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梅,李 婷,董雅萍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但是该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双硫仑样反应使应药源性急症反应的一种,临床也将其称作戒酒硫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肝脏中乙醛脱氢酶受到一定抑制,因此中间代谢物乙醛代谢困难,使机体血液中乙醛浓度持续提升[2]。对头孢类药物分子组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硫甲基四氮唑基因,同双硫仑相具有相似性,能够抑制肝脏乙醛脱氢酶发生类似反应,临床将其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基于此,本研究对服用头孢类药物饮酒前后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干预措施展开全面分析。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因使用头孢药物前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120例患者资料,男、女例数分别为93例和27例,年龄区间23~63岁,平均年龄(35.14±5.02)岁。其中24~30岁38例,31~30岁62例,41~50岁15例,51~63岁5例。感染分布类型:上呼吸道感染65例,急性支气管炎25例,肺炎10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急性肠胃炎6例,急性胆囊炎4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2例。使用头孢类药物:20例患者服用头孢氨苄胶囊,40例患者注射头孢唑林钠注射液,36例患者注射头孢哌酮钠注射液,22例患者注射头孢三嗪注射液,2例患者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饮酒量区间20~500mL,包括白酒80例,啤酒21例,葡萄酒10例,白酒啤酒混合9例。存在症状到就诊时间<10min的患者数量为45例,20~30min的患者数量为66例,>30min的患者数量为9例。最后一次使用药物至饮酒时间:<30min的患者数量为60例,3h内的患者数量为45例,4~10h的患者数量为8例,11~20h的患者数量为5例,>20h的患者数量为2例。
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胸闷、心悸、呼吸乏力、头晕头痛等,其中伴随恶心呕吐30例,视物模糊35例,心情烦躁50例,血压下降32例,休克18例,抽搐4例。全部患者均具有明确饮酒史及头孢药物使用史。
对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对其进行吸氧处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及时停止服用其他药物,停止饮用酒精制品,对其肌肉注射海拉明,剂量为20mg,或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10mg。如果患者存在休克反应需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晶体液补充处理,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静脉滴注,必要情况需要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等,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低血压风险。如果患者存在嗜睡、意识不清等进行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症状需要使用胃复安静脉肌注治疗,剂量为10mg。对存在心脑血管病症患者需要加强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存在双硫仑样反应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 消除多疾病共存延误治疗风险。
因为受到病情因素以及症状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因此干预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因,讲解治疗成功病例,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干预措施,治疗起效较快,4~12h内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因为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
乙醇进入患者机体后,其含量的10% 能够通过呼吸道、尿液等途径有效排出,其余部分代谢于肝脏[3]。通过肝脏的代谢作用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之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酸,最终经过一系列转化变成水与二氧化碳。该药物进入机体后,通过抑制酶形成作用,能够同机体中肠黏膜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乙醛脱氢酶结合,形成一种稳定复合物,并不具有酶的活性[4]。其作用发生于肝脏中,能够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转化受阻,机体内乙醛含量提升,血肿乙醛浓度提升,进而导致相关乙醛中毒的症状,临床称之为乙醇-双硫仑反应[5]。通常发生在饮酒15~20min,持续时间为30min~1h,多数人存在该表现为自限性,不需要进行处理。双硫仑的其他作用为通过代谢产物对多巴胺β-羟化酶抑制形成,导致机体内多巴胺浓度提升[6]。因此引发相关血管运动性及神经症状。使用该药物的过程中,该过程中患者饮酒便会引发双硫仑反应,具有特征性。
双硫仑样反应也被称作戒酒硫样反应,主要指服用头孢类药物后饮用含酒精饮品,或者解除酒精导致机体内乙醇蓄积,是中毒反应的一种。饮用白酒相较于其他酒精饮料的反应较严重,相较于停药饮酒,用药阶段的反应更为严重[7]。头孢药物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4],能抑制肝脏中乙醛脱氢酶活性,如果用药期间饮用少量酒精饮料,抑制乙醛脱氢酶及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使得乙醇氧化代谢中间产物的含量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多巴胺由于代谢通路受阻,从而在机体内的浓度增加,从而提升了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扩张度[8]。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头颈部血管搏动严重、头晕、面部发热、皮疹、口干、心悸、恶心呕吐、精神意识状态不佳、视觉模糊、高血压危象、惊厥及蛋白尿等[9]。上述症状多出现在饮酒后的5~10min之内,最快为2min左右,最慢为7d左右,症状持续时间在30分钟到数小时内,随着用药剂量和饮酒量的增加,症状也会加重。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症状更为严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可能存在死亡风险[10]。头孢类药物抑制酶的作用具有可逆性,通常情况下在停止服药后14~20d便能够恢复到常规水平,所以不仅需要在服用头孢药物期间不能够饮酒,停药后20d也不能饮酒,如果存在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加以重视[11]。同时不同人种的乙醛脱氢酶中含同工酶的比例存在不同,对乙醛的代谢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大约一半的亚洲人乙醛脱氢酶并无活性。所以在饮酒后会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显示,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如下方面:(1)干预人员缺少对上述不良反应的正确认知:对于戒酒硫类药物而言,双硫仑是其通用名,服用后若在一定时间内饮洒,会发生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口中出现大蒜味,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情况。经分析显示,双硫仑的主要机制在于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阻断乙醛的正常代谢,使得乙醛发生蓄积情况。除此之外,依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除头孢类抗生素外,甲硝唑、呋喃唑酮、灰黄霉素、酮康唑等药物也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12]。(2)患者未存在正确充分的认知:干预人员未能够进行完善的宣教,导致患者缺少人知,无法积极配合。
急救对策:(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务人员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知程度。如果需要使用能够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加强对配伍禁忌问题的重视,禁止同时使用含乙醇药物,比如说氢化可的松,其主要成分包括乙醇,因而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13]。(2)对于使用能够导致双硫仑样反应药物患者,需要加强对其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头孢类药物相关知识以及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或者停药7d内不可饮酒或者服用存在乙醇的食物、饮料等,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暴露的乙醇制品布置包括酒类,同时医用乙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14]。(3)因为药物更新换代较快,很多应用于临床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并未在说明书表明。因此在诊治阶段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询问,包括用药史、过敏史及饮酒习惯,充分了解用药适应证,对药物进行合理原则,避免药物滥用。急救人员需要强化自身抢救意识,如果患者存在过敏反应立刻停药抢救。(4)急救干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重要器官功能进行全面监护,心肌受损患者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保护心肌药物。如果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人员需要帮助其保持合适体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做好强心、利尿治疗。支气管痉挛需要及时给予肾上腺素;抽搐、惊厥患者需要给予地西泮缓慢静脉滴注[15]。(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标准给地塞米松,抗组胺类药物。提升维生素C的使用量,以便使乙醇对产物进行分解,并快速的排泄毒素;若患者存在血压下降情况,则需要及时为其扩充血容量,若患者存在休克情况,则需要及时为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各项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对患者的神志、体温、尿量变化情况进行密切注意。
干预对策:(1)心理干预。由于双硫仑反应存在发生突然的特点,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濒死感,加之诸多患者缺少对该疾病的认知,未具有较强的信心,因而会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实施心理疏导,从而消除其负性心理,使其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心。(2)一般干预。患者卧床休息时,松开衣领裤带,注意保暖,以增加舒适感。鼓励患者进行自述,若患者出现不适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遵医嘱行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即使得到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也需要对其实施检查。(3)相关处理。辅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及时对其进行吸氧,氧流量设定在2~4L/min,将250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与3.0mg的维生素C、0.2mg的维生素B6进行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4)健康教育。医务人员相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使其充分认知双硫仑样反应。开具处方前医务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询问,若患者于24h内使用过乙醇或乙醇制品,则禁止为其使用该类药物,同时告知患者在用药l周内禁止饮酒。在门诊输液大厅内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用药知识、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1)从病因角度分析,可通过医务人员对用药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预防。(2)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对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误诊。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不能同时使用含乙醇的药物。(3)医务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下事项:①在使用头孢菌素及其他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期间以及停药1周内禁止饮酒,禁止进食任何含乙醇的饮料、食品、药品;②如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需立即就医且应自觉遵守医务人员的嘱咐;③医院应在健康教育宣传栏及各门诊室、挂号收费处、药房及病区走廊等人群密集度高的地方张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水平。
综上所述,临床需要加强对头孢类药物前后饮酒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干预措施,同时治疗前后10d应避免饮酒,患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治。