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的新策略

2022-11-19 13:46曾翠凤
名师在线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语文

文 /曾翠凤

引 言

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来看,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普遍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学生在阅读时急于求成,不能够细致地提取文本信息,难以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其次,学生对文本内容不能够进行深入感悟,难以体会到文本的魅力;再次,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能大胆地向教师请教,难以对文本进行透彻性的理解;最后,学生缺乏对文本知识的运用意识,不能够认识到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批注式阅读、情景化阅读、拓展性阅读、写作式阅读的方式,全面改进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1]。

一、批注式阅读,全面整理文本内容

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处理大量的文字信息。然而很多学生过于急躁,不能够认真分析文本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难以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中的重要字词、文本的写作框架及作者简介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整理,有效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阅读《火烧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全面整理文本内容。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课文中有哪些重要的词汇呢?这些词汇的含义是什么呢?”。对此,学生可以先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圈点,然后查阅词典标注出相应词汇的意思。比如,阅读“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一句时,学生能够标注出“恍恍惚惚”这个词语,并通过查阅词典了解到这个词语表示的是事物十分模糊,难以看清,或者人的神志不够清醒,精神状态不佳等意思。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作者是谁?大家对本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对此,学生可以在课文题目下方写下作者萧红的名字,并标注出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她的代表作品有《生死场》等。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火烧云有哪些形状呢?”。对此,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在相应的段落处标注出火烧云有的像马的形状,有的像狮子的形状,有的像狗的形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文本进行批注,有效整理文本内容,获得丰富的阅读信息。

二、情景化阅读,深入感受文本内容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普遍只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默读,然后背诵与抄写重点和难点知识,对课文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十分低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化阅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本中的事件、人物及事物进行深入体会,获得丰富的阅读乐趣。

例如,在阅读《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样的情景,深入感受文本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草地中的风景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相关文段展开想象,从而在脑海中勾勒出蒲公英在微风中轻轻飘扬,空气中充满浓郁的香味等场景,从而对文本情景的优美性进行深入体会,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作这篇课文?”。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获得答案。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作者,体会作者在金色的草地中观赏蒲公英时,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动机。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对课文中的情景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具体观赏蒲公英飞扬时的情景,丰富学生的阅读趣味。再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游览草地,体会在草地中游戏和思考的美妙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沉浸在具体情景中,深入感受文本内容,获得生动的阅读趣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借助文本阅读提升审美情趣。

三、拓展性阅读,广泛探究文本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素养。而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普遍因为胆怯不能及时向教师请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让学生借助丰富的课外资料,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广泛探究,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展开拓展性阅读,收获丰富多样的语文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阅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对“西岭”和“东吴”两个词汇的含义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到西岭指的是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而东吴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在古代,人们可以通过长江航道从东吴来到西岭雪山。学生能够由此对诗歌的具体含义进行准确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究。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与杜甫有关的书籍,使学生了解到本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在饱受颠簸之后,见到了优美雄奇的自然场景,坚定了人生的理想信念。由此,学生能够对作品的思想主旨进行深刻的把握,培养出深厚的人文修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进行广泛探究,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四、写作性阅读,灵活运用艺术手法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造成学生只能从文本中记忆固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文本知识进行创新与创造,难以认识到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写作的目的进行阅读,从文本中学习丰富的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展开学习,提升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勾画出自己认为巧妙独特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对此,一些学生认为“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一句十分生动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进行这样贴切的比喻呢?”。在学生疑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树叶与扇子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树叶的外形和扇子的外形都近似于椭圆,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而可以将树叶比作扇子。一些学生认为“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一句十分生动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橘子和柿子进行拟人化描写?”。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人们排队时的场景。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橘子和柿子的果实在树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很多人在一起排队。由此,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比喻修辞和拟人修辞的基本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学到丰富的写作技巧,运用文本中的知识进行创新创造,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五、交流性阅读,有效活跃思维方式

文本阅读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专长,在阅读时会表现出强烈的个人特色[2]。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相互表述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感受,以此进行思维的碰撞,进一步丰富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鹿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首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时,一些学生会采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模式,勾画出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将故事概括为“一只小鹿原本很喜欢自己的鹿角,在池水边欣赏鹿角时被狮子攻击,最后小鹿迅速奔跑,依靠鹿腿获得了平安。他认识到鹿腿远比鹿角更重要”。一些学生会采用想象的方法,根据文本中的形容词和动词,对小鹿的鹿角和鹿腿的形状进行想象,对森林中的优美环境进行设想,从而对文本形成牢固的记忆。其次,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比如,一些学生能够抓住文本中的写景文段,体会到自然环境的优美,感受到文本阅读的快乐。一些学生能够对小鹿遭受危险的原因和成功逃脱危险的原因进行思考,认识到人应当注重内心的美好,而不能过分追求外表的美丽。再次,学生也可以讲述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一些学生对小鹿在逃跑时的状态难以进行生动想象。其他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与动物世界有关的纪录片一同进行观赏,体会文本描写的故事的刺激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进行阅读方法与感受的交流,进一步活跃思维方式,提高阅读的效果。

六、竞赛性阅读,灵活运用文本内容

灵活运用文本知识是巩固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游戏,设定相应的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以此营造出活泼浓厚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运用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衢道中》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性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梅子金黄、阳光明媚、小溪在山野间潺潺流动”等图片,然后与学生交流“大家能够运用诗句迅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吗?”。学生积极调动思维对“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等诗句进行具体运用。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绿荫不减来时路,这句诗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抢答。一些学生说这句诗的上一句为“小溪泛尽却山行”;一些学生说这句诗的下一句为“添得黄鹂四五声”。由此,学生能够对诗句内容形成牢固的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单元的所有诗歌开展竞赛游戏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说出与动物有关的诗句。这样学生可以对之前学习的“两只黄鹂鸣翠柳”“正是河豚欲上时”等诗句进行巩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全面回顾文本知识,提升阅读效果。

七、实践性阅读,综合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文本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根据现实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文本内容进行适时的联想与运用,以此让学生体会文本内容对表现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对文本进行阅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博物馆中对文本进行阅读。学生能够对博物馆中的各种陶罐与铁罐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联系文本中的相关语段,对这些文物的特点进行概述,以此增强对文本中陶罐与铁罐特点的认识。同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博物馆中的志愿讲解员,对文本中的故事加以运用,向参观者讲述其中蕴含的哲理,以此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哪些朋友有陶罐一样的特点?哪些朋友有铁罐一样的特点呢?”。学生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同学存在骄傲自大的心理,在获得优异的成绩时会过于自信;而一些学生能够保持朴素平和的心态,宽容待人。因此,学生可以将这些同学的特点与文本中陶罐与铁罐的品质进行联系,对自身的精神品质进行塑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生活中的多种环境进行文本阅读,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的经历充分结合,不断拓宽理解的思路,培养多样的语文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阅读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样的阅读方法,才能够汲取丰富的知识,感悟深刻的哲理,培养多样的能力[3]。因此,教师要全面创新阅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情景化阅读、拓展性阅读、写作性阅读、交流性阅读、竞赛性阅读和实践性阅读的方式广泛汲取文本中的知识,深入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深入探究并积极开展活动,全面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