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飞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从小受到父母和父辈长辈的疼爱,但也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带来负面影响。自主管理是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能力,通过自主管理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较大帮助。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引导,将学生自主管理与班级管理充分结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1.1 管理意识薄弱。小学生年龄较小,自主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甚至部分学生对自主管理缺乏正确认知,在时间管理、学习管理以及生活管理中,没有形成自主意识,对父母有着很强的赖心理。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与同学关系较差,合作能力不足、不主动竞选班干部。
1.2 管理能力不足。部分小学生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甚至很多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因为家长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而“代劳”了。这样,就难以对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锻炼。同时,一些孩子成长于单亲家庭中,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养成了怕事、胆小、自卑等心理,不愿意主动与同学和教师交流,也不善于表达个人情绪和情感,无法妥善处理与家人和同学的矛盾,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带来负面影响。
1.3 管理行为错误。自主管理需要正确的管理行为作为支撑,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自主管理行为能够让其受用终生。但是当前一些学生的自主管理行为错误,例如在班级学习中,学生存在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愿意记作业、不愿意记课堂笔记、无法自主完成作业、不愿意检查作业等。而这种错误的管理行为会对学生成长带来直接影响,不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各项任务。
1.4 无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有意识的改进,实现自身进步。但是当前一些小学生无法正确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例如部分学生存在自大心理,骄傲自满、过度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过高,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如,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特长和优点,在心理上比较自卑,对自己的评价时,就会出现自信不够的情况,逐渐形成胆小、懦弱性格,不利于学生开展自我管理。
2.1 教育观念原因。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学校育人方面和育人策略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是部分学校依然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学生的主要因素,忽视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自主管理作为现代人才需要具备的基础性能力,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观念偏差,过度追求标准答案和学习成绩,挫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热情。
2.2 班级管理原因。班级管理是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但是当前,一些班主任对学生过度关心,提前安排好学生在校的各项内容,在班级管理中亲事亲为,没有将管理权力下放给班级干部和所有学生,自主管理氛围薄弱。同时,在选拨班级干部中,没有采用民主公开的方式,也挫伤了部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2.3 管理制度原因。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和管理能力,需要以硬性制度作为支撑。一些班主任在推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口头要求,没有注重制度建设,或者简单的制定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严谨而系统的标准,难以学生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有时,在班级制度建设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理念的渗透,没有学生参与,制度缺乏学生认可,在落实制度中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班主任完成管理工作。
2.4 家庭教育原因。现代小学生都是家庭中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在平时生活中,父母给予的关爱较多,甚至很多生活和学习活动,都是由家长代为完成,而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学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还容易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家长重分数不重素质,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认可学习好就能够替代一切,没有认识到学习能力以自主管理能力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十分不利。
2.5 学生主观原因。自主管理能力与学生主观意识具有密切关系,大部分小学生在溺爱和关怀的环境中长大,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进入到中高年级后,生活任务和学习任务不断增加,学生难以及时调整个人心态,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处于听教师和家长安排的状态[1]。
3.1 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小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依然会对家长有较强依赖,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成人,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将更多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学生,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其形成自主管理意识。首先,班主任要将自主管理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管理意识,有意识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其次,要转变角色,从班级管理地位变为引导者、启发者和点拨者,促使学生更好的履行管理责任,树立责任意识;最后,班主任要积极创设轻松、民主的管理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浓郁的班级自主管理氛围。
3.2 深化家校合作交流。通过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独生子女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来源于家庭,由于家长缺乏育儿经验,在平时生活教育中对孩子的自主意识缺乏锻炼,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首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反馈给家长,同时获取孩子在家中的信息,根据孩子在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育方案,形成良好的家校配合机制,为了便于家校沟通便捷,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确保沟通的通畅性和即时性;其次,对于困难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孩子在离异家庭中长大,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容易养成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极端情绪,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与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引导其加强自主管理;最后,鼓励家长多带领孩子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将先进的育儿理念、育儿经验和育儿知识传授给家长,帮助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孩子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3.3 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学生成长环境、个性特点不同,也会产生理解水平和适应能力的差异,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引导。首先,中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管理目标,合理规划时间、有效开展人际交往、自主学习,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其次,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分别引导,例如男生成熟较晚,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较差,性格活泼,社交能力较强,教师要引导男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通过班级管理的平台,引导其形成管理意识;最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合的培养方式,例如针对性格腼腆的学生,其不愿意主动与人社交,不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为其提供更多的班级管理机会,通过长期的锻炼形成自主管理能力[2]。
3.4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制度是开展管理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主管理意识不足,需要硬性制度作为支撑。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中,要建立和优化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到制度制定中,促使制度获得班级学生的认可,也有助于学生遵守制度。首先,管理制度要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卫生制度、学习制度、文明制度、纪律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和约束学生言行,制度内容要简练准确,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遵守制度;其次,在制定制度中,班主任可先制定制度框架,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具体内容细则,所有制度都要经过学生的分析讨论,通过举手的方式表决,如果有同学反对,可自由阐述个人观念;最后,制度要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所有学生都要执行和遵守制度,制度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对制度进行动态改进和优化,发挥制度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规范价值[3]。
3.5 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班级干部的职能为辅助班主任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学生在担任班级干部中,不仅会锻炼其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和文明意识,还能够锻炼自主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学生干部为模范典型,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首先,中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对干部的概念具有清晰认知,根据管理职能不同,班级干部承担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在选拨班级干部之前,班主任需要合理划分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能,便于学生自主参与干部竞选,同时,班主任要引入民主的选举方式,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岗位竞选,通过公开演讲的方式,竞选学生依次上台演讲,通过班级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干部,评选结果要在班级中公示,保证干部选拨透明化、公开化以及民主化;其次,班长作为班级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管理者,班级可实行班长轮岗制度,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班长岗位上获得锻炼,同时,对于其他班级干部可采用任期制,例如每个学期举行一次班级干部选举,为班级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而学生在担任班级干部中,也可以提升自身自主管理能力;最后,班级干部要接受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同学的共同监督,在平时不仅要协助教师完成各项管理工作,还要规范个人言行,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在平时生活中关心、帮助和理解同学,在班级中创设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4]。
3.6 构建学生评价体系。通过自主管理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自己形成正确认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改正错误行为,锻炼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价等,由于小学生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其掌握自评方法,例如说一说今天的进步和收获、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坚持每天反思等,在教师点评中,要注重使用激励性和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管理自信,以教师的鼓励为原动力,不断提升个人自主管理能力;其次,家长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缺乏公平性,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教师要给予家长指导,帮助家长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改进和优化;最后,在制定评价内容中,要涵盖学生在体育、文艺、卫生、纪律、品德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且在班级中评选出优秀班干部、卫生之星、学习之星以及品德之星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调动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7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要成为班级主人,有主人翁意识,就需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其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通过自主管理规范个人行为。首先,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份子,是班级的服务者、管理者和参与者,不仅要享受教师和同学带来的服务,还要主动为同学提供服务,为班级大集体争夺荣誉,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规范个人行为、参与班级管理、开展自主管理,成为教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伙伴;其次,在与同学相处中不能只顾自己、自以为是,要做好友爱、团结、文明,与班级同学构建良好的关系;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家庭活动、家庭劳动中,帮助家长做家务,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8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通过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学习能力突出的孩子在时间管理、人际管理、学习管理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强,这一结果也显示了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的关系,因此,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养成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充分结合,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最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激发激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学习快乐,提高学生的满足感、成就感,正向激励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最后,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例如反思学习法、检查学习法、复习学习法、听课方法以及预习方法等,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巩固已学知识。
总而言之,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班级干部负责,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实现学生各项能力、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