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月
(曲靖应用技术学校 云南 曲靖 655000)
中职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必学科目,中职语文的学习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让中职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走向社会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现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的自身成长需求和就业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刻不容缓。
1.1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每个人的成长,都要通过展现自身的职业能力来实现职业的理想。它不仅仅包括专业技能,而且需要有知识底蕴作为支撑。在职业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专业课程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点,而中职语文教学虽然是重要的学科,但是往往得不到重视。
中职语文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沟通技能、写作的技能、更是同所学专业密不可分,同未来的就业有着重要联系。但是在多数的职业教育当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这样很难巩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未来职业的应用,学生们对语文课程无法从真正运用上去理解。此外,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职业性联系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课程内容枯燥,知识的传授是单一的、片面的。长期以往,语文课程几乎成为了专业课程的陪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的课程内涵的挖掘和对学生兴趣点的关注,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语文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学习能力较弱。
1.2 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重视不够。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处于教育体系中的弱势低位。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仅仅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却将语文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辅助类课程,不重视语文教学,更不能够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安排也不合理,当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发生冲突时,必然会直接被忽略。甚至有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直接去除语文课程,这样是及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长期的学习模式之下,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无法将语文运用到自身发展之中,甚至成为了限制自身成长的短板。由此可见,语文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不平衡,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均衡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1.3 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整体较差,这体现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在语文的根底、语文表达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不高,错误的认为这一学科对未来的就业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这导致了学生关注专业化课程,同时语文的学习兴趣较低,这也阻碍了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语文教学内容中,与时代脱节,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和对自我未来规划以及思考能力较弱,如果仅凭借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利于职业观的形成。
2.1 结合职业需求,凸显教材的职业化特色。在各个市场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学生想在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有文化水平基础做为先行条件。因此,中职学校教育要看重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利用多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学应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与理解语文知识,要将语文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死学死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很低,甚至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这样便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初衷,难以将语文学习成为丰富知识和提升自身内涵的渠道。
首先,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为学生收集一系列的素材,让学生有“源头活水”,让学生体验“面向职业”时需要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们认识到工作责任感和集体的凝聚力。开展激励性的语文活动,如“优秀语文作业展览活动”、“阅读中外优秀作品”、“小组语文学习竞赛”等;积累性的语文活动,如“必背的语文经典文段”、“职业故事”、“哲理散文”等;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在语文课程中,要加强实践能力,如模拟职场对话,让学生们学习如何正确运用职场语言,将所知的信息巧妙的进行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2 关注社会职业需求,更新中职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面向职业,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由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因此,中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精神,促进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成为更好实现就业的因素。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堂,由于面对学生的特殊性它更注重课堂内容的有效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学习与推销的课程中,语文老师可以先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从有趣味性的角色扮演开始,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和角色分工有基本的定位,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职业规划等因素,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在体验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老师要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们掌握专业所需要的语文基本技能,使学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可以开展培训,引导学生将分散信息进行汇总,促使提高专业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语文的实践性写作很关键,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进而更加贴近“面向职业”的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也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和先进的文化教育等内容,使学生成为适用于社会需要和平衡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2.3 改进教与学的形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3.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的,让学生们的学习充满活力,并且能够顺利地推动教学活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使用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语文的教与学不再枯燥,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仿佛成为了语文学习的标签,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兴趣不足,每当学习语文时出现厌倦,不愿意记忆等情况,这样的学习状态所导致考试成绩不佳,逐渐丧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更要对语文的教学有所思考、有所改变,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思维、开拓学生视野、结合专业的学习模式,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总之,更新固有的教育理念,以生动的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贴近生活,把枯燥无味的记忆任务便得活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如在课堂教学之中,老师可以体验式、采取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来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们体会在合作中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去体验和理解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了解到语文在“面向职业”时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分享生活经历等,只有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彼此增加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功效便会凸显出来。
2.3.2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们的表现,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快乐的课堂,这对老师自身的要求较高,老师们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的去研究学生的兴趣和教材,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达成最佳契合点。在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向和制定具体措施之前,要对国家政策和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框架。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改变了过去单纯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引导教育教学要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并把学业质量划分成为不同的水平层级,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去把握教训目标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去发现并且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思考,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
2.3.3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网课、视频教学、通信软件等现代化设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讲,课堂形式比较单一。而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类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老师的恰当运用,成为了良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成为动态形式,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形象、直观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后要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利用微信群下发学习内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确保课后知识的及时性和延伸性。
2.4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考核和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借助它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并且对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从而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一系列学习能力,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往策略和情感策略等,而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积极解决学业中面临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教育,不容忽视的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教育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而是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强调以学生为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改变单一的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学思想。考核应该更加侧重职业化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从学生不同的专业出发,将语文有针对性的发挥出来,将日常的实践活动成绩与考核相联系,促使学生职业素质的不段提高。对于人才而言,专业素养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力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考核,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让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更有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面对未来职业的沟通能力进行提升,只有能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在就业上受到青睐,并获得社会的推崇。首先中职学生要对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对语文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视。其次学生不仅仅被灌输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课程的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以此来设计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职业化,让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回归于生活,在学习语文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面向职业”所需要的语文技能和技巧,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实用性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要将语文和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用行动和话语去感染学生、重视语文教学的常规,认真对待每一节语文教学活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的去解读课文的内容,并且具备构建课程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抒发与体验,从而让学生从自身未来的规划上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上课重视效率,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把新的理念贯穿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调整学习模式和方式方法,从提高自身多元化能力为切入点,培养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而科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励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让他们把情感的力量转化成为自身前进的动力,从而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促使其语文能力的提高。结合教材,积极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调动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和语文读本,想方设法为学生开辟阅读空间,尽可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视野开阔,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综上所述,中职语文课程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要求老师要“面向职业”,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专业人才。因此,教育需要面向社会和生活,要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积极为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创新的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力量,最终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