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数学师范生素质*

2022-11-19 14:12顾玙晴王冯怡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师范生基础数学

顾玙晴 姚 莹 陈 婧 王冯怡 王 敏

(宿迁学院文理学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1.江苏高考改革分析

1.1 2019年前的江苏高考模式。2008年宣布江苏高考方案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为语数英三门,其中语、数各160分,英语120分;文、理科生必修历史、物理各120分,任选生、化、政、地一科作为另一门选修,都实行等级制,不按分数计入总分;另外,按照文理分科,语数各有附加题40分,共480分。“学业水平测试”,又称作“小高考”,除去参加高考选修的两门以外,剩下的四门学科都是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对于“小高考”,教育局实行“一科达A,高考总分额外加1分;四门都达A,则加5分”的政策。“综合素质评价”则包含公民素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6个方面。

1.2 新高考改革。2019年江苏省宣布新高考改革模式为“3+1+2”,共750分。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 考试科目的改革。新高考不分文理科,改以类作为单位,以专业组的形式呈现,组合性大大增加,从而出现了混合类组合。

1.2.2 改革后的高考录取模式。从2021年开始,不再有一本、二本院校录取的概念,统一归为本科类批次,另外设置了提前录取批次。

1.2.3 新考试模式:“3+1+2”模式。“3”为统考的语数英三门,采用新高考全国卷,各150分,英语中听力占30分;“1”是指考生任选物、史中的一门,各100分,按考试得分计入总分;“2”是指考生任选化、政、生、地中的两门,各100分,按等级分计入总分。

1.3 改革前后高考模式的对比。相较旧高考方案,新高考方案更强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新高考改革将“3+2”转换为“3+1+2”,在保证自然、人文学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又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贴合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一,新高考倡导文理不分家,12种选修组合方式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自己想要的选修组合,以实际水平为前提,兴趣为导向,摆脱了传统选科的束缚,展现出新时代的气息;第二,重新制定学业水平测试的考核结果,降低标准,仅要求合格,取消加分制,真正落实到了为学生减负;第三,将选修三门科目的成绩都列入高考总分,提高总分至750分,降低了学生因某门科目发挥失误而无缘本科的风险,突显了高考的灵活性;第四,新高考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此方案将选修科目的分数全部计入高考总分,提高了高考中选修科目的地位,为将来深入学习自然或人文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近年来高考卷分析

2.1 2008—2020年江苏卷分析。2008—2020年江苏高考数学卷包含填空题(共14题)和解答题(共6题)两个部分。填空题部分,主要是对集合、复数、定义域的求解、算法、方差、概率等内容的考察,为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熟知和掌握程度,命题人通常将这些题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点为根本进行出题,13、14两题稍增难度,既保障了学生的得分率,又避免了全员高分的风险;而解答题部分,主要是考察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应用题、函数和数列等有关知识,通常以数列或函数作为压轴题进行综合考察,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出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

江苏高考数学卷命题着眼于教材本身,根据教材,命题人加以创新得到新题型。同时,许多基础题都有一题多解的思路,其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否已经具有将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能力。不管是填空部分还是解答部分,压轴题大多以函数或数列为依托,因题型多变、难度不一且极具综合性,所以学生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较强的计算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理解力,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2021年高考卷分析。新高考卷在江苏高考数学卷的基础上增添了选择题(包含单选8题和多选4题),其余题型不变。选择题着重考察集合、复数、概率和立体几何,单选题考察得比较基础,多选题较难,具有一定的区分度,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填空题共4题,主要考察函数和平面几何,难题设置了两空,让学生能够通过“穷举法”入手第一空,再通过数学归纳法,从特性找共性,完成第二空。解答题依然是6题,要值得注意的是,概率题已从填空转移至解答,以“一带一路”知识竞赛为背景出题,紧扣时政,体现生活现实;立体几何不再作为基础解答题,相比江苏卷,难度有很大的上升,创新性更高,同时又提高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而数列则改为基础题,不再作为压轴题考察,难题偏重于以双曲线为背景的平面解析几何以及函数方面的考察。

两种高考卷的试题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层次性,题目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为根本依据,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各方位都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让所有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相较以往的江苏高考数学卷,我们可以发现,新高考试题的题干较长,阅读量有所增加,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考题创新度比以前更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更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应用;立体几何题的难度也有明显提高,不再是简单地可以利用套路来证明,需要学生结合数学方法创新思考,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更高;考题更注重联系传统文化和时事政策,重视数学、生活和其他学科现实三位一体。

3.教师教学新重点

高中三年是学生学习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数学科目学习最重要的时期,尽管政策在变动,但可以肯定的是高中数学的成绩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综合成绩水平。实行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教师素质为根本,以教育理念为灵魂,以教材建设为关键,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育评价为导向。以上因素足以体现教师在新课标中的重要作用,不过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在新高考政策实行的第一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我们也从收集到的经验中总结出以下两点:

3.1 基础知识是教学永远的底线。据刚带过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反映,由于八省联考在试题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教师和学生对高考试卷的难度做了过高的预判。但其实当我们看到最后的高考卷时,却发现今年高考试卷的基础题相较之前,占比更大。而在考前的复习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得不到夯实,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水平又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的,虽然看到老师和学生都很疲惫,但其实是做了无用功。因此,在高三复习的长途跋涉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偏离主航道,应该始终把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放在首位,不要在疑难怪题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脱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拓、创新,尽可能让学生对于基础的知识点有全面的掌握。

3.2 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都喜欢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训练,想要通过多做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许是有效的。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总结是提高成绩的一种手段,但是高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考验,当学生真正走进考场时会发现:平常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已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这时候能力的重要程度远胜于知识,想在高考中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取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成绩,不光要有坚实的基础,更要学会灵活变通、创新思考。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巨大考验。因此只有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再加以正确地引导与帮助,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应特别注重问题教学,注重课堂问题的设置,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加强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对症下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对数学师范生素质的新要求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得知高中数学老师给学生的复习建议是要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处理好埋头赶路与抬头看天之间的平衡;处理好提优创新与夯实基础之间的平衡;处理好热点提升与查漏补缺之间的平衡;处理好通法指导与技巧训练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建议对于师范生技能的训练也有不少的启发。数学师范生是未来的数学教师,其素质也直接影响未来的教育质量。因此,师范生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更要主动去适应新高考政策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职业素质。

4.1 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由于新高考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而是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修组合的方式,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每位数学师范生都要面对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问题。数学师范生首先要适应这种新变化,了解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教育理念以及对教书育人的新要求。其次,数学师范生在脑海里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不是仅注重他成绩的高低,学习成绩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要扩大视野,从多方面进行衡量。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全面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数学师范生要从不同角度研磨教材,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方面做到四个“好”。另外,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不失个性。

同时,数学师范生要认识到,教学目的并不是只把死板的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让合作创新的新教学模式走进数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剂良药,被动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新知也难以吸收,更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师范生要主动尝试情境化教学、观摩翻转课堂,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予学生热情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后更好地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4.2 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将数学现实与生活现实完美融合,数学师范生应有意识地积累当下新鲜的社会素材,并使之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那么作为准教师,就必须扩充知识储备、提升自我。在大学中,专心学习理论知识,深入高中必修和选修课本,精读细研。同时,由于数学文化是新高考卷的热门考点,因此师范生要认真学习《数学史》这门课,了解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将使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事半功倍。在课余时间,师范生也要经常翻阅文献来增长教育方面的知识,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为贴合新高考出题的理念,可以另外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思考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同时紧跟时事政策,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发展。

4.3 重视实践课程的训练。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数学师范生更要重视实践课程的训练。“三字一话”是对师范生最基本的要求,对说课、演课的训练也不能懈怠。练习时,要提醒自己多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用语,如:“看到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觉得你一定可以”、“你的思维真敏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等。数学师范生要珍惜每一次走上讲台的机会,不断突破,以锻炼自己的熟练和沉稳程度。另外,还要抓住每一次师范生见习与研习的机会,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与心理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向资深教师学习请教,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尝试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以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实现将理论知识真正付诸于实践。

4.4 灵活使用多媒体设备。新政策要求数学师范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深入思考如何将知识以一种简洁、清晰且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例如:新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空间几何的考察,那么数学师范生就要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像几何画板、图形编辑器这类辅助教学工具,都要达到熟练操作的地步。

使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有限的45分钟创造了高质量的教学。动态图形、几何直观映入眼帘,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的变化,进而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猜你喜欢
师范生基础数学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