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萍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教育集团 甘肃 临夏 731100)
小学生的阅读基础不牢,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新理念的内涵,养成平等教学习惯,促进阅读交流,培育阅读情感,注重阅读深度,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促进阅读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对接,最终目的是激发兴趣,提升能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特点。
新理念包含全新的教学视角,注重人本理念的彰显,注重课堂互动和交流,注重课外实践,注重分层教学,注重独立思考,在教学评价上注重鼓励,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丰富性和新颖性。体现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打造全新的阅读体验课堂,借助于互联网等新工具激发学生阅读兴致,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潜能和审美素养进行开发。
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向学生系统的展示语言文字知识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无论是当前的语文学习,还是学生的未来发展,都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做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化品位的大小,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识字是为了阅读,学生写作也需要通过阅读这个桥梁做支撑,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整合一切语言要素的关键所在,抓住了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的“命脉”,同样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语文教学目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3.1 阅读教学理念的问题。新理念背景下,改变旧有阅读教学模式,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养成的灌输思维,导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形势,只能按照老师的阅读教学要求去阅读课文,自己没有主动权限,读什么以及怎么读,学生不能遵从自己的兴趣和习惯,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2 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向学生讲解生字生词以及主旨大意,然后是通过课后习题和测试,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阅读技巧的讲解,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育人功能。这些方法,显然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阅读过程,而且显得急功近利,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所遇到的阅读问题,所产生的独立思考等,都没有切实的关注,既影响到兴趣,也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
3.3 阅读教学内容的问题。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视野,往往局限在课本上几篇有限的文本上,没有拓展,没有新鲜文本的注入,在考试题目上也常围绕着课本篇目出题,使得学生们日渐厌倦和烦躁,阅读能力也不可避免的因为有限的阅读文本,无法得到提升。
3.4 阅读教学创新的问题。新理念需要创新来彰显。但是创新思维不够是摆在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短板。阅读创新并不难,比如借助于多媒体中的电子阅读文本,开始阅读竞赛活动,借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但是显然,教师创新能力的不足,致使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也事实上影响到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3.5 阅读教学实践的问题。阅读习惯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学生常常利用课间和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阅读能力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师由于没有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阅读意识和习惯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4.1 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体现人本教学思想。新理念的最重要特征是人本思想,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出发推动阅读教学工作,改进威严态度,增进平等关系,对优等生和后进生一视同仁。在阅读教学之前,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备课,避免给学生提供超出他们的阅读能力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诉求,少一些主导,多一些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后习题检验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阅读作业,自己选择阅读书目,自己撰写阅读心得。这些一切从学生出发来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法,都是新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
4.2 切实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强化阅读教学实效。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改进,教师只承担作者介绍和背景分析等工作,把文本的阅读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受文字的美,情感的真,思想的深,直接让学生面对文本,教师少一些提示,少一些总结,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只是作为阅读教学的参与者。一些教师会直接把每一个段落的含义告诉学生,让学生用笔在旁边记下来,把阅读的重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标注上,整个阅读活动,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索,只能按照老师的引导来间接体验阅读文本,甚至很多学生一堂课下来,也没有机会进行通篇阅读,这种用段落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的提升,也会造成学生误以为读懂了的假象。随着新理念的推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专注于阅读素养的提升,切忌急功近利,只满足于学生对课后习题的掌握或者考试成绩的提升,应该始终从语言文字这一角度出发,切实彰显语文学科的语言属性,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主阅读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自主交流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4.3 注重拓宽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课堂课外对接。阅读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文章,但不全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专注于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群文阅读或者多文本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展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教师有必要经常向学生推选一些优秀书籍,围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拉近学生和阅读的距离,增进学生对阅读的热爱。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生的作业不再像从前那么多,那么难,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这就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时机,教师应该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把课外阅读活动搞起来,比如阅读小组,阅读竞赛,演讲,读书沙龙,文学讲座等,都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作为校园,当然也可以通过借助于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等节日,在校园中开展一些读书和交流活动,进一步向学生彰显阅读的魅力和价值。
4.4 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不断满足学生诉求。小学生专注力不强,三五分钟的热度,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阅读方法,通过更加新颖有趣的模式,满足学生的阅读诉求。比如针对一些对话内容较多的文章,可以分角色朗读,对于一些故事曲折,人物较多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表演,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的内涵,细钻语言文字的含义,在情境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艺术品位。而对于诗歌阅读,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把音乐,画面,以及台下学生的集体诵读整合起来,培育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的情感,彰显诗歌的立德树人价值。此外,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微信,语文资源网站等,发展多元化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比如通过短视频向学生介绍阅读技巧,通过微信群促进学生阅读经验的分享,通过语文资源网站,让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总而言之,创新的方很多,需要教师摒弃保守思维,积极主动的思考阅读路径,为新时代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5 开展语文读写结合活动,培育学生语言修养。阅读和写作是一体两面,互为羽翼,二者没有截然的区分,都关乎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通过强化读写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味,有利于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是仿写,可以是改写,可以是扩写和续写,可以是读后感的撰写和课外文本的旁注,等等,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来实施。比如课文《观潮》中,学生通过阅读,首先感受到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声音,这种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在很多文学名著中都有体现,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等等,需要学生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取材,写一写自己的同学或者老师,采用课本上的写作手法,通过声音,对人物的性格和个性进行刻画,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写完之后大家互相阅读各自的文章,看看谁写的最生动最传神,对于优秀文章给予奖励。
4.6 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由于不同语言基础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力不同,学生之间的阅读差异是明显的。新理念背景下,教师应该增强平等观念,既要重视学优生的阅读能力,又要注重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获得自身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对学优生,阅读重在速度和质量,通过提升阅读文本的难度,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锻炼学生的篇章整合能力。对于学困生,阅读教学重在基础语汇知识的巩固,通过一些趣味化的阅读文本,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顺利的阅读中逐渐建立起阅读的信心。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同龄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一般都相差无几,阅读能力的差异很多时候并不外显,需要教师做好考察和分析工作。
4.7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深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行为,每个人面对同样的阅读文本,所产生的感悟和思考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立见解,通过巧妙实践,促进学生的阅读深度。比如在阅读诗歌《山居秋暝》时,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品味能力,教师可以把一些字去除,让学生进行填字游戏,看看谁填的最好,最后通过和原文进行比对,提升学生的诗词修养。在这篇诗歌中,教师可以把“秋”“照”“清”等文字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遮蔽,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尝试着把诗歌进行完善。有的学生把“秋”填成了“风”,把“照”填成了“洒”,把“清”填成了“山”,教师一一对学生的填字游戏进行点评,例如“风”不合辙押韵,也没有点出时间背景,“洒”不如“照”自然,不符合王维的个性和思想,“山”和第一句“空山新雨后”中的“山”重复了,是诗词的大忌,等等,通过这样的填字游戏,学生的语言修养提升,诗词鉴赏能力提升了,文化视野提升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裨益良多的。为了进一步彰显新理念的内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交流,如有的学生就认为“洒”比“照”活泼,更富于流动性,教师让两组学生互相辩论,通过这样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深度,彰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4.8 夯实教师阅读综合素养,推进阅读教学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做好表率,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如果自身阅读量不大,阅读品味不高,审美能力有限,文化素养一般,就无法发现课文文本的语言魅力,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空谈。为此,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切实提升个人阅读素养。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多,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加上信息化阅读环境的影响,教师的阅读素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需要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提升阅读素养的新路径,比如通过手机中的读书软件来利用好碎片时间,也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新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教师还应该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教学理想,在阅读课堂上通过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阅读情感,引领学生的思想认知,特别是在书籍推荐上,要严格把关,力争把思想健康,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如何理解新理念?新理念究竟“新”在哪里?很多教师会有疑惑,甚至存在误解。比如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而同步发展的,不是一味加强阅读量就能达到效果的,如果一味强调阅读能力,反而会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源于这样的思想认知,一些教师的主导和灌输思维常常无法改变,因为他们并太信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总想事事包办,不能体现出人本化的新理念,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思考,加强调研,通过教研组的集体研讨,进一步形成共识,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此外,在现有的语文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要关注眼前还是注重长远,对这一问题也亟需做出回答,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小既可以反映在试卷上,也可以反映在学生的日常阅读场景之中,特别是隶属于新理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如何让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决心,也需要整体语文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紧密依托课本优秀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构建的美丽王国之中,受到情感的激发和思想的启迪,被真善美的语言所感染和鼓励,树立阅读的自信,增强阅读的热爱,让学生徜徉于阅读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