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大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探究

2022-11-19 13:43黄海霞施金谷邓镇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方县石漠化造林

黄海霞,施金谷,邓镇江

(1.毕节市林业局,贵州 毕节 551700;2.大方县林业局,贵州 大方 551700)

大方县属长江中上游岩溶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是典型的石漠化重灾区,各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土地分布,大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列为 “一把手” 工程,按照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的总体思路,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技术措施和林药结合、林果结合、林旅结合、村民自建、客土栽培等实施模式,并配套小型水利水保项目,着力改善和提升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自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全县累计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资金15 349.97×104元,专项治理石漠化面积242.08 km2。同时,通过整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国储林等项目,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速度。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33.67%提高到了55.78%,石漠化从2008年的1 272.12 km2减少到918.34 km2,净减少353.78 km2,治理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大方县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

1 石漠化现状和特点

1.1 石漠化现状

据2021年第四次岩溶地区石漠化调查,大方县石漠化土地面积为918.34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6.23%,比2008年净减少353.78 km2,呈顺向演替,石漠化改善明显,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103.40 km2,占11.26%;中度石漠化土地530.59 km2,占57.78%;重 度 石 漠 化 土 地262.61 km2,占28.59%;极重度石漠化土地21.74 km2,占2.37%,各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土地分布。

1.2 石漠化特点

1.2.1 立地条件差,生态修复难

与水热条件相似的常态化地貌区相比,石漠化地区的立地质量差、造林育林难度大,被称为造林困难地带和造林育林的 “硬骨头” ,主要原因是石漠化地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零星、缺肥少水,只有像藏柏这样旱生、石生和喜钙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长,树木主根还无法穿透石头深入地底,主要靠须根附着在浅薄的土壤中或包裹在石头上寻找营养坚强生长,若是遇到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更低,造林难度更大,生态修复困难。

1.2.2 林木长势差,质量提升难

因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差,加之气候变化、林业有害生物、造林和经营不当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人工防护林和次生灌木林林木生长发育迟滞,枯死、濒死现象逐年增多,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生态防护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树种和母树较少,不采取人工协助难以自然修复。

1.2.3耕地面积多,成效巩固难

在石漠化地类分布中,耕地石漠化土地596.94 km2,占65%;林地石漠化土地314.95 km2,占34.3%;草地石漠化土地2.17 km2,占0.23%;其他土地石漠化4.28 km2,占0.47%。耕地石漠化占比最大,是林地和草地石漠化的两倍。耕地石漠化治理成功与否,与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紧密相关,为增加石漠化治理项目区群众收入,大方县积极探索林药(果)结合治理模式,短期效果很好,但时间一长,因受药材市场和水果(干果)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时高时低,有时甚至无收入,群众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积极性受挫,破坏在所难免,耕地石漠化治理成效巩固困难。

1.2.4 草山草坡多,防火管护难

因受立地条件差限制,石漠化地区树木难以生长,草山草坡较多。例如,在2021年长江中上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中,大方县在马场镇、牛场乡、理化乡和黄泥塘镇实施的0.17×104hm2退化林修复中,实施地块主要为石质草山草坡,这些地块在以前已实施多次林业项目,不成功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除了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火灾,这种草山草坡易发火灾,火势蔓延极快,防火难度大。

2 主要措施和典型经验

2.1 主要措施

2.1.1 封山育林

根据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45°以上山地和严重石漠化土地人工造林难度大,益采取封山育林育草的方式促进生态系统恢复。采取封山育林,一是成本低、投资少,二是有利于保护物种资源,三是可以减少森林病虫害。封山育林不破坏植被,既可保护原有的树种资源,又能形成混交林,是保护珍稀树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还能使林分结构、林内气候改善,有利于天敌繁殖,不利于病虫孽生发展,是险坡和石漠化严重土地最佳的治理方式。2008年以来,大方县采取封山育林治理石漠化面积135.4 km2,占治理面积的56%;投资1 589.74×104元,仅占总投资的10.36%。

2.1.2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是控制石漠化土地水土流失,防止石漠化土地加速侵蚀最有效的方式。人工防护林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主要有以下3个作用:一是调节石漠化地表径流,石漠化土地借助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改变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有效减少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力度,延缓降水渗透和径流形成的时间。另外,防护林形成的地被物层,包括枯枝落叶层、苔藓地衣层,具有较大的地表粗糙度、较高的水容量和渗透系数,发挥着很好的调节径流作用;二是固持石漠化土壤,依靠林分群体乔、灌木树种浓密的地上部分及其强大的根系,以调节径流和机械固持土壤,同时林木生长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稳固土壤的作用;三是改善石漠化局部小气候,通过营造防护林,改善石漠化地区局部小气候条件(如改善气流运动、气温、湿度、蒸发蒸腾等),从而使石漠化地区处于相对良好的生物气候环境之中。2008年以来,大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共实施人工造林59.57 km2,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7 601.13 t。

2.1.3 退化林修复

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是岩溶地区生态安全保障的根基。自开展石漠化治理以来,大方县按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项目,石漠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植被结构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固氮释氧、进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但因立地条件差,加之气候变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造林和经营不当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人工造林和灌木林生长发育迟滞,枯死、濒死现象逐年增多,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生态防护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树种和母树较少,不采取人工协助难以自然修复。为提高岩溶地区森林质量与生态功能,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石漠化治理提质增效,2021年以来,大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主要采取退化林修复,截至2021年底,已通过中幼林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实施退化林修复0.39×104hm2,2022年计划实施退化林修复0.67×104hm2。

2.1.4 发展林下经济

为解决群众短期收益和长期石漠化治理之间的矛盾,大方县采取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的实施模式,积极探索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等林下经济模式,2008年以来,石漠化综合治理共实施林下中药材种植0.13×104hm2。2021年,大方县编制了《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完成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森林面积3.35×104hm2,实现产值4.6×108元,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森林面积0.57×104hm2,林下养殖利用森林面积0.84×104hm2,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森林面积0.7×104hm2,森林景观利用面积1.03×104hm2,建成示范基地13个,多措并举,打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利用、森林景观利用多种模式发展的 “组合拳” ,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奠定了经济基础。

2.2 典型经验

2.2.1 多措并举,科学治理

改善和提升生态质量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目的,但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却是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林草植被保护和恢复的同时,小型水利水保措施必不可少。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运输困难,抗灾能力低,生产成本高。在产业基地配套一定的机耕道、田间生产便道、灌溉设施、病虫害物理防治等基础设施,向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方向发展,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是科学推进石漠化治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满足石漠化地区产业基地生产用水和改善基地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方便游客观光和采摘,大方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自2008年以来,共为石漠化产业基地配套实施了机耕道25.275 km、田间采摘便道44.921 km、引水渠2.112 9 km、排灌沟渠8.974 km、输水管道36.32 km、蓄水池269口、沉砂池105口、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1套、滴灌管网170 km,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2.2.2 融合发展,巩固成效

为促进石漠化治理和产业融合发展,大方县按照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的总体思路,积极发展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果林和旅游产业,以 “产业带动” 促 “增产增收” ,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2015年,大方县在鼎新乡采取 “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 的模式,发展刺梨产业95.33 hm2。项目由村集体主导,当地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苗木、技术、劳务和销售,农户以土地和管护入股,按比例分成,参与贫困户124户435人。目前,该刺梨基地已进入丰产期,每0.067 hm2产1 250 kg左右,年收入将达375.5×104元。2017年,大方县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在黄泥塘镇兴林村打造中国贵州水西(大方)乡村樱桃旅游园。由于该旅游园海拔低、积温高、湿度大,很适合玛瑙红樱桃生长,加上社会资本方亲力亲为,精耕细作,该旅游园玛瑙红樱桃不仅品质好,成熟的时间也相对较早,深受周边群众和市场青睐,樱桃成熟季节,每天都吸引众多游客和收购商在这里聚集。产品不仅销往周边市场,还通过空运销往广州、深圳、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2019年,基地玛瑙红樱桃初次挂果,如今已进入盛果期,樱桃产量达10×104kg,年产值达200×104元,自初次挂果以来,每年4月该园都要举办一次樱桃文化节,吸引游客上万人。

2.2.3 强化联合,抱团发展

大方县在总结实施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采取 “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 的联合实施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把分散的种植农户和市场联系起来,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同时公司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项目区开展特色经果林和优势中药材基地试验示范,既实现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多元投入,又加强了项目技术服务和市场指导力量。整合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公司的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壮大了社会力量参与石漠化工程建设的队伍,增强了项目承载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大方县以工程项目为引导,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方向,实现了工程实施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成功地将国家项目与民间资本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工程参与社会化,工程投入多元化,效益分配多样化的工程实施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工程项目投入不足、重建轻管、效益低下、产供销脱节等瓶颈问题,使工程实施开始步入了 “栽得下、保得住、能成林、出效益、达目标” 的健康轨道。

2.2.4 村民自建,民主治理

为探索建立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自主经营和政府监管服务相结合的民主化石漠化治理新机制,大方县在黄泥塘镇化联村投资225×104元,由村支两委协调组织,引导当地村民共同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的是农林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种植艳红桃68.67 hm2,修建机耕道2 km、田间生产便道5.5 km、蓄水池11口,安装输水管道1.76 km,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 “村民自建” 试验示范。示范点涉及化联村金山、银山和新塘3个村民组,参与农户69户,其中贫困户15户48人。如今,该基地艳红桃已进入丰产期,每0.067 hm2产值达6 000元,林下经济产值达3 000元,年收入达900×104元,户均增收7 000元以上。示范点艳红桃平均单果质量200 g以上,最大单果质量550 g,外型美观,果肉香脆,漫山遍野的艳红桃成了远近游客采摘的乐园,昔日的荒山草山乱石山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花果山,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村民自建” 民主化治理石漠化试验示范在黄泥塘镇化联村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政府监管和服务到位,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将市场配置放在产业发展的首要地位,全程 “保姆式” 服务;二是村支两委组织协调得力,宣传发动到位;三是将产业发展的决定权交给群众,群众参与积极性得以调动,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加强;四是践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的工作思路,把事权交给村民,依靠他们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的纠纷和矛盾;五是采取 “先建后补” 的实施模式,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奖励和补助,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六是有效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产供销结合,打消了群众后顾之忧。

2.2.5 客土栽培,科技创新

大方县支噶阿鲁湖被称为贵州第一湖,区位环境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打造乡村旅游业,但是,因湖区石漠化严重,开发难度大。为促进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开发,大方县通过回填换土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重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顺利种下了66.67 hm2玛瑙红樱桃,并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1套、滴灌管网170 km、输水管道3 km、蓄水池600 m3、机耕道4 km、田间采摘便道3 km、旅游接待中心一处,开展 “客土栽培”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示范。

如今,支嘎阿鲁湖畔的罗家坡,基地常年解决群众务工30多人,采摘高峰期每天达100余人,每年发放群众工资达80×104元,不仅让周边村民有了常年稳定的务工场所,更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大方县采取 “客土栽培”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石漠化治理模式,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为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促进乡村振兴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3 结论

石漠化综合治理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以生态本地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关注生态质量提升和生态风险应对,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科学采取治理模式,提高林草质量与生态功能,才能增强石漠化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为乡村振兴营造山青水秀的生态空间和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

猜你喜欢
大方县石漠化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白布河畔苍鹭飞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夏日荷景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