨大,一旦发生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如不能采取及时、果断、科学的处置措施防止疫病蔓延,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大动物疫情属于突发公共事件范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突发性、紧急性、迅速蔓延性和影响社会性等显著特征。因此,增强从业人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培养目标方面有别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3]。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兽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提升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积累实践经验,2021 年下半年,对兽医专业研究生开展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活动。假定塔里木大学实验教学基地养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研究生按照各自承担的角色,以模拟实景场地参加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本文将针对模拟演练的必要性、方案设计、实施与收获、思考与建议等内容进行探讨。
近年来,新疆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的畜牧业养殖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等方向转变,特大型牛羊养殖场发展迅速,由于动物集中程度高,一旦发生疫情,处置难度和成本相较中小型养殖场明显提高,养殖模式的改变对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疆从国外、内地引进牛羊数量增多,牛羊传带动物疫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另外,国内外动物疫病流行趋势也发生了改变,动物疫病种类繁多,病原变异加快,新病不断增加,旧病又多发。一旦重大动物疫情暴发和蔓延,将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人类身体健康。采取及时、果断、科学的处置措施是防止疫病蔓延的关键。
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起步晚,无论是培养定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仍受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尚未充分体现出专业硕士研究生重实践的特点。尤其是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方面,教学内容、实践内容明显滞后于当今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需要,教学内容忽视应用性,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方面培养上,未达到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技术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等特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一旦开展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相关区域。对尚未走出校门的研究生来说,虽然已经学习了专业课程,但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参与实践的机会,对动物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毕业以后立即参加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工作,在短时间内较难适应。通过应急处置模拟演练,能使研究生掌握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进一步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分析、应急响应与处置、调查报告撰写、舆情引导、矛盾化解等多种能力,对于强化团队协作精神,积累工作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 年10 月,假设塔里木大学动物实验教学基地养殖场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各组学生进入现场,专家组现场宣布模拟演练正式开始。根据总体设计将学生分为养殖场组、防控指挥组、流调组、监测组、保障组、舆情组、综合组等,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组人数,并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
2021 年10 月,养殖场组发现家猪异常死亡,立即向防控指挥组报告,防控指挥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有关部门(防控指挥组、流调组、监测组、综合组等)对所辖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及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紧急排查工作。
监测组按照自治区非洲猪瘟采样、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采样监测工作。经自治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承担实验室检测任务的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判定为非洲猪瘟疑似疫情,立即报告自治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同时尽快将阳性样品送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进行确诊。自治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2 h 内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
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认的非洲猪瘟疫情,自治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立即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由农业农村部根据确诊结果,认定并发布非洲猪瘟疫情信息。
各组根据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预案、模拟演练方案,按照疫情应急处置的三种情形——临床可疑疫情应急处置、疑似疫情应急处置、确诊疫情应急处置,分别开展应急模拟处置。如: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封锁、隔离、扑杀、消毒、限制性移动、设立交通检疫点以及关闭生猪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等。
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防控指挥组、监测组、流调组等开展疫情跟踪与溯源工作。
疫点和疫区的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满足封锁解除条件后,经疫情发生地的上一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
为避免疫情引发消费恐慌和谣言散播,舆情组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为大众科普非洲猪瘟基本常识,撰写新闻报道、工作简报等,对网上出现的错误信息及时进行解释与纠正,避免错误信息散播。
各组结合任务分工,按照时间节点、工作内容等进行推演,所有工作最终以会议汇报方式完成。在整个推演过程中,各小组不得私下查看其他组的工作记录。
对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方案进行总体设计。以某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4]为标准文件设计方案。方案涵盖整体计划、实施方案、实施内容、课程思政基本内容、考核评价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分组方式、角色安排、专家指导组职责、推演脚本等方面;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最大程度模拟还原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实际情况,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激发热情,在情景中掌握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的基本流程、过程,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集中讲授相关专业理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以及兽医流行病学、动物传染病学等;技能培训包括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调查报告、疫情处置报告、风险分析报告撰写,问卷调查设计、发放、回收与数据统计等[5]。改变了学习知识只停留在书本的现象,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及职业道德、“胡杨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培训全过程[6]。同时,聘请第一师畜牧兽医工作站领导作为专家,以座谈会的形式分享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经验及注意事项。该做法充分调动了研究生参加模拟演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个人素养,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了参考。
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能力的评价考核。为客观、全面评价研究生模拟演练处置能力,从资料收集,项目计划书、处置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小组汇报,推演情况,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委组专家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考核成员,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处置推演过程中,对各组完成情况及时点评,对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地方及时修改,对项目实施进行整体评价,提出整改方案,使研究生体会到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与实际应急处置间的关系与差距,对今后参加实际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兽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围绕近年来影响大、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防控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教法研究,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要变被动性接受为主动性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系统完善的教学方案是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的保证。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为标准,结合课程学时和本地生产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模拟演练方案和计划任务书等。
重大动物疫情一旦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学生作为模拟演练的主体,需要充分激发组内、组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每位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培养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工作习惯,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需要业务人员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和应变处置能力。定期对研究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业知识培训,有助于提升其专业能力,未来更好地适应兽医工作,服务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